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纶房下支祖(6世) : (明) 黄华梧,字朝仁 ; 黄魁梧,字朝寿.
黄华梧相关文献
安徽-黄山市-歙县汪凤梧
汪凤梧(1725——1773),字在湘,号松溪。安徽歙县人。西溪不疏园主人,汪灼之父。中举后不应会试,以读书自娱,藏书极富。常与戴震、郑牧、金榜等探讨学问,时称戴震深于经,郑牧精于史,梧凤熟于子。卒年四十九岁,可惜绝世过早,未能展其抱负,大其所成。汪梧凤曾先后师从方朴山、江永研读经史,向刘大櫆学习古文辞。据《松溪文集》载,汪梧凤之父汪泰安,好读书,每当“活事毕,则篝灯阅书史至丙夜膏尽乃止。先是梧凤学科举之学,父见之,无一言及,及从游方朴山、江慎修两先生读经史,治古文辞,父见乃大喜。”郑虎文在《明经松溪先生汪君行状》中说到汪凤梧的为学时指出:“君制义师淳安方氏楘,古文法桐城刘大櫆,经学则与休宁戴氏震,同里汪氏肇龙同出婺源江门,江氏精“三礼”,而戴于诸经所得独多,为江门大弟子,其学与江相出入,君业焉。”(郑虎文《明经松溪先生江君行状》附载《诗学女为》)西溪不疏园竹树扶疏、亭轩掩映,为汪父所建,...
广西自治区-梧州-苍梧县黄炳光
黄炳光原名华基,字莲峰。多贤(今夏郢)乡人。清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第十名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癸已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安徽贵池县令。炳光性情刚直果断,政尚威猛,每逢审案都坐在法堂上,任由百姓观看。县内有个监生一贯抗粮不法,人们畏之如虎,历任县令也拿他没有办法。炳光到任后,首先拿他开刀,将他判处徒刑,自此全县安宁。经吏部考核,认为他才能出众,调职宣城。上官憎恨他刚直不阿,要他回任贵池。炳光暴病猝死于旅途中,死后身无长物。幸得同年好友任提督学政到安徽,出款为他安排丧事,才得以扶柩还乡。在此之前,有姓卢的县令有优良的政绩,县人为他建了祠堂,这时又感到黄炳光为官清正,就在祠堂加上他的牌位,把原名卢公祠改为卢、黄二公祠。
广西自治区-梧州-蒙山县黄立林
黄立林,字滋圃,世居黄村(今黄村乡黄村)。道光间,历任广西庆远府、怀集县训导、新宁州学正等职共30余年。家有余财,为人好善乐施,热心教育。自己投资在家乡创办学校,命名为“映雪轩”.聘请宿儒掌教。招生就学,不收学费,并指定私产土地垌每年的田租谷8000斤作补助其族中贫苦子女读书的伙食费,允许附近贫民到其私有利行山两个坡的森林砍柴或必要时卖柴度日。若遇饥荒,将米平价卖给贫民度荒。曾著有《映雪轩诗集》。
安徽-黄山市-歙县洪梧
洪梧(1750——1817),字桐生,一字植恒。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召试中书,乾隆五十五年(1790)成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沂州府知府,时人称“同胞刺史”。洪梧博古通今,兼工词翰。曾任扬州梅花书院山长,教授弟子宗仰汉学。与其兄洪朴、洪榜时有“同胞三中书”之誉,时称“三凤”。洪梧与金榜为歙县同乡,洪朴、洪榜为其胞兄,治学之风同属徽派朴学,讲求从文字学入手,以训诂考据法治经,并扩大到史籍、诸子,从一字一义孤立地说明转向全面系统地探索。洪梧学识渊博,于经学功力浑厚,曾参与编纂《全唐诗》。洪梧工于词翰,初学词时擅长慢调,曾写下“双寺红边,五桥高处,万卷楼开。漫拟河阳温石,计十年推毂,多少英才。祭侄韩文,悼妻潘诔,先生逆旅谁陪。幸知我,漂蓬无藉,道湖山送老不须回。”这样凄婉的词章。洪梧初入梅花书院之时,因患足疾不方便行走,后精校《册府元龟》,日以继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