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齐仁苑

齐仁苑

永三支祖 : (元) 齐仁苑,行永三,字德义,号静轩.
齐仁苑简介资料
德义
齐仁苑相关文献
德福苑
德福苑,德福苑“德福”是“得福”的谐音,意为居住在这里面的人会得福气,我们所谓的福气。往
查看全文
【苑氏文化】苑姓始祖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个君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具有雄才大略和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位时曾封其子文于苑,即今河南新郑苑陵故城一带,为苑姓始祖
查看全文
苑姓渊源
苑姓乃殷商帝王家族子姓之后裔也。中兴之王武丁时,乃封其子文于苑地(今河南南阳一带),为苑侯。后代以封国为氏,称苑姓,并尊武丁为始祖。《资治通鉴》载“姓谱:商武丁子文受封于苑,因以为氏。”《苑氏族谱》记载:“谱也者,纪世系,绍祖德,不可不修也。……兹观统谱连珠,自武丁中子(注:指子姓)少壬(注:子文之子)犹可知也。……按:少壬,当祖庚元年封苑命名祖苑后,以苑为氏。”由上述族谱记载可知,祖庚元年为苑氏方国纪元的开始。按照2000年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可知,其时应是公元前一一九一年。至公元二零一七年,苑姓已有三千二百零八年的历史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族人对“商武丁子文受封于苑”的理解存有分歧,我们把最新研究成果公布于下,欢迎家人进一步探讨。华夏文明在演化与传承过程中,具有了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化特质,而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也蕴含着文明的精华。苑姓已经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了三千多年,...
查看全文
苑姓发源地:苑陵故城
苑陵故城遗址据《元和姓纂》记述,商王武丁封其子文于苑,后文因功进为侯爵。苑陵故城为苑侯文在其封地上建筑的城池。苑陵故城位于今河南新郑东北三十八里的龙王乡古城师村东,东至岗河,西临鸿雁河,北靠高岗。故城分为东西两城。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东城即制城,西部被古城寨村占压,中部偏东有新椿公路南北穿过,东部被古城寨村委会和村民晒场占压。苑陵故城四周城墙以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300米,南北宽1700米,周长约8000米,西南角残缺约100米。城墙用黄土夯筑,东城墙高16米,北城墙高9米,城内有许多高土台,城外有31座墓冢和烽火台遗迹。城墙下层发现有夯土层,小园夯窝,夯土层内...
查看全文
吴苑
生平少时颖异,通晓今古。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充会试同考官。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升侍讲。康熙帝临国子监,超擢祭酒,政绩卓著,大学士王熙赞其为“近今第一祭酒”。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太学启圣祠中掘出元朝题名碑三块,并令选石材重刻。吴苑为人至孝,笃于师友,一日,因读到阳城责诸生归养语有感,随即以母老乞归。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卒,年六十三岁。《清史列传》有传。著作曾参纂《一统志》、《明史·礼志》,皆能称旨。工诗,“多和平啴缓之音”。著作《北黟山人集》、《大好山水录》等。参考《清史列传》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5.袁氏宗谱, 5, 卷3: 世传 五房 之仁 13世在齐公起, 193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公堂剏修, 民国19[1930]创修. 6册 : 插图. 修谱人员 : 袁泽盈,字霁堂 ; 袁泽庭,字映青. 麻城始祖 : 袁福一. 由婺源迁楚麻. 袁家畈袁家山开支祖(1世) : 袁秀一 ; 袁秀二. 祧子: 袁应材. 应材公生二子(3世) : 袁大贵 ; 袁大相(失考). 大贵生三子(4世) : 袁仁义 ; 袁仁秀(三房祖) ; 袁仁南(失考). 仁秀公下三支(6世) : 袁天祯 ; 袁天爵(出继上房,更名人栋) ; 袁天祥. 仁义公下二房(7世) : 袁万丰(长房祖,子孙居袁家榨) ; 袁万诚(或城)(次房祖,子孙居袁家山). 四房祖(9世) : 袁秉玉. 五房祖(12世) : 袁之仁 ; 袁之礼 ; 袁之忠. 三公祧子: 袁在齐. 六房祖(10世) : 袁生旦. 下有四支 : 袁之达 ; 袁之盛 ; 袁之茂 ; 袁之英. 七房祖(12世) : 袁之华. 派行 : 之在绍光胜 泽庆锦荣遐 家声恢后盛 永世克昌华.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谱序题及目录题 : 袁氏创修族谱
