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下支祖 : 邢泽臣 ; 邢泽江 ; 邢泽宏 ; 邢泽甫 ; 邢泽玉 ; 邢泽炯 ; 邢泽盛 ; 邢泽年 ; 邢泽连.
邢泽江相关文献
泽州县邢家村
泽州县邢家村,位于泽州县东南部,离泽州县柳树口镇驻地6公里,本村村民大都姓邢,由此而得名。邢家
江苏省-南京-高淳邢昉
邢昉(1590~1653),初名忠卿,后改名昉,字孟贞。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生,高淳人。明末清初诗人。6岁入乡塾,9岁能作文,16岁能写诗,19岁补博士弟子员,25岁为增广生。万历年间,江夏石头和尚寓居县城淳西庵,颇有诗名,邢昉与其结为忘年之交。他还和学友胡印度、李武治等人结成诗社。29岁著《蕤池草》,从此诗名大振。崇祯五年(1632年),他第六次参加乡试,被主考官斥之为“太狂”,愤而作诗《太狂篇》,从此放弃仕进念头,潜心进行诗词创作和研究。留有《石臼集》、《鲁稽斋》、《唐风正变定》、《江上诗刻》、《偶然吟》、《太狂篇》等诗集,共作诗2300多首,其中《石臼集》被选入《四库全书》。其诗词格调前期豪放、洒脱,后期沉郁、苍凉。诗坛公推邢昉为明末清初第一诗人。邢昉曾与江宁顾与治、桐城方尔止、震泽葛震父、姑苏杨曰补、吴江史弱翁、四明薛千仞等数十人在秦淮结文社,名噪一时。他一生历游吴、越、楚的...
浙江省-绍兴-嵊州邢雪琴
邢雪琴(1904—1972)男,琴师。原名邢延钟,浙江省嵊县下南庄人。家贫辍学后,一边做小贩谋生,一边进“坐唱班”学唱京戏,同时研习丝竹吹打。3年满师后,即自己组班教唱,或外出坐唱,对京剧旦角与老生唱腔均熟悉。1931年至杭州进“大华舞台”戏班拉琴(该班兼演京剧、越剧)。1935年转入施银花领衔之“第一舞台”。从此,除短期为陶素莲、赵瑞花、袁雪芬、傅全香、竺素娥、尹桂芳、范瑞娟等人伴奏外,10余年内始终与施银花保持合作关系,对女子越剧[四工调唱腔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他对京剧、绍剧、婺剧及江南丝竹、民间曲艺均有较深造诣,所以能在行弦托腔中自然地融入丰富的旋律,但又不失[四工调韵味,与施银花的配合极为默契。性格木讷寡言,而对伴奏业务却极善钻研。经过短期合作,即摸索出“糅合京剧成分,创造越剧过门”的路子,使[四工调的伴奏旋律趋于稳定和规范,所创造的[四工调起调、落调乐句被广泛模仿,并一直沿...
邢国
历史周成王时,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朋叔于邢国,爵位为侯。春秋时期初期以后国力衰减,北狄频侵略邢国。前661年,狄军侵攻邢国,邢在存亡的危机。齐桓公派遣齐军与宋、曹军,大破狄军于聂北,入邢国的都城。城已被甚损,乃筑新城于夷仪。前659年,筑城完了,邢侯与民迁去夷仪城。前642年冬,邢侯与北狄侵略卫国。前641年,卫文公反侵攻邢国报复。前640年,卫再攻击邢国。前636年,卫文公欲灭亡邢国,欲并呑其土地。卫国大夫礼至兄弟谋策,去邢国,欺骗为邢国大夫,就得邢国正卿国子的信赖。前635年正月,礼至兄弟与国子巡视城中,忽然执国子的双臂而使国子屈膝后,杀之。邢人就骚乱,卫文公乘隙发兵侵攻邢国,形国终于灭亡。君主列表邢朋叔,即《麦方鼎》的井侯。邢丼伯,名"⿰彔见",西周中期君主。井侯,西周早期人。井侯,西周中期前段人。井公,又称丼伯,西周中期后段人。丼伯彔(左彔右见),又称丼伯,西周中期君主。参考文献^吴...
邢邑故城:邢姓起源地
商朝早期的故都叫“商丘”,中期叫“邢台”,后期则被称为“殷墟”。邢台,就是邢都留下废墟的遗址。这是一座比殷墟更早的商代故都,这是司母戊大方鼎女主人的故乡,这是华夏姓氏的祖根,这是邢襄文化的发祥地。邢邑是司母戊大方鼎主人的故乡“邢”的故事要从安阳的市徽说起。在河南安阳市主要入市口都摆放着一尊世界著名的青铜大鼎的雕塑,因为上面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所以被称为司母戊方鼎。这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因为这是一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如今司母戊鼎已经成为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位于安阳的这件旷世国宝,与邢台有什么关系呢?近年学者一致认为,所谓“司母戊鼎”的铭文实际上是“后母戊鼎”,是商朝太子为一位邢国女子铸造。这位女子是第二十三代商王武丁的王后之一,与殷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妇好齐名。她就是出生在邢的妇妌,也写作妇邢。为什么叫妇邢呢?因为生于邢。这位美女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黍,殷墟卜辞中记录了很多她种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