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徽,明万历间官西安指挥,寓居太原。始迁祖继斗、继升兄弟,徽孙,明末由太原徙居浑源县新裴村。谱载序、世系、传记、后记等。书名据书衣题。
荣氏宗谱(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相关文献
山西省大同市米庄村
山西省大同市米庄村,米庄村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下辖村米庄村位居平川,毗邻厂矿,34路公交车路
荣氏宗谱原序
荣氏宗谱原序,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肇修原序粤稽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兰承荣
兰承荣(1881~1932)字向青,号自我,赵石庄村人。天赋聪明,过目不忘,加上刻苦好学,及至十几岁,读书成诵,对《十三经》熟背如流。因此,被山西省保送留日,在日本经纬学校深造,专攻人生哲学。回国后,在省城优级师范教书。山西大学成立后,任教授。一生致力教育,信奉教育救国。誓不为官。省府曾几次委任他县长、省教育科长等职,坚辞不受。他的哲学讲授及观点深为省府要人阎锡山等的赏识,先后聘他为省教育会会长、督军公署参事、省公署咨议等,以新哲学观念影响政界,推动民主革命思潮。兰承荣治学严谨,更注意教法,既不照本宣科,也不泛泛空谈。讲授哲学,别人几乎是空洞的说教,听者稀拉松散,塞耳不闻。他却理论联系实际,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成指导现实之武器。所以每逢他授课时,学生满座,旁听者纷至,及至茅塞顿开,更皆赞不绝口。兰承荣钻研人生哲学,不唯书,不拘古,不人云亦云,对千年奉为圣经的孔孟之道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历史...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龙诚
龙诚(1863—1927),原名王九令,字凤琳,号孝禅,法名龙诚。灵丘沙涧村人。其父王珍,以农为生。兄弟四人,他为长。王九令20岁时托贵佛之名出家觉山寺为僧。当时寺庙多年失修,王九令决心重新整修,宏扬其佛法。但县长穆长春不信善道,派人干涉,捉拿王九令入狱,严刑拷打,险些丧命,并将其父折磨而死。王九令出狱后,坚持继续修庙。他看到本县地薄财寡,唯恐难成大局,便到外地去募化。他偕同师弟龙聚、徒弟翔钰等人,赤脚摇铃,苦游于北平、归绥、河北、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终于集金万余。历时20多年,修齐大雄宝殿、弥勒殿、贵佛殿、禅堂僚舍、楼阁洞府等,共计院落10多处,大小房屋100多间,使寺院焕然一新,是为光绪年间觉山寺之大规模重修。从此,觉山寺香客、信徒络绎不绝,文人墨客时有墨迹。龙诚不仅修身养性,讲经说法,而且苦学苦练,成为一个多智多才,能文善武的高僧。他没人过学堂,但会读诗写文,如写在寺院山门牌楼上的...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武梓
武梓,字东山,灵丘人。武宁周次子。清雍正五年(1727),任甘肃漳县知县。到任后首先革除旧惯例,节省白银900两。领导农民开渠,引水灌田,收成增加1倍。漳县人民给他建起祠堂来祭祀他。有一年,正逢西南边境发生灾情,他遵照檄文办理驿站。因廉洁有才干被调到宁夏后,他又除掉了地方上依仗权势作恶的人。不久委派他到花马池(今甘肃盐池县西)调查灾情,还代理同知厅的长官。所到之处,赞声不绝,后提升他为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西南)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