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祖贡,北宋真宗时授江南西路安抚使,置家于江西南昌龙湾。始祖宝中(字仕贵,号梅所),贡十一世孙,元代人。始迁祖梓(字辛木,行本一),宝中孙,元末明初因水患迁居邑之水南。册一谱序、像、世系图,册二世系图,册三至六雁行。
水南魏氏族谱不分卷(江西南昌)相关文献
江西-南昌-南昌县傅汉清
傅汉清(1941~)笔名汉水。江西南昌人。196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历任岗上中学教师,南昌县采茶剧团编剧,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昌分校教师,农建师第九团宣传队编导,中学教师,《鹃花》部小说散文组长,小说天地杂志社编委、副总,文学与人生杂志社总,编审。江西省作协理事,南昌市作协第四、五届副主席。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强盗的儿子》、《叛徒的女儿》,中篇小说集《九岭女杰传》、《药王庙里疯女人》、《何木匠招郎》,中篇小说《喋血龙王庙》,长篇报告文学《田野的呼唤》,长篇传记《杨杏佛传》等。作品获1989年、1993年《谷雨》文学奖,黑龙江省1979—1981年优秀作品奖、江西省政府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公安题材优秀作品奖。
江西-南昌-南昌县熊正良
熊正良(1954~)江西南昌人。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赴南昌县冈上乡插队。后历任南昌市郊电影院美工,南昌县文联干部,南昌市文学院专业作家、创作室主任、副院长,《星火》杂志副主编、主编。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隐约白日》、《闰年》、《别看我的脸》,小说集《红锈》、《乐声》、《谁在为我们祝福》、《我们卑微的灵魂》等。小说集《红锈》获江西省政府优秀文艺成果奖,中篇小说《红河》、长篇小说《闰年》分获第一、二届江西《谷雨》文学奖,中篇小说《苍蝇苍蝇真美丽》获第三届《谷雨》文学特别奖,中篇小说《我们卑微的灵魂》获《人民文学》茅台杯优秀作品奖。获1995年庄重文文学奖。
江西-南昌-南昌县万剑声
万剑声(1963~)江西南昌人。民进成员。1986年毕业于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91年毕业于江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1995年又毕业于北京师大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历任南昌县教育局教研室、招生办干部,南昌市文学院专业作家。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越轨》、《昨日情怀》、《宽恕罪恶》,长篇纪实《碧血丛林——南方游击队苦战记》(合作)以及中短篇小说多篇。作品曾获第四届江西省谷雨文学奖、第二届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江西-南昌-南昌县赖继丹
赖继丹(1961~)笔名寄丹。女。江西南昌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历任《小说天地》部,南昌市文学院专业作家,《黄金时代》杂志记者、,《人民日报》华南分社主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裸岸》、《走不到的天边》,中短篇小说集《圣女》(合作),长篇纪实文学《报业豪门》,散文集《花非花》等,另外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100余万字。中篇小说《四姑娘机台》获首届《谷雨》文学奖、南昌市政府文艺奖。
江西-南昌-东湖区魏良辅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晚号尚泉,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擢户部员外郎。十六年,升云南按察司佥事,后为山东布政使。寓居太仓。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在顾坚的基础上,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使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能够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于一堂,用于伴奏,获得成功,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