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郑国胜

郑国胜

乐成派下房祖(11世) : 郑国林 ; 郑国寿 ; 郑国云 ; 郑国升 ; 郑国泰 ; 郑国胜 ; 郑国芳.
郑国胜相关文献
先胜而后求战:宋庄公为何投资郑国公子突?
先胜而后求战:宋庄公为何投资郑国公子突?,《孙子兵法》载:“先胜而后求战。”郑庄公当年与宋国开战占尽优势,但其作为一代
查看全文
郑国
修建郑国渠郑国(生卒年不详)[1],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水利专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利用泾水含泥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盐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功效。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名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战国后期秦国地图当时韩国为阻止秦国东征消灭山东各国,遣郑国赴秦,游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图谋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征伐。秦王采纳了郑国的建...
查看全文
郑国
历史早期前806年,建国者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弟王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郑国初为周王朝的畿内诸侯,周室衰微,郑桓公积极谋寻全身之策,不与周室共存亡。他问史伯:“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只有“济、洛、河、颖之间”(济水、洛水、黄河、颖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指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国所灭)、郐国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郑桓公听从史伯建议,利用自己王朝大臣的身份,通过向虢、郐之君贿赂,取得十邑之地作为新郑国之在东方的立足点。当周室东迁,郑国的郑武公和郑庄公亦相继为王朝大臣,他们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并之实,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包括虢、郐两国。郑国由畿内诸侯成...
查看全文
郑国
(?—?)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秦王政(始皇帝)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查看全文
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当时韩国为阻止秦国东伐消灭各国,遣郑国赴秦,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图谋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征伐。秦采郑国建议,命其开凿引泾渠道。后来秦国察觉到韩国的用意,欲杀郑国。郑国坦诚...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福建泉州(黄氏)紫云衍派守恭公芦川衍派良庵公溪后胜公派下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黄开基, 民国91[2002]初版(欣兴出版事业承印). 全1册(140页) : 插图, 世系表. 紫云远祖 : 黄守恭,字国材,号一翁. 舍宅建寺是为莲花寺,后敕令改为开元寺. 因常有紫云盖顶,故亦称为紫云寺. 一世祖 : (元明之际) 黄良庵,讳暹,字世永. 自吕洋移居芦川. 生四子: 黄孚(埔头派) ; 黄仁,字子德(本派祖) ; 黄恭(仙游派) ; 黄圭(不详). 后溪始祖(4世) : (元明之际) 黄胜,号五十二府君. 才治公第三子. 由卢溪徙笋江. 下有二子: 黄汉卿(居美林) ; 黄晋卿,号六十六府君(迁晋江). 晋卿公下二子 : 黄天寿,字伯福,号五十五府君(长房) ; 黄天佑,字伯友,号六十府君(二房). 长房天寿公下三子(7世) : (明) 黄仙农,字孟铭,号逸斋 ; 黄仙璋,字仲宪,号六十二处士 ; 黄仙庆,字季敏,号敦斋. 字行 : 世子德谦 秉奇汝载 恒卿府夫 伯侯元仲 叔贻礼则. 新字行(33世起) : 本家传行 达明新学 修崇德性 天安分跻 仁寿和光乐 太平多福 其自取丕 承乃后贤 以斯善继述 振绳亿万年. 散居地 : 福建省晋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刘氏胜房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胜堂, 民国29[1940]修. 存1册(页数杂异)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仅残存卷6. 十七世祖 : (元明之际) 刘齐桂. 散居地: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版心题 : 湘乡赤石刘氏胜房支谱.
浏览:100
拗柴胡氏胜隆系八修族谱 [13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2001年.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一世远祖 : 阏父. 有虞氏十五世孙. 受姓祖 : 满. 阏父之子,谥胡,后以为姓. 初祖 : (宋) 胡文定,讳安国,字康侯,号青山,别号草庵,称武夷先生. 原籍福建崇安,徙楚之湘潭. 拗柴祖 : (元明之际) 胡德祥,字达海,号通甫. 迁茶陵. 支祖 : (明) 胡胜隆,字若青. 德祥公之四世孙. 徙衡山. 胜隆公下六子 : (明) 胡本华 ; 胡本贵 ; 胡本泰 ; 胡本仪,字泰沧 ; 胡本京,字宪葵,号元泉 ; 胡本高,字在尚. 编纂者 : 胡文琦,字铁根 ; 胡文理,字林生 ; 胡光复,字洪卿.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 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拗柴胡氏八修谱.
浏览:100
段氏七修族谱文昌公四子胜云公世系
段氏七修族谱文昌公四子胜云公世系
文昌秀实之子字墨卿唐宪宗元和二年丁亥入官翰林学士改西川节度使长庆二年壬寅升丞相 生四子长子及不详、次子成式、 三子胜添不详、四子胜云
浏览:0
14.张氏宗谱, 14, 卷7: 玄正 胜一 11世问安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6[1947].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明初) 张能用. 居黄冈柴泊湖北岸. 生三子 : 张洪一(后迁黄坡,固始) ; 张洪二 ; 张洪三(后迁麻城,黄安). 派祖(3世) : 张道源. 洪二公长子. 居黄坡永宁庵. 长子张守元为本谱之祖. 支祖(5世) : 张玄愈. 守元公长子. 居柳子港. 生三子 : 张时春 ; 张时泰 ; 张时学. 支祖(5世) : 张玄正. 守元公次子. 居永宁庵上下湾. 生四子 : 张胜一(迁双柳) ; 阙名 ; 张大德 ; 张简. 首创合修族派 : 能洪道守玄 发育肇其祥 建功宜广大 修德自延长 裕后学诗礼 光前在显扬 齐家敦孝友 缵绪永蕃昌. 另附玄愈公及玄正公各房派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汉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合修族谱 谱序题 : 黄冈张氏合修谱
浏览:100
15.张氏宗谱, 15, 卷8: 胜一 问安 16世传忠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6[1947].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明初) 张能用. 居黄冈柴泊湖北岸. 生三子 : 张洪一(后迁黄坡,固始) ; 张洪二 ; 张洪三(后迁麻城,黄安). 派祖(3世) : 张道源. 洪二公长子. 居黄坡永宁庵. 长子张守元为本谱之祖. 支祖(5世) : 张玄愈. 守元公长子. 居柳子港. 生三子 : 张时春 ; 张时泰 ; 张时学. 支祖(5世) : 张玄正. 守元公次子. 居永宁庵上下湾. 生四子 : 张胜一(迁双柳) ; 阙名 ; 张大德 ; 张简. 首创合修族派 : 能洪道守玄 发育肇其祥 建功宜广大 修德自延长 裕后学诗礼 光前在显扬 齐家敦孝友 缵绪永蕃昌. 另附玄愈公及玄正公各房派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汉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合修族谱 谱序题 : 黄冈张氏合修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