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侯
参考书籍沈长云,《赵国史稿》,中国,中华书局
赵敬
生平在唐朝为官,历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三州刺史。另一说法指赵敬本来在后梁出任官职,后唐建立后,其子赵弘殷为躲避父祸,逃难到今洛阳郊外的夹马营。但这一种说法找不到正面史料支持,只是推测。而且《东斋笔记》卷一记载:“刘尚书涣尝言:宣祖初自河朔南来,至杜家庄院,雪甚,避于门下。久之,看庄院人私窃饭之。数日,见其状貌奇伟兼勤谨,乃白主人。主人出见而亦爱之,遂留于庄院累月。家人商议,欲以为四娘子舍居之婿。四娘子即昭宪皇太后也。”指出赵弘殷是来投靠的镇州的赵王王镕势力,在领兵帮助李存勖后才到洛阳禁军任职。现在也没有关于赵敬如何去世的记载,年幼的赵弘殷则是在保州长大,赵敬妻子的家族所在地。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追尊赵敬简恭皇帝,又被宋真宗加尊为简恭睿德皇帝,庙号翼祖。陵墓墓地号为定陵。乾兴元年(1022年)七月改靖陵。陵在幽州,在宋朝统治疆域之外,没有维护。议谥,翰林学士...
赵时春
文学与明朝前七子或后七子的文学思维不尽相同,除了重视文学理论外,也强调诗歌的本质与特色,另外更是否定诗文必须绝对复古的为文风气。是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作品《浚谷先生集》十七卷《洗心亭诗余》一卷《赵浚谷先生文集》十卷注释
赵时春
(1509—1568)明平凉(今属甘肃)人,字景仁,号浚谷。嘉靖五年(1526)会试第一。选庶吉士,历户部、兵部主事。以上疏言事切直,黜为民。后授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复以言事黜为民。俺答犯京师,起为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三十二年,擢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俺答犯广武,出战百败。寻被论解官。能诗文,有《浚谷集》。
“救时宰相”阎敬铭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今属大荔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任郎中、山东盐运使、湖北巡抚、户部尚书,光绪时出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阎敬铭所处的时代,正值清王朝走向没落,官场极端腐败之时,然而他却主张去奢崇俭,并做到了为政清廉。其一生“质朴,以廉洁自矫厉”,掌管大清财政多年,精校财赋,剔除中饱,节用务实,将之前混乱的财政整理得井井有条,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同治、光绪两朝“同光中兴”局面的形成,外面固然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一干才能出众的封疆大吏,但如果中枢少了阎敬铭这样善于开源节流的户部尚书,中兴之局很难形成,故阎敬铭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大挑”受阻艰难入仕谈到阎敬铭的入仕,就得先谈一谈“大挑”。“大挑”是清代科举制度之一,从三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中挑取任职,乾隆年间成为定制。规定每隔六年举行一次大挑,不考文章词赋,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