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李氏支谱二卷(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

李氏支谱二卷(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

始祖参,明代人。支祖纯,明代人。
李氏支谱二卷(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简介资料
永年
1922年
一册
1922
民国
刻本
李士伟
线装
李氏支谱二卷(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相关文献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杨健侯
杨健侯(1839—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是杨禄禅之三子。杨健侯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刀、剑、杆各种器械无不精通。且善发弹,拿三、四弹丸于手中,往往能同时击中三、四只飞鸟,有弹无虚发之美称。露禅逝世后,他接替父职在京授拳。他宽厚仁慈、秉性温和,从不恃拳傲扬,有极高的武德。《永年太极拳志》说他“性情温和,德高望重。杨禄禅逝世后,继续在(北)京教拳为业,并将杨禄禅‘大架’修订为‘中架’,不猛不硬,顺遂圆和,老幼强弱均可练习,传播较广”(该书第44页)。健侯的传人“有三子少侯、兆元、澄甫及许禹生等人”。杨家逸事他在继承父亲“小架子”的基础上,考虑到从学人的身体条件,着眼健康第一,在露禅小架子招式上,幅度扩大,既保持了技击特点,更适合老年人健康需要,修改成“中架”。在杨式太极拳史上又发展了一步。杨家三代的逸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人们常说,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
查看全文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李君羡
李君羡(593年-648年8月7日),别名五娘子,唐朝将领,曾任左武候中郎将、华州刺史,封爵武连县公。李君羡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投奔李渊,每战必单骑先锋破阵,俘获王玄应的军队,击破突厥。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遭到贬官,后御史-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全家被抄没。人物生平屡立战功李君羡开始在李密属下,后来成为王世充的部将,后因厌恶其为人,率部投奔李渊,被封为上轻车都尉,随秦王李世民逐鹿中原。在战斗中,他单骑出列,冲锋陷阵,作战英勇。武德三年(620年),李君羡随李世民在介休攻破宋金刚,被封为骠骑将军,赐给他宫人、缯帛。武德四年(621年),李君羡在洛阳征讨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王世充子王玄应自武牢运粮入洛阳,李君羡俘获他的军队,王玄应逃走。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李世民登基后,授他为左卫府中郎将。贞观初年(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
查看全文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武河清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此后勤加钻研。禹襄长兄澄清从河南舞阳县盐店得到一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转交给禹襄。太极拳本为民间秘传,传承无可考。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短短不足五百字,是当时仅有的太极拳理论文章。禹襄比照参悟,结合实践,常招来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禹襄对班侯的评价是“读书不甚聪敏,习拳颇领悟。”所以名震北京的班...
查看全文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这里必须提到另一个武术大家,因为对武林旧事稍有知晓的人会有疑问产生,既然是无敌,那么和董海川之间又是怎么一档子事儿呢?其实是露禅公进京较早闯出名头,而海川公于咸丰年间来京,又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这秘密直到老爷子临去世才悄悄告诉身边几个最贴心亲近的弟子....
查看全文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李修
李修(?—500),字思祖,馆陶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李修曾为高祖、文明太后等治过病,疗效显著,受到皇帝皇太后的器重,担任了太医令等官职。李修少年时,和他的兄长元孙一起跟父亲李亮学习医术。李修的父亲李亮是一位受当地人们尊敬的医生,他用针灸中药并重的方法给人治病疗效很好,而且他心怀仁厚之情。有时病人死了,他亲自前往吊唁。李修受到父亲医德医术的影响,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超过父亲和兄长。后来,李修离开父亲,来到代京(是当时北魏的都城,在今山西大同市北),进入皇宫为帝后百官们治病,曾任中散令一职,为魏孝文帝和文明太后治过病。魏孝文帝(467—499)是北魏第六代皇帝,著名改革家,尊孔兴儒精佛礼、好老庄,改鲜卑风俗、语言、服饰,奖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行南朝典章,于493年迁都洛阳。太和年间(477—499),李修担任御医,当时高祖(孝文帝)、文明太后身体常有不舒服,经过李修用针灸或中药治疗,疗效都...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岗冶村李氏家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4年版. 全1册(约220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族自江西洪洞入迁河北. 始迁祖名讳, 年代, 配偶, 子女等资料均不可考. 一世祖 : 李成德. 为始迁祖第14代孙. 下有五子. 长子, 三子, 及四子皆失传. 仅存第二子, 及第五子两派有后系资料. 派祖(2世) : 李家(下一子 : 李三全) ; 李智(下三子 : 李三库 ; 李三金 ; 李三银). 三全公下三房(4世) : 李锟 ; 李鳞 ; 李凤. 三库公下一房 : 李同. 三金公下一房 : 李行. 三银公下一房 : 李亭. 另房祖 : 李堂(下有一子 : 李玉和). 祖先不详. 另五世支祖 : 李玉海 ; 李玉河 ; 李玉崐. 其上祖先不详. 行辈(20世后) : 兴书如培本 立志意修心 繁荣从善起 永庆福万春. 散居地 : 河北省沙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青龍李氏宗譜 [20卷]
原书: 永康市 : 李店村志编纂委员会(国强文印公司印), 2001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 : 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迁杭始祖 : (唐) 李文远. 永康祖 : 李德明,字宗仁,行从二. 青龙李店祖 : (宋) 李孟,字克贤,行绣九,改嵩十三 ; 李恭,字克顺,行嵩十四. 李店村 : 古称青龙庄, 后因姓而改.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册4 (卷20) 为墓图及碑文.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册三书衣题 : 李店村志.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宗谱 各支分卷 首上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知堂, 1995年合修(厚义堂梓). 7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合修新派 : 精诚维宿愿 荟萃喜同根 族谊青山好 力期众共尊. 马湾股始祖 : (明) 李穆一. 原籍江右湖口. 与弟穆二公同徙宿松. 龙谿股始祖 : (明) 李玉十. 下有二子 : 李纹菖(居马家坂) ; 李纹显(居清湾). 韭山股始祖 : (清) 李策彰 ; 李策明. 由黄梅迁松. 花园股始祖 : 李一戊. 下有二派 : 李正焘 ; 李正旺. 祝山股一世祖 : 李祜. 为省三公之后. 竹林股始祖 : (宋末) 李元志. 凤车股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兴一. 仲皋公长子. 西源股始祖 : (明初) 李益忠. 自江西浮梁迁松. 洗马股始祖 : (明) 李添二. 由鄱阳徙松. 下有二子 : 李福隆 ; 李福常. 龙井股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应春. 白杨股始祖 : (明) 李丹木. 自江西南康都昌县迁宿松. 鹅湖股始祖 : (宋) 李胜一. 万五公长子. 王李股远祖 : (元明之际) 李德,字醇儒. 德公下三子 : 李应基(留王李冲) ; 李应振(迁西源孙家冲) ; 李应端(迁中山嘴). 大桥股一世祖 : (明) 李布义(自鄱阳迁松) ; 李华卿(自湖口迁松) ; 李万一. 万一公下派祖 : 李旺一(居郭李湾) ; 李旺二(居河西). 散居地 : 安徽省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