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清张子均修《[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史氏重修族谱》条目(馆藏:1044720-723)。(始祖望(字宁卿),北宋天圣九年奉命迁居南京,官至卢部郎中。长子寿(字心庵),世居湖南道州营道县,迁居扬郡。寿子德义(字道宏),南宋高宗时避乱游学扬州,居广陵东乡,筑室邗东,为陆家庄始迁祖。)。卷一谱序、凡例、修谱名目、赞、世系图,卷二至六年表。书名据卷端题。
维扬江都史氏重修族谱六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简介资料
维扬江都史氏重修族谱六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相关文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包家村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包家村,概况包家村地处槐泗镇西边,系2002年由原包家村和原肖梅村合并而成,西北绕城高速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镇石氏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镇石氏,江苏省江都市嘶马镇石氏【溯源】江苏省扬州东郊江都市嘶马镇石氏,据称有近200户。
江苏省-扬州史维则
姓名:史维则(以韩择木、史维则、蔡有邻、李潮并称隶书四家)生卒:籍贯:家谱:擅长:经历:评价:作品:《大智禅师碑》--------------------------------------------此碑亦名《义福禅师碑》,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立,高345厘米,宽114厘米。是著名唐隶碑刻之一。《大智禅师碑》严挺之撰文,史惟则书并篆额。史惟则(生卒年不详),名浩,字惟则。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玄宗时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御史。宋陈思《书小史》称其隶书“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俊美亦为时重。又善篆籀、飞白”。《义福禅师碑》大部分保存完好,碑阳三十二行,行六十一字。额三行九字。碑阴较碑阳后五年即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刻。亦史维则书,隶书二十七行,行九字。碑末附宋淳化、宣和、金大定、真祜、明弘治年间题名。此碑书法苍劲庄严、颇具骨力。赵明诚评此碑说:“老劲庄严,此书骨力参以和缓之致。”...
江苏省-扬州申维
申维(1964~)江苏扬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86年毕业于淮阳师专,同年到扬州第八中学任教,1993年到扬州农校任教。现任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南京文联签约作家,中北影视艺术中心项目编剧。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狼狈不堪的生活》、《爱情乞丐》、《黄房子》、《北京私秘》、∏场-雪月的梦》等十余部。中篇小说《第六代》获2000年首届新世纪《北京文学》奖。
扬州市
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总体上,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和整个国家的盛世重合。秦汉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为华夏九州之一。但很长时间里,今天的扬州和“扬州”一词并没有直接关系。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国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这是今扬州属地上最早的城市。汉代,今扬州称广陵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刺史部,而不属于扬州。它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准备独立,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西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