始迁祖植,字宣明,行十九郎,宋孝宗隆兴间自福建南安县移居同安翔风里十三都柏埔庄。谱载柏埔洪氏渊源、序、仕录、小传、墓园志、世系图等。书名据封面、书脊、书名页题。
柏埔洪氏家谱(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相关文献
洪氏柏埔(洪厝村)支派
洪氏柏埔(洪厝村)支派,洪氏柏埔(洪厝村)支派东汉从史官工普四十世孙洪皓,江西鄱阳人,于南宋初任徽酋阁侍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吴本
吴本(979~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同安县积善里白礁人。(一说龙海县青礁人。)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4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农家庭里,父母均因贫病交加,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早逝。他孑然一身,悲愤至极,立志学医以普济众生。他不娶妻室,终生素食,云游名山大寺,遍访名医,虚心求教,博取众家之长,并注意收集民间验方,选择盛产草药的岐山东鸣岭下龙湫坑畔结茅为舍,认真学习和实践揣摩,精通医理医术。有一年,腮腺炎流行,死难村民不计其数,他苦于无药医治,无意中获知青坊工人得病不治而愈,遂细心观察,反复揣摩,以靛青涂于患者肿处,没几天炎症消失。他行医“端问详审,反复精思”,危重病人只要有一点救治希望,就不轻易放过。有一次,他在行医途中见一少年被强盗砍倒路旁,脑浆涂地,九死一生,遂将鲜血淋漓的少年背回家中,精心治疗护理,终于把少年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又有一次,偶见沿途血迹斑斑,经细心查...
福建省-厦门市吕罽
吕罽(生卒年不详),字渊甫,号默庵,厦门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拔萃科考试,获朝考一等,原授官州通判,因母亲年老请求改授教谕一职。随即考取举人,所作文章选送皇帝阅览,一时广为传诵。他从小孝顺,其父曾患痰症,医生说竹沥可治,他怕夏天竹沥易干,大清早便进入密林之内砍竹取沥,手足长茧开裂,仍坚持数月。平生廉洁自持。吕氏家族有一富商曾想为他捐买官衔,他婉言谢绝。他曾经将教书所得数百两银子寄存在某东家处,东家去世后,家道中落,其子欲将房产抵寄款。他怀念旧情,慨然将存款券书焚毁。时当清末,八股文积弊甚久。他擅长古文,在玉屏、紫阳、沧江各书院任主讲。当时朝廷以策论取士,他阅试卷时,用古文义法加以引导,他的门生大多在古文方面颇有名气。著有《青筠堂集》,书法亦精。
叶氏家庙(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宗祠)
厦门叶氏家庙原名郡马府,位于厦门同安区大同街道办事处岳口村铺前佛子岗岭下,始建于唐朝,原来是南阳佛岭始祖叶洙的卜居地,宋淳佑八年(1248年)皇室郡马叶益建成郡马府。据考证,佛岭叶氏始祖叶洙,是唐朝懿宗咸通庚辰科进士,官至大学士,早年住在江西,在龙纪元年(889年)入闽,佐闽王理朝政。而郡马爷叶益是佛岭叶氏八世,宋淳佑间娶宋魏王之妹越桓而被封为郡马,因此在此地兴建郡马府。明初修复后改为祀奉列代祖先的家庙,以其拥有的公产(黄地的田业及七宫八池)得以维持历代县内外佛岭裔孙朝拜的“圣地”。1992年郡马府由海内外叶氏后代重修、重建。199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郡马府一眼就能让人感觉出它与闽南传统建筑的不同,有明显的皇家风格。首先是家庙前有三道照墙,是皇家独有的气派。其中第一道照墙上有一幅麒麟的浮雕,已经有些斑驳了,据介绍,由于古代的工艺已经失传...
柏埔格塘虎形祠
该祠为巫景发房,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兴宁罗岗镇后迁入紫金县临江大鲁石芽头后,再迁入柏埔格塘时所建,坐东向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大门联:一朝贤仕;二世相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