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虎(字星枢)、豹(字隐南),明洪武二年迁淄邑。后裔散居淄川区上甘泉村、河洼村、花雨沟村、博山区东万山村等地。明代人孙守珍、孙文德出于是族。篇一源流,篇二序、篇三至六世系表,篇七传、事迹录,篇八功德录,篇九附录载节录资料、辈次、姓氏统计、碑碣文录、专著、论文等。书名据封面、书名页题。
山东淄川孙氏族谱(山东省淄博市)相关文献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蒲家庄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蒲家庄,简要介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以村内三棵古槐而得名
山东省淄博市盛氏探源II
山东省淄博市盛氏探源II,山东省淄博市盛氏探源II时间:2011-11-49:17:06 作者:盛建华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董会清
董会清(1859—1931)原名董际武。淄川县昆仑镇(今属淄博市淄川区)大昆仑村人。一生致力教学,清末曾先后在昆仑、博山等地任教40余年。1924年,创办淄川县昆仑乡公立小学,自编教材,并吸收女孩入学。任教期间,编纂实用著述10余册,其中有启蒙教材《春晖小入手》,有记载风土人情地理的《春晖集字》2集、《春晖求华略》2册,有对后代进行品德教育的《董氏家学录》等。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带头倡议本村铺路、修桥、建仓廒,他经办公益事业,过手款项逾万元,但涓滴不沾,拒不受贿。1931年病逝后,乡人为其立碑作志。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田何
田何(生卒年不详),字子庄,一作子装,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徙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号杜田生。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经学家。田何本战国齐王族田氏后裔,汉初,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把关东(函谷关以东)的大族迁往关内,田何因由齐迁秦,家杜陵。据《史记》、《汉书》记载,从孔子学《易》的商瞿,经过六代人,传至田何,他的老师是东武(今山东高密、诸城一带)人孙虞子乘。秦时焚烧《诗》、《书》,《易》为卜筮之书,不在焚毁之列,所以能传受不绝。田何一生专门研究《周易》,以讲《易》授徒为事。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如“施氏学”“孟氏学”、“梁丘学”、“京氏学”等,都出于他的传授。其中,“孟氏学”、“梁丘学”的开创者孟喜、梁丘贺,均为今山东籍人。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其父孟卿,亦为经学家,以研治《礼》、《春秋》著闻,传后苍(今山东郯城人)、疏广(今苍山兰陵镇人)。后、疏,均为...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贾仲明
贾仲明(约1343—1422年后),亦作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后徙居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工于词曲、隐语。明成祖入继帝位之前,仲明曾侍从于燕王府邸,甚受宠爱。“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公丰神秀拔,衣冠济楚,量度汪洋,天下名士大夫,咸与之相交。”(《录鬼簿续编》)所作传奇、乐府极多,骈丽工巧,独具风格,受到同时代文人的敬重。贾仲明所作杂剧有16种,今存6种,即《升仙梦》、《金童玉女》(一作《金安寿》)、《玉梳记》(一作《对玉梳》、《菩萨蛮》(一作《萧淑兰》)、《玉壶春》、《裴度还带》。前2种属神仙道化戏,如《升仙记》写吕仙度化翠柳、娇桃成仙的故事;后几种则写男女爱情故事,如《菩萨蛮》中女主角萧淑兰爱上书生张世英,便主动追求,终成爱侣。这些杂剧思想内容一般尚属健康,在形式上却反映出元末明初杂剧革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