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杨健侯
杨健侯(1839—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是杨禄禅之三子。杨健侯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刀、剑、杆各种器械无不精通。且善发弹,拿三、四弹丸于手中,往往能同时击中三、四只飞鸟,有弹无虚发之美称。露禅逝世后,他接替父职在京授拳。他宽厚仁慈、秉性温和,从不恃拳傲扬,有极高的武德。《永年太极拳志》说他“性情温和,德高望重。杨禄禅逝世后,继续在(北)京教拳为业,并将杨禄禅‘大架’修订为‘中架’,不猛不硬,顺遂圆和,老幼强弱均可练习,传播较广”(该书第44页)。健侯的传人“有三子少侯、兆元、澄甫及许禹生等人”。杨家逸事他在继承父亲“小架子”的基础上,考虑到从学人的身体条件,着眼健康第一,在露禅小架子招式上,幅度扩大,既保持了技击特点,更适合老年人健康需要,修改成“中架”。在杨式太极拳史上又发展了一步。杨家三代的逸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人们常说,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李君羡
李君羡(593年-648年8月7日),别名五娘子,唐朝将领,曾任左武候中郎将、华州刺史,封爵武连县公。李君羡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投奔李渊,每战必单骑先锋破阵,俘获王玄应的军队,击破突厥。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遭到贬官,后御史-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全家被抄没。人物生平屡立战功李君羡开始在李密属下,后来成为王世充的部将,后因厌恶其为人,率部投奔李渊,被封为上轻车都尉,随秦王李世民逐鹿中原。在战斗中,他单骑出列,冲锋陷阵,作战英勇。武德三年(620年),李君羡随李世民在介休攻破宋金刚,被封为骠骑将军,赐给他宫人、缯帛。武德四年(621年),李君羡在洛阳征讨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王世充子王玄应自武牢运粮入洛阳,李君羡俘获他的军队,王玄应逃走。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李世民登基后,授他为左卫府中郎将。贞观初年(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武河清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此后勤加钻研。禹襄长兄澄清从河南舞阳县盐店得到一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转交给禹襄。太极拳本为民间秘传,传承无可考。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短短不足五百字,是当时仅有的太极拳理论文章。禹襄比照参悟,结合实践,常招来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禹襄对班侯的评价是“读书不甚聪敏,习拳颇领悟。”所以名震北京的班...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这里必须提到另一个武术大家,因为对武林旧事稍有知晓的人会有疑问产生,既然是无敌,那么和董海川之间又是怎么一档子事儿呢?其实是露禅公进京较早闯出名头,而海川公于咸丰年间来京,又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这秘密直到老爷子临去世才悄悄告诉身边几个最贴心亲近的弟子....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李修
李修(?—500),字思祖,馆陶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李修曾为高祖、文明太后等治过病,疗效显著,受到皇帝皇太后的器重,担任了太医令等官职。李修少年时,和他的兄长元孙一起跟父亲李亮学习医术。李修的父亲李亮是一位受当地人们尊敬的医生,他用针灸中药并重的方法给人治病疗效很好,而且他心怀仁厚之情。有时病人死了,他亲自前往吊唁。李修受到父亲医德医术的影响,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超过父亲和兄长。后来,李修离开父亲,来到代京(是当时北魏的都城,在今山西大同市北),进入皇宫为帝后百官们治病,曾任中散令一职,为魏孝文帝和文明太后治过病。魏孝文帝(467—499)是北魏第六代皇帝,著名改革家,尊孔兴儒精佛礼、好老庄,改鲜卑风俗、语言、服饰,奖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行南朝典章,于493年迁都洛阳。太和年间(477—499),李修担任御医,当时高祖(孝文帝)、文明太后身体常有不舒服,经过李修用针灸或中药治疗,疗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