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景辉、玉贞、法聪、荣清、景、智旺、智才、智通等,皆明代人。书名据书衣题。
紫金县范氏族谱(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相关文献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杜同仿
杜同仿,男,1949年9月出生,广东省紫金县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留校任教。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医药理论基础深厚扎实,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及中医临床学钻研尤深。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5项,在国家及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或与他人合著已出版的著作有《高等中医研究参考丛书•内经》、《温病名精华选析》、《脉经校注》、《脉经语译》、《子和医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医学纂要》、《冠心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中国中草药彩色图典》等9部。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善于学习与总结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对中医奇难杂病有较高深的造诣,尤长于治疗肺支气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胃疾病。医德高尚,医风端正,疗...
广东省-河源-紫金县黄肇青
黄肇青(1910—1980年),又名时嘉,号黄九。紫金县龙窝镇龙南村人。青年时,拜龙窝彭坊村叶庆兴、钟云顺两位老中医为师,虚心学习,医艺大进,年轻时就成为龙窝知名医生。1956年8月,他被吸收为国家公职医生。1958年,被选送到广州中医学院进修。次年春,回紫金县中医进修学校主讲中医课程,培养本县中医人才。同年冬,黄肇青调回龙窝卫生院,晋升为主治中医师。他从医以后,一面潜心钻研医理,广征博采;一面努力探索中草药的特殊功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多年研究和临床试验,在同事协助下,终于在1971年研制成功了中草药制剂——“通便条”,治疗蛔虫性肠梗阻、便秘效果甚佳。此科研成果获1971年10月国家卫生部的认可和1979年广东省科学大会奖。1980年8月10日,黄肇青在家病故,终年70岁。
广东省-河源-紫金县廖笃材
廖笃材(1786—1850年),号介眉,紫金县龙窝桂山围人。少时聪颖过人,嘉庆十年(1805年)考取邑庠。道光元年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中进士,敕封文林郎。道光十年被授为雷州府学正堂。在职期间,秉公办事,竟遭人诬陷,经朝廷派员调查,澄清是非,赞他是“清白无瑕之玉”。后死于任内,葬于家乡桂山围。
广东省-河源-紫金县钟丁先
钟丁先(1613-清康熙年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人。自幼聪颖,才思敏捷。6岁时与群儿嬉戏,其兄(乳名山猴)出一联命其对:“井龙化作蛇孵卵”(井龙,丁先乳名),丁先反讥曰:“山猴笑看鹿衔花”。兄称之为奇才。钟丁先勤奋攻读,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壬午科解元。崇祯十七年,北上赴试,到达河南省,得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投考无望,折回原籍。不久,清兵入关,明幼主南下,钟丁先倾尽家产,招募几千人,屯于中坝凹下山,起兵勤王。明幼帝福王朱由崧迁都南京后,获悉钟丁先起义勤王,钦授其为福建监军道。桂王(朱由榔)建都肇庆后,升钟丁先为参议,翌年又升为广东按察使司副使。此后,钟丁先出兵与汀州、惠州、班固山等地清军交战15年,兵败。退回凹下山,欲图再展。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南朝覆灭,钟丁先解散义军,解甲回乡。清廷两次劝其出仕,均遭拒绝。后削发为僧,隐居永安天字嶂万寿庵、...
广东省紫金县巫氏迁入简介
一、巫氏来源谱载,巫族受氏,始自人皇时代,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春秋元命苞循蜚纪云:人皇时有巫常氏,是为巫族所自始也。黄帝时有医相巫彭,作医济世。据史载:岐伯作《内经》、《雷公泡制》、巫彭佐方饵,人们得于乐享天年。黄帝礼聘为大臣。后有黄帝之玄孙,帝嚳之子巫乾,采郡于青州山西平阳(今山西省夏县)立郡,封巫。巫乾,巫乾为巫氏始祖。巫氏平阳堂由此得名。二、迁徙史略巫氏至商朝,有巫咸、巫贤父子继任宰相。巫咸,以作筮著称,帝封为良相,还精研天文,所列星宿十九座,是天文学之鼻祖。现四川省巫山县、巫溪县及巫峡等地,时为巫咸封地。巫咸、巫贤两相后迁江苏省常熟县开发。北宋徽宗时,两人事迹载入史册,加封为扶业王,载之祀典。迨至清朝,又敕封双相巫公祠于常熟,春秋祭享。东晋末年,五胡乱华。巫暹从山西平阳郡夏县避乱山东兖州,转徙入闽之剑津(今福建省南平市),成为巫氏南迁之宗。隋大业年间(605~6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