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楚祖(一世) : (宋) 陈益孙,字嗣昌. 处东公之子. 正己公14世孙. 因官茶陵州刺史,后居宁.
陈益孙相关文献
陈益稷
背景陈益稷于1254年出生在昇龙,是陈太宗的第五子。1268年5月,受封为昭国王。在陈益稷的兄弟中,除了长兄陈圣宗以外,还有两位著名的兄弟:上相太师昭明王陈光启和昭文王陈日燏。陈光启和陈日燏在第二次元越战争中陈朝抗击元军的重要将领。虽然陈光启擅于作诗,陈日燏也博学多识,但在战争发生之前太上皇陈太宗最赏识的儿子仍然是陈益稷。据说陈益稷不仅博学而且多智,在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很有才华。陈益稷也是蹴鞠和象棋的高手。陈益稷所居住的宫殿立即成为昇龙的学术中心,不少越南的知识分子纷纷投靠到他的门下,其中包括了莫挺之和裴放。历史1279年,元朝军队在崖山海战中击败了南宋,南宋灭亡。从此以后,忽必烈完全控制了中国。此后,忽必烈希望征服越南和占城。1284年12月,忽必烈派遣儿子镇南王脱欢入侵越南。另一方面,唆都率领元军进攻越南南方的占城国,两面夹击越南。为了避开元军的兵锋,太上皇陈太宗和当时的皇帝陈圣宗...
陈振孙
注释^何广棪:《陈振孙之生平及其著述研究》^何广棪:〈陈振孙生卒年新考〉^见陈乐素在1946发表《〈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一文,刊载上海《大公报·文史周刊》第六期。^《直斋书录解题》卷1“昭德易诂训传”条^王鏊:《姑苏志》卷42《宦绩》^刘克庄:《故通奉大夫宝章阁待制致仕陈振孙赠光禄大夫制》,《后村大全集》卷75^周密:《齐东野语》卷12:“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
陈振孙生平轶事
陈振孙生平轶事
陈振孙生平轶事陈振孙(1179一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是南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进士出身,历任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嘉定八年(1215),知南城县;召为军器监簿、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宝庆二年(1226)通判兴化军;端平三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除浙东提举;嘉熙元年改知嘉兴,为浙西提举。淳祐四年(1244)以精研经术,除
益阳清溪、河图陈氏
始祖伯万公。传至经公,徙居江西饶州安仁县圳上,子隆公,生子英、子华。子英字试杰,刺潭州,因金辽之变,遂择居资阳清溪,为宁乡密岭塘、益阳板梓桥、陈家山等处支祖。子华字试英,随兄游潭州,徙居汉寿桂家嘴,又迁攸县十都石板桥,为益阳河图洲、长塘冲、秧田冲、苏家冲等处支祖。清乾隆10年(1745)二支曾合修族谱,之后各支分修,1943年又合修。英房旧派:子元
陈益家族墓
陈益家族墓位于东莞市虎门镇金洲社区小捷山上,有陈莲峰墓、陈益墓、陈虞肩墓、儒楚公邓氏墓等4处墓葬。明万历十年(1582年),东莞虎门北栅人陈益从安南(今越南)带回番薯种,试种成功后,在小捷山祖父陈莲峰墓地右方买地三十五亩进行扩种和推广,比福建长乐人陈振龙早11年,成为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陈莲峰墓则成为我国第一块番薯地的历史坐标,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陈莲峰(1478~1549),名志敬,字一之,号莲峰,东莞虎门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历任浔州通判、南宁府同知、按察司佥事等职,后封中宪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