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为泰伯苗裔。至宋靖康时有讳玠者,本德顺军陇干县(今宁夏隆德县)人氏、为西川宣抚使。其子拱督兵淮扬,扈驾南渡,占籍毘陵(今江苏武进县)高梅。越八世胖公次子成二明初徙居薛墅巷。三子成三徙居龙塘坊前。四子成五徙居洞子河。又次房朋公子成四徙居塘桥之南河墩之北,建宣抚公祠以奉其祀。至其孙维季即于祠旁建筑数椽,因以为家。数传后派绵椽衍,遂名其村曰宣庄。又有庆六者,为泰伯八十五世孙,明初由宜兴北渠徙居毘陵洗马桥及西徐。此谱系此数房之合谱。卷一谱序、吴泰伯世家、规略、告示、墓考、庙记、古诗、像赞、祠堂图、碑阴记等。卷二百代歌、传、行表、行略、序。卷三至卷五传、寿序等。卷六谱序、谱传、家训、家说、宗说、条例、凡例、五宗图、祠规、序、传。卷七、八源流系世表、世系图。卷九至卷二十二世纪录、卷三十二世纪录、重修祠记、宗祠记、捐田记、修谱名次、谱跋等。
毘陵宣庄薛舍吴氏宗谱二十二卷(江苏武进)相关文献
毗陵西蠡薛氏八修宗谱序二
毗陵西蠡薛氏八修宗谱序二, 西蠡者,南运河也。传为范蠡所开,宜兴为东蠡,此为西蠡,又称武宜运河。谱称
毗陵西蠡薛氏八修宗谱
毗陵西蠡薛氏八修宗谱,毗陵西蠡薛氏八修宗谱---序2014-7-1617:37:02|136604次阅
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郑姓家谱一般奉行秘不授人的家规,在新家谱修撰完毕后,旧的家谱
江苏省-常州-武进薛敷教
薛敷教(1554年-1610年)字以身,号玄台,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今属江苏)人。薛应旂(字仲常)的孙子。十五为诸生,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因上疏忤旨,被勒令回籍。後荐为凤翔教授,不久迁国子监助教。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星被逐,敷教上疏申救,被指为“朋谋乱政”,谪光州学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到东林书院讲学,是为东林八君子之一。人物生平初入官场薛敷教是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今属江苏)人,因为同顾宪成兄弟两人一同在祖父薛应旂处学习,因此和顾氏兄弟很是亲密。到了万历十七年,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因为和高攀龙同样受教于-星,更加地以受到名师的教育而自任。仕途不顺适逢南京御史王籓臣上疏弹劾巡抚周继,因为同申时行等人意见不同,遭到副都御史詹仰庇弹劾说薛敷教煽动、蛊惑人心,混乱国本。因此下诏让薛敷教返家,省过三年。大学士许国也因为薛敷教是他的门生,而自请罢斥。时来同样请求退休致仕,...
毘舍离
音义《善见律毘婆沙》记载:并记载其王种为波罗奈国王夫人所生,一对不足月的双胞胎兄妹,被置器中顺江流下,为道人收养,因其“皮薄”而称为“离车子”,后牧牛人继续收养,因其脚蹋牧童需躲“避”之而称为“跋阇”,二人长大后成婚,统御牧牛人,王种繁衍众多,建立的城池经三次扩建十分广大而称为“毘舍离”城。印度《往世书》和个别南传佛教经论注疏中也有称为Visālā。毘舍离(Vesāli)的语音与梵语中母牛(vaśā)相近,易于让人籍此浮想联翩。事件与人物佛陀在此城预言自己即将涅槃。佛教八大圣地之一。在佛陀灭度后百年,耶舍比丘召集了印度西部与东部共七百名长老,在此城中进行了第二次结集(又称七百集结、毗舍离集结),造成了日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时期。在《巴利律藏·七百犍度》记载中,毘舍离结集虽然批判了毘舍离跋阇子比丘十事非法,但对其地域族群名称使用的依然是vesāli(毘舍离)未至于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