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禄,字世荫,东晋时入闽。始迁祖长清,明初自福建龙岩州适中象山移居南靖和溪麟野。此系南靖麟野林氏十世华瀛系谱。谱载祖居龙德楼阄份、宋仁宗题谱玺印、朱熹书谱、孔子剑刻、殷铜盘铭文、比干墓庙、西河世纪、历代敕命、入闽林禄墓、披公墓、序、旧序、列祖像赞、天后妈祖事迹、历代官爵科甲、入闽世纪、凡例,迁徙、南靖麟野林长清世系一至二十一世生系等。书名据谱系题。谱初修于乾隆三十三年,是为三修本。
麟野龙德楼林氏族谱不分卷(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简介资料
麟野龙德楼林氏族谱不分卷(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相关文献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赖翰颙
赖翰颙(1697~1765年),字孚仲,号竹峰,世居南坑葛竹。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参缮御制《文集》。乾隆元年(1736年)授为文林郎,任翰林院编修,后被特派稽察六科参修《大清律》和国史馆纂修官等职。乾隆二年,翰颙双亲相继逝世后,无意功名利禄,即上表辞职。回乡后,翰颙隐居南坑山区,潜心钻研学问,著书立说。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牵头修建葛竹通平和县的乞天岭大道和大岭通往南靖县城的九曲岭大道。他还帮助家乡建立各种乡规民约,创办书院、塾学。为发展家乡农、林业生产,他从外地引进山东梨、红柿、桂花、绿衣枳实、铁观音茶等优良品种,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翰颙以善书、画著称,早年流人民间的大量书画和诗作多毁于“文革”期间。在他家乡的八代宗祠,有他手书的一副用木板雕刻的对联:“祖有功,宗有德,五世之馨香未远;子以燕,孙以贻,百年之启佑常新。”这是至今发现的唯一被保存下来的亲笔...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庄亨阳
庄亨阳(1686~1746年),乳名天钟,字元仲,号复斋,奎洋上洋人,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自幼天资聪敏,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八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出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次年由于其母病故,回家服丧。服满后在漳州芝山书院任教。乾隆元年(1736年)由大学士杨文定推举,进京担任国子监助教。乾隆四年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乾隆六年改任汉阳府同知、湖北内监试、德安府同知、徐州府知府等职。乾隆九年升任江南按察副使,分巡淮安、徐州、海州道。庄亨阳学问渊博,平易近人,很受社会人士尊敬。在国子监任教时,大多数学生都要求拜他为师。他出身于穷苦家庭,出任各级地方官时,处处同情人民疾苦。在徐州任知府3年,遇到2次大灾荒,他亲自带领百姓修堤筑岸,认真办理赈济。为了根治淮河水患,他视察河川、沼泽,分析水患原因,向朝廷提出疏通河床引水入湖、入海等颇有见地的治理方案。同时,加强海州...
福建省-莆田-城厢区林麟焻
林麟焻,字石来,号玉岩,清代永积仓(今城厢区英龙街东山巷)人,生卒年未详。曾祖铭几,举明天启四年(1624)乡试第四人;曾伯祖铭盘,举万历四十三年(1615)乡试第四人,时称“双璧”。祖泽芳,莆田县庠生。父佳栋,兴化府庠生。生平麟焻于康熙八年(1669)举乡试,九年(1670)成进士,授中书舍人。二十年(1681),充礼部试分校,所选拔多是当时知名之士。康熙二十一年(1682),册封琉球国王,翰林检讨汪楫为正使,麟焻为副使。麟焻不收该国的厚赠,并免其廪费、口粮。琉球国人为此建立“却金亭”以示纪念。回京复命时,召对瀛台(在今中南海),麟焻陈述水程情况甚悉,升户部江南司主事,监督京太平仓。上任后,罢免一批污吏,多年积弊,为之一清。升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康熙二十六年(1687),麟焻充四川乡试副主考,迁礼部郎中。三十三年(1694),出为贵州提学佥事。在任上,他“严绝请托,甄拔单寒”,提倡经史实学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郭锡镏
郭锡镏(1706~1765年),又名天赐,生于龙山庙兜。幼年随父去台,初居半线(今彰化县属),后迁大加蚋(今台北市)。在兴雅庄一带垦荒种植,凿洞修渠,引水灌溉,为台湾农田、水利建设奋斗一生,是闽南人开发台湾的突出人物之一。郭锡镏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后随父去台,经过父子10余年惨淡经营,积蓄一定财产。随着大批移民的涌入,新垦土地日广。为实现大规模经营农业的雄心壮志,郭锡镏于乾隆初年北迁大加蚋兴雅庄一带开发大荒埔。同时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乾隆五年(1740年),他将彰化田产全部变卖,募工在新店溪支流青潭溪上围堰截水,开凿大坪林合兴寮石空顶圳,历经数年终告完成,解决部分农田缺水问题,但引水量小,灌溉能力仍不足。为使原垦和新垦的农田解除干旱威胁,郭锡镏直接从新店溪上开辟渠道,引水汇合石空顶圳,筑成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大坪林圳。引水工程所经过的路线多是高山深涧,中间还得跨越景美溪。为解...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9月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语言学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24年,林语堂参加鲁迅主办的,是该刊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也常为《晨报副刊》撰稿,开始提倡“幽默”,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写散文、杂记、大都针砭当时士气文风。笔锋犀利、言词辛辣,颇受读者欢迎。1925年,北京爆发了“女师大风潮”,林语堂“加入学生-运动,用旗杆和凿石与相斗,并用笔杆与当时文教界的旧势力斗争,特别是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中发表杂文,批判帝国主义、封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