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尊东汉伏波将军援为一世祖,援三十四世孙圣金,元末由上元迁锡邑虹桥,为虹桥支一世祖;亮由溧阳迁无锡学东大石桥,为大石桥支一世祖;泰瞻由锡邑东里迁九里泾,为九里泾支一世祖;真一由溧阳迁锡邑延祥乡后塘里,为延祥支一世祖;通甫由溧阳迁锡邑东石皮巷,后裔徙漕湟泾,为漕湟泾支一世祖;志兴由溧阳迁江阴青眑镇,为青眑支一世祖。是即开局惠山宗祠综上述六支合谱。卷首述祭典祖先、省墓、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敬重师友、训导子弟、勤俭持家、重视丧葬、禁戒赌博事及谱序、凡例、谱跋,卷一至六为诰命制敕、祭文、传记、像赞、行略、墓志、寿序,余卷俱为世表。有陈康伯、吴瞒、汪彻序,韩愈、潘祖荫撰墓志,邵宝、杨殿奎、冯桂芬、徐文锦、邹应元、卢文弨等人所撰传记。
锡山马氏统谱十二卷首一卷(江苏无锡)相关文献
江苏省-无锡-锡山区安国
安国(1481-1534年),字民泰,别号桂坡。明成化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1481年11月17日)生于无锡县西村(今无锡市安镇)。其富可敌侯王,为“江南三豪富”之首。他原出身低微,因经商及兼并土地而成巨富。后参与地方事务,曾资助抗倭及兴办水利事业,疏浚白茅塘,开掘山庄河。涉猎经史,好古书画彝鼎,善辨真伪,广购书籍,藏典丰异,是当时有名的鉴赏家。因酷爱桂花,植丛桂于后山岗,自题住所为“桂坡馆”,人称安国为“桂坡公”。性好游,足迹踏遍半个中国。每到一地,除绘图外,还吟诗记载,集诗题为《游吟小稿》、《安桂坡游记》。他在无锡胶山南麓所建庭院“西林”,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江南园林。全园有32个景点。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曾撰《西林记》记其胜。吴门画家张元春为之绘画。现残存的《西林图》存无锡市博物馆。明嘉靖二年(1523年)起,他先后用铜活字刊印《颜鲁公集》(总16卷)、《吴中水利通志》、《雍录》(10卷)...
江苏省-无锡-锡山区华察
华察(1497~1574),因其做过翰林院修撰,古代称翰林院编史官为“太史”,“史”与“师”谐音,小说《三笑因缘》和民间称其为“华太师”。他是荡口华氏始祖贞固第七代孙,号鸿山,字子潜。华察自小聪明,性情沉着,善于思考。嘉靖十二年(1533)任翰林院修撰,校录历朝宝训、实录。后升为东宫侍读、出使朝鲜。因遭同僚谗毁而被弹劾。后再被启用,奉旨主持应天府(今南京)乡试,主持会试和殿试。他秉公叙用天下名士。后复遭中伤而再次弃官回家,以“-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他资助筑城抗倭、“丈田清粮”,为地方修造桥梁,但也费巨资在隆亭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民间有“龙庭一夜改东亭”的传说。
江苏省-无锡-锡山区华燧
华燧(1439-1513),字文辉,号会通。明江苏无锡人。明藏书家、刻书家、道家。铜活字印刷家。少时即涉猎经史,后遂精校雠学,书中每有异同,则为辨正。遇老儒学者,即持书请教。家有田产千顷,称江南富庶人家,因购书而家渐中落,淡漠不惜。其所居名“会通馆”,为藏书、刻书处所。人称“会通君”。主要贡献弘治三年(1490)华燧首创用铜活字印出《宋诸臣奏议》50册,弘治八年(1495)印宋洪迈撰《容斋随笔》等书;弘治十一年(1498)排印《会通馆集九经韵览》以及《纪纂渊海》、《会通馆印正辑补古今合壁事类》前集、后集、续集、补集等。会通馆先后印了约十五种书籍,每部书的版心下方都印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八个字。流传至今的有弘治五年(1492年)版《锦绣万花谷》、弘治八年(1495年)版《容斋随笔》、《文苑英华辩证纂要》,弘治十一年(1498年)版《会通馆集九经韵览》、《纪纂渊海》、《会通馆印正辑补古今合壁...
江苏-无锡-锡山区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幼霞生、荆蛮民、奚元朗等,常州无锡梅里祗陀村(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倪瓒书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隶,有魏晋人风致。尤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山水画初宗董源,后参以荆浩、关仝,山石树木兼师李成。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岭之景,章法极简,于简中寓繁;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对文人山水画作出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在绘画理论方面,主张作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似。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一说初名□。字元镇,别号幻霞生、荆蛮民等。无锡(今属江苏)人。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他一生不做官,其家
江苏无锡山伧先生浦起龙家谱
浦起龙,字二田,自署东山外史,晚号三山伧父,时称山伧先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生,无锡上福乡前涧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