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一种杆菌,属于肠道杆菌科,同时也是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的病媒。所有的类型都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严重的伤亡(例如黑死病)。

耶尔辛氏菌属是属于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双球株杆菌,和其他肠细菌相似,它有新陈代谢作用。鼠疫杆菌能产生反吞噬细胞的黏液。该生命体在隔离培养时是可动的,但在哺乳动物寄主里时会变成不可动的。

鼠疫杆菌简介资料
Yersinia pestis、(Lehmann and Neumann 1896) van Loghem 1944
细菌域
ATCC 19428 = CIP 80.26 = NCTC 5923
肠杆菌目 Enterobacteriales
鼠疫杆菌 Y. pestis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γ-变形菌纲
鼠疫杆菌相关文献
鼠疫
故事简介内容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着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着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Rieux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自己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
查看全文
鼠疫杆菌
历史鼠疫杆菌是1894年由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Institute)的法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辛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时所发现的。耶尔辛是巴斯德的学生。北里柴三郎,一名日本细菌学家和科赫(RobertKoch)的学生,当时也正在从事寻找鼠疫病原体的研究。然而,耶尔辛先一步确定鼠疫和鼠疫杆菌的关系。这个细菌原被称为鼠疫巴斯德氏杆菌(Pasteurellapestis),后来被重新命名为鼠疫耶尔辛氏杆菌(Yersiniapestis)。
查看全文
鼠疫
疾病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所有的鼠疫,包括淋巴腺病不明显的病例,皆可引起败血性鼠疫,经由血液感染身体各部位,包括脑膜。肺的次发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纵膈炎或引起胸膜渗液。次发性肺鼠疫在疫情的控制上特别重要,因为其痰之飞沫传染是原发性肺鼠疫及咽鼠疫之来源。更进一步的人与人之间传染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或毁灭性的大流行。未治疗的腺鼠疫其致死率为50.0-60.0%,很少出现短期而局部的感染(轻微鼠疫)。鼠疫杆菌曾于肺鼠疫病人的无症状接触者喉咙中培养出,未经治疗的原发性败血性鼠疫及肺鼠疫一定死亡,现代医疗已可显著降低腺鼠疫之致死率,及早的发现及治疗亦可降低肺鼠疫及败血性鼠疫的致死率。欲快速诊断鼠疫可用显微镜直接检查淋巴腺肿抽出液、痰或脑脊髓液,发现卵圆形、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鼠疫杆菌。利用萤光抗体检验或antigen-captureELISA较准确,特别是对于散发病例的确认。确定诊断
查看全文
炭疽杆菌
简介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的自然宿主包括草食性野生动物(象、鹿、羚羊等)和家畜(牛、羊、马、驴和骆驼等)。人类自然感染主要是因为接触污染的动物尸体和皮毛,接触被感染动物污染的土壤;也可因食用加热不充分的病畜肉导致肠炭疽或吸入带有芽孢的尘埃引起肺炭疽。另一种重要的感染途径就是生物武器袭击,以气溶胶方式散布的炭疽芽孢能够同时大面积污染空气、水源、食物。以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肠型和肺型3种炭疽。皮肤型炭疽是通过皮肤损伤而感染的;肠型炭疽是通过胃肠黏膜损伤而致;肺型炭疽是通过吸入炭疽芽孢所致。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至12天,平均2~5天,3种类型的炭疽均有可能致死,但如果早期治疗及时,80%的皮肤型炭疽能恢复正常。历史德国医师兼科学家罗伯·柯霍(HeinrichHermannRobertKoch)首先于1870年分离出造成炭疽病的细菌,此项研...
查看全文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毒素与医学美容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阻断剂,它可以阻断神经讯号被传递到过度收缩的肌肉,使用过度收缩的肌肉放松,改善动态纹,达到除皱的效果。而未施打肉毒杆菌的肌肉部位,仍可正常收缩,并不会影响正常的脸部表情,一般注射后3天开始发挥功效,一、二周左右效果完全呈现,其作用约可持续4-6个月。每年定期治疗两至三次,便可持续维持没有皱纹的效果,期间也可以随意增加注射的部位。参见肉毒杆菌中毒(Botulism)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Toxin)
查看全文
鼠疫杆菌相关标签
细菌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