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始迁祖(14世) : (宋元之际) 钱烈,字元悦,小字万四.
钱烈相关文献
杨烈
子杨祯(杨忠的父亲,隋文帝的祖父,杨广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杨妃的高祖父)杨锺葵(义城县公杨处纲的父亲)(杨盆生的父亲,杨子崇的祖父)杨兴(杨绍的祖父,观德王杨雄、杨达的曾祖父,巢王妃杨氏的六世祖,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高祖父,武则天的外天祖父)参考资料《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杨忠
克烈
种族九世纪中叶随黠戛斯南下的谦河地区部落,源自阻卜。克烈盛衰10世纪中叶前,克烈曾被塔塔儿部征服,辽朝中期征服了克烈诸部,叙利亚文史料提到,辽初克烈部长在狩猎时遇大雪,遇到在这里活动的景教教士,举部皈依景教(正史说是11世纪)。1100年,部长磨古斯(marcus)反叛失败,被杀。金初,其子忽儿扎胡斯汗即位,与蔑儿乞人冲突,其子脱斡邻勒(王汗)被掠为奴,忽儿扎胡斯汗救出。后和塔塔儿人冲突,脱斡邻勒与其母被掠。其父逃亡乃蛮。乃蛮助他复国,父死,脱斡邻勒残害兄弟,争取汗位。把其叔菊儿汗逐出部落,脱斡邻勒靠也速该帮助夺得汗位。与也速该结为“安答”(义兄弟),铁木真曾借助脱斡邻勒讨伐塔塔儿,王汗应战,有功,受封为王。1190年代,克烈内乱,王汗逃亡西辽,于1196年返回黑林,后来在成吉思汗帮助下复国,后来和乃蛮冲突,在1203年和成吉思汗冲突,蒙古部先败后胜,克烈大败,王汗逃亡乃蛮,被边将豁里·速
忽必烈——忽必烈营帐
忽必烈的课题
一二五一年兄长的政权正式成立后,忽必烈就被兄长任命负责蒙古本土以南辽阔的东方地区。忽必烈在翌月就立刻在离中原地区不远的内蒙古某草原设置本营。那里被称作“金莲川”,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隅。
对忽必烈而言,蒙古东方的政治课题有些复杂,应该实现的目标有很多。首先是南部的大国南宋,以及云南高原的大理国或其周边被唤为“羌”的几个集团。在云南东侧有一汉字
苏烈
少年悍将苏定方本名烈,以字行于世。他是冀州武邑人(今河北武邑县),后来迁居到始平县(今陕西咸阳兴平市)。隋炀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苏定方的父亲苏邕率领乡兵数千人,为州郡讨伐贼寇。苏定方骁勇多力,胆气超群。他十五岁(按大业末至少应从大业十年算起。假若按此推定,苏定方此时应在二十二岁左右)时,跟随父亲征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苏邕死后,信都郡(冀州)郡守令苏定方接替父亲统领部众。他在郡南大破清河叛军首领张金称,将其斩杀。接着又在郡西打败了邯郸叛军首领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多里,斩俘颇多。从此,叛军们不敢靠近州县边境,乡里都倚靠苏定方保护。在席卷全国的隋末农民起义中,苏定方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帐下。窦建德的大将高雅贤颇为喜爱苏定方,收其为养子。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败亡后,苏定方又随高雅贤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参与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战功。次年,高雅贤在洺水之战中阵亡。武德六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