浏览:100
31.廖氏七修宗谱, 31, 卷28: 世系 仁敏 溥祖 6世思齐公起, 191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彩堂, 民国6[1917]修.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本谱之卷36 及卷37皆为文辅公支世系, 但内容完全不同, 不确定原因. 始祖(1世) : (元) 廖仲二. 由江西奉新徙湖北黄州罗田县平湖里福地桥楢榨湾. 仲二公生五子(2世) : 廖文钦(子孙多居罗邑) ; 廖文质(子孙迁河南) ; 廖文柏(返江西) ; 廖文彬(居兴国) ; 廖文辅(居麻城). 文钦公生三子(3世) : 廖仁礼(居楢榨湾) ; 廖仁寿(居楢树大畈) ; 廖仁敏(居河头湾). 仁礼公生二子(4世) : 廖珪 ; 廖珏. 仁寿公下四子(4世) : 廖待 ; 廖续 ; 廖濬 ; 廖赞. 仁敏公下支祖(5世) : 廖泓 ; 廖溥. 皆为璋公之子. 文质公下派祖(5世) : (元明之际) 廖士芳 ; 廖士章,号华国. 皆为玺公之子. 文辅公下派祖(8世) : 廖宗宪 ; 廖宗章 ; 廖宗文 ; 廖宗武. 皆为俭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封镇洪业 允肇家祥 荣开基绪 宗祖源长 达材成德 用经守常 英明俊彦 世庆其昌.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 廖氏宗谱
浏览:100
27.廖氏宗谱, 27, 卷28: 世系 仁敏 溥祖 6世思齐公起, 1335-191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彩堂, 清光绪18[1892]六修. 存3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7-18, 及卷23. 部分破损难阅. 大部分卷数为1917年之七修谱. 至少首2卷及卷1-2为清光绪18[1892]所编之六修谱. 始祖 : (元) 廖仲二 ; 率弟廖少三. 由江西南昌新吴县避乱徙楚,居罗田. 仲二公下五子 : 廖文钦(子孙多居罗邑) ; 廖文质(子孙迁河南) ; 廖文柏(返江西) ; 廖文彬(居兴国) ; 廖文辅(居麻城). 文钦公下三房(3世) : 廖仁礼(居楢榨湾) ; 廖仁寿(居楢树大畈) ; 廖仁敏(居河头湾). 仁礼房下二支(4世) : 廖珪 ; 廖珏. 质公下二房(5世) : (元明之际) 廖士芳 ; 廖士章,号华国. 皆为玺公之子. 派行(16世后) : 封镇洪业 允肇家祥 荣开基绪 宗祖源长 达材成德 用经守常 朝廷硕彦 世庆其昌.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份书衣题 : 廖氏七修宗谱. 实际部分册数为廖氏六修宗谱.
浏览:100
王仁齐公支派族谱, 1, 1600-180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王仁齐公支派族谱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何元升族谱:作大开太学明德,国选英贤定安邦,朝廷文武齐全美,仁义礼智信忠良。礼
何元升族谱:作大开太学明德,国选英贤定安邦,朝廷文武齐全美,仁义礼智信忠良。礼
何元升老祖宗家住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古罗界村大红枣树下,他系下有五子两女,长子何作文,次子何作明,三子何作正,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两女名字不清楚,长子何作文现居住陕西省,次子何作明现居住湖北省,三子何作正现居住湖南老家张家界,次子何作明的子孙后代现已同三子何作正的子孙后代团聚,四子何作仁同五子何作晟及两女至今下落不明。听说五子何作晟没有后代子孙,在这作明作正的子孙后代们希望作文作仁的子孙后代们早日认祖归宗,落叶归根。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