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奉汉张良为一世祖,第四十世周(太二),唐黄巢起义时避地歙之黄墩,传至第四十五世富,迁居新安城中,后移居歙西一保张村。第五十世从一,元延祐元年迁居水阳村,为水阳支始迁祖。谱存谱序、系图。书名据新谱序题。
水阳村张氏族谱不分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相关文献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苏宣
苏宣(1553~1626后),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新安(治今安徽歙县)人,师从文彭学习书法刻印。缥缃旧业,残碑断碣,无所不窥。所至问奇字者履相错。从此,他直接取法汉印,先后临摹仿刻汉印近千方。又潜心文字结构。最后形成了雄浑朴健的风格,开创了泗水派篆刻,与文彭、何震齐名于印坛。苏宣曾将自刻的印章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苏氏印略》,手印作537方,较全面地反映了自己一生刻印的成就,俞恩烨、姚士慎等为该书作序。苏宣非常善于变化作品的形式,满白、细朱、古玺、虫书、缪篆、籀书无所不为,无所不精;布局平中寓奇,险中带稳,于完整中求韵味;刀法冲切兼用,生涩苍莽,独树一帜。他的印风对后世程邃,丁敬、邓石如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印章遍海内,登门求教者甚众。董其昌、陈继儒、孙克弘等人用印多出其手。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汪关
汪关(1573—1631),字尹子,原名东阳,字杲叔,祖籍徽州歙县(今属安徽),徙居苏州太仓。万历三十八年(1610),在苏州得一刻有“汪关”字样的汉代铜印,遂改名关,并以“宝印斋”名其室。汪关篆刻虽属皖派,却与文彭、何震风格不同,其特点:追溯汉法,布局严谨,纯净典雅,刀法流畅,富有凝炼之美,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冲刀治印,成功地运用印文的并笔、破边手段,发展了篆刻技法。明末印学大家周亮工把文彭以后的篆刻家分为“猛利”与“和平”两派,推何震为“猛利”派代表人物,推汪关为“和平”派代表人物,可见其当时名望。汪关在印坛独树一帜,主创了明代篆刻主要流派之一娄东派(即扬州派)。一时名公巨卿、山人墨客如董其昌、王时敏、文震孟、恽本初、毛晋、钱谦益等之印,咸出其手。明末清初的归昌世、甘旸、沈世和、林皋、巴慰祖等篆刻名家都深受其艺风影响。清陈浩曾经把他所刻印摹集为《宝印斋印式》4卷。来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罗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7卷。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水竹坑村柯氏历代名人
水竹坑简介水竹坑位于歙县南乡,距县城45公里。北枕七姑尖,南朝香炉坪,以西北千丈山为门户,东北蔡水林为羽翼。蔡水自北向南流经村落与华源水交汇,形成两水夹垅的风水宝地。而七姑尖、蔡水林以花岗岩形成的峰林地貌,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留连忘返。南宋绍定四年(1231),柯正三从郡城阳和门迁徙花桥头,其子柯六禄溯珍珠源一里处开拓村基,以所在多产水竹,村名为水竹坑,又名竹溪。水竹坑先人为使村内灵气、财气不外泄,使用障空补缺之法,栽枫树以塞水口,建竹溪桥、花桥、花桥亭、竹川大社、花墙、牌坊、水碓等以锁钥;又于村口栽树木,跨路建亭,亭下筑堨坝、荣寿桥,桥上建亭,以达到层层封锁;上水口植有皂荚、银杏等乔木荫盖,建有相公庙、上水碓桥、上水碓等,使得风气更为绵密,村居如世外桃源。村内三条街道东西贯穿,南北走向数十条巷路交织穿错。街面为白色花岗岩,淋过雨水,如踏红毡。明清古民居随处可见,其中余庆堂、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