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国定,字德化,元代人。始迁祖金禄,字居廉,明代人。存卷为行传。书名据书衣题。
桐江何氏宗谱(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相关文献
杭州市桐庐县方干文化纪念馆获批成立
杭州市桐庐县方干文化纪念馆获批成立,杭州市桐庐县方干文化纪念馆获批成立 近日,笔者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
浙江省-杭州-桐庐何尔彬
何尔彬(生卒年未详),字霜崖,清於潜长前乡(今桐庐县印渚镇)人。顺治三年(1646)举拔贡,授江阴知县。前几任知县因欠赋不能上缴,屡遭上司谴责。尔彬履任后,全面稽查,核实征收,使黠狡者无从隐匿,原输者又不加重负担,因此“民皆乐输”。以往,输送冬漕时,督漕官员于正额外,又加派0。尔彬据理力争,依律裁撤。江阴濒临长江,城北一带常受河潮冲激,酿成灾害。尔彬召集民工,督导疏浚,从此水患平息,民赖其利。在任数年,政绩卓著,升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后调祠祭司。康熙九年(1670),负责监督广东太平关、遇仙关等税务。改革弊端,惩治奸宄,“商民皆欢悦”。不久,升工部郎中。赴任途中,闻知母疾,即称病告归,亲奉汤药,寒暑无间。在家乡倡导公益事业,如建学宫两庑,修筑漆坑的道路,捐赈旱灾,纂修县志,皆力任不倦。
桐庐县
行政区划下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和1个民族乡:街道办事处:城南街道、桐君街道、旧县街道、凤川街道;镇:富春江镇、横村镇、分水镇、江南镇、瑶琳镇、百江镇。乡:钟山乡、合村乡、新合乡。民族乡:莪山畲族乡。历史225年(三国吴黄武四年)始设桐庐县;589年(隋开皇九年)撤桐庐县,并入钱塘县;602年(隋仁寿二年)重新恢复桐庐县;621年(唐武德四年)析桐庐县西北七乡另设为分水县,将严州府府治设于桐庐县城(州县同城),后又将分水县撤除;692年(唐如意元年)重新恢复分水县,并更名为武盛;705年(唐神龙元年)重新恢复分水县名称;762年(唐宝应元年)将分水县西部地方设立昭德县;771年(唐大历六年)重现将昭德县并入分水县;906年(唐天佑三年)将分水县东北五个乡并入临安县;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02年)改属睦州。隋大业三年(607...
浙江省桐庐县发现良渚文化高等级墓地
桐庐小青龙遗址,位于桐庐县城南街道石珠村西,遗址坐落在大奇山北麓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垄状岗地上。2011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桐庐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目前发掘正在进行中。
通过目前的发掘了解到,遗址的西北部为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区,东北部是以红烧土堆积和灰坑为代表的生活区,南部的山垄上也断断续续地分布着一些同时期
桐庐县贤茂村章氏宗祠
章氏宗祠重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约100余年历史。建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彰坞行政村贤茂自然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3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5平方米。建筑西侧为主出入口,面向乡村水泥道路;东侧为绿地,种植树木;南侧为水泥场地;北侧为乡村土路,邻接周边其他建筑。目前宗祠内部形制完整,现状保存情况良好,仍作为祠堂使用,产权单位是贤茂村村委会。图1.1建筑鸟瞰图图1.2建筑屋面近景建筑为两个天井的单层三间三进四合院,由前厅、正厅、后厅、前天井两侧连廊及后天井两侧厢房组成,面宽14.25米,进深32.41米。建筑结构采用抬梁穿斗式混合木屋架,双坡硬山顶,观音兜封火墙。建筑主入口为前双步间置花格平顶,前大金柱间设通面木排门,金柱配有柱联,金枋处分别挂“章氏宗祠”、“拔贡”、“佳旬正清”牌匾,大门外设抱鼓石,功名杆。建筑一进前厅明间为四柱八檩,次间为五柱八檩,金柱及檐柱均配有柱联,墙上挂宣传展板。一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