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叟公派下支祖(6世): (元明之际) 郭宗顺 ; 郭宗达.
郭宗达相关文献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郭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伊达稙宗
生平在长享2年(1488年)出生,为第13代当主伊达尚宗嫡长子。一开始的名字为高宗。永正11年(1514年),因为父亲死去而继承家督成为第14代当主。永正14年(1517年),为了祝贺第11代将军足利义稙而上洛(前往京都),进贡了大量的物品,而经由担任管领细川高国那里获得了左京大夫的官职(左京大夫是本来的奥州探题大崎氏所世袭的官位。而伊达氏能够获得此官位,就代表于名于实都已经取代了大崎氏。稙宗也利用此点,使自己的家格上升。(小林宏‘伊達家塵芥集の研究’创文社1970))。同时他也提出“一字拜领”(日本战国时代中常见的一种赏赐,从将军的名字中选取一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忠诚)的希望,把名字改成了稙宗。大永2年(1522年)被任命为陆奥守护,在天文元年(1532年)时把居城从梁川城移到了西山城。至于其他的内政与外交方面,不断的重复与最上氏、葛西氏、岩城氏等抗争,扩大了势威。但是在天文11年(...
伊达纲宗
生平纲宗幼名为巳之介,他的母亲是后西天皇母亲典侍栉笥隆子(逢春门院)的妹妹贝姬,纲宗与后西天皇是表兄弟关系。兄长伊达光宗去世后,身为六子的纲宗成为了继承人。万治元年(1658年)父亲伊达忠宗去世,纲宗就任为伊达氏家督和仙台藩第3代藩主,官位为从四位下、左近卫权少将、陆奥守、美作守。纲宗自幼年起就甚为愚钝,就任藩主后却只好艺术游兴,而且又酗酒,而丢下藩中事务不管,令到藩臣都非常担心。伊达政宗的第十子伊达宗胜政治干渉,家臣们亦与纲宗对立。据说纲宗曾用二万贯买一幅画,如此荒唐的事被幕府知道,首席老中酒井忠清更向将军提出分割仙台藩的方案以作惩罚。仙台藩诸奉行及一门众得知消息后,立即相讨对策,最后于万治3年(1660年),提出了纲宗退隐,由其幼子龟千代继位藩主的方案,幕府立即表示同意,家督和藩主之位由纲宗2岁的嫡子龟千代(纲村)继承。隐居后的纲宗在其余生的50年醉心于各种艺术,正德元年(1711年)...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位于广州市芳村区东漖街龙溪东路仁秀坊185号[1]的郭氏大宗祠便是郭子仪的后裔迁居羊城后所修建的一座大宗祠。据介绍,郭子仪后裔传至第25代和第26代时,在芳村东漖的居住者已达6000人左右。万历年(1577年
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闯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戴氏女,迁居泉州,另分一脉;郭质迁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苏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质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业,成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现宗祠中厅一对清代留存下来的石柱镌刻的对联“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即言明郭氏渊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极严,虽然家境贫寒,仍含辛茹苦供儿子求学。郭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丞相极赏识其才,逢铨叙选拔,郭霖被赐为进士出身,官调仙游县尉。因仙游乃郭霖祖籍地,郭霖避亲不就,再调任建安主簿。郭霖淡泊明志,晚年杜口不谈时事,惟闭门读书,著书五部,各有集解藏于家。郭氏耕读传家的美德自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