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同浯江珠浦许氏族谱 [共7辑], 6, 第六辑 (五房,后翰派), 1750-2008
原书: 金门 : 金门县文化局, 民国97[2008]续修(印盛设计排版彩色印刷). 7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文叔,字姜信,号经初,谥德男. 武王封于许,后以国为姓.
开浯祖(一世) : 许忠辅,五十郎. 由诏安迁浯州,再徙珠浦.
五十郎公下二子 : (元) 许东菊圃,称大教谕 ; 许西菊圃,称小教谕.
房祖(4世) : 许元亨(长房,深井头祖) ; 许元贞(二房,东厝房祖) ; 许元镇(李厝房贴东厝二房祖) ; 许六官(三房,大前廰祖) ; 许十官(四房,小前廰祖) ; 许复祖(五房,后翰祖) ; 许绍祖(六房,西宅祖).
注 : 各派系下字辈各异. 详请参阅谱之内容.
辈行(14-32世) : 启伯源克公 允侯嘉乃丕 绩燕翼贻谋 敬铭其德.
散居地 : 福建省金门县; 及台湾省澎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4.刘氏宗谱, 4, 卷4: 世系 世传 一分 邦翰 自通 10世应鲁公起, 193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藜照堂重刊, 民国22[1933]年三修. 存18册 :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刘基金,字清和 ; 刘绍铎,字金台 ; 刘绍焮,字步兴 ; 刘大鑫,字金品 ; 刘大四,字鸿儒 ; 刘炳南,字楚雄 ; 刘大远,字秀臣 ; 刘大吉,字惠臣 ; 刘廷念,字御卿.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1&16.
一世祖 : (明) 刘元弼,箓名道晟 ; 刘元魁. 兄弟自江西紫溪迁居黄冈永宁乡马鞍山之西土门㭰上屋湾.
元弼公下二分(5世) : 刘永昌(一分) ; 刘永科,箓名玄明(二分).
元魁公下一分(5世) : 刘永太, 刘永元(三分) .
永昌公下二支(8世) : 刘邦翰 ; 刘邦英(下二子 : 刘自俊 ; 刘自仲).
永科公下房祖(9世) : (明) 刘自唐,字愤生 ; 刘自敏,字鲁生 ; 刘自彻,字解生.
永太公下房祖(9世) : 刘自贤 ; 刘自和 ; 刘自永,字吉之(徙居吕杨城桂花庄) ; 刘自忠,字大生.
永元公下房祖(9世) : 刘自美 ; 刘自秀 ; 刘自贞. 皆邦启公之子.
邦翰公生四子(9世) : 刘自通(下一房 : 刘应鲁,字登儒) ; 刘自晓(止) ; 刘自长(下一房: 刘应高,字可升) ; 刘自青(止).
自唐公生五子(10世) : (明) 刘应煌,字伯亟 ; 刘应炜(子孙迁上巴河) ; 刘应灿(止) ; 刘应焻,字幼凾,号矩炎 ; 刘应𪸩,字只凾.
自敏公生四子(10世) : (明) 刘应琇,字公实(居刘栱屋) ; 刘应球,字序贻 ; 刘应琳,字友琰 ; 刘应琛,字友章.
自彻公生五子(10世) : (清) 刘应仁,字友德(居陶家山) ; 刘应义,字友宜 ; 刘应礼,字有和 ; 刘应智,字友达 ; 刘应信,字友实.
自和公生二子(10世) : 刘应鸣,字显甫 ; 刘应尚(随母居杜家坳).
自永公生三子(10世) : 刘应聘,字朋举 ; 刘应奇,字文举 ; 刘应祥,字容举.
自忠公生三子(10世) : (清) 刘应昌,字绪周 ; 刘应征,字希位 ; 刘应泰.
自美公生六子(10世) : 刘应泰,字期安 ; 刘应元,字圣三(迁麻城) ; 刘应达,字德扶(迁四川) ; 刘应举,字孝文 ; 刘应周,字纯希(迁四川) ; 刘应宗,字建先.
先字派行 : 应启宗士世 明基绍大廷 炳时宏尚道 光汉祚思承.
新字派行 : 礼乐从先进 诗书裕后昆 文章华帝国 忠孝达升平.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刘氏三修谱
3.邹氏宗谱, 3, 卷3: 仕辉 闻翰 卢庄 66世邦贡公起,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东鲁堂, 1989年重修. 存12册: 世系表.
注 : 本谱缺卷8.
一世祖 : (西汉) 邹仲俊. 武帝元年伐匈奴有功,封东鲁郡侯. 原籍山东衮州府叶州.
丫髻山始迁祖 : (宋) 邹永卓(或作允卓),字汝立,号立恭. 由江西奉新驾山迁兴国富庆里(即今湖北阳新县三溪镇)丫髻山下立业开基.
丫髻山一世祖 : (宋) 邹千一. 永卓公之子.
千一公生二子(2世) : 邹元五(大冶贵卿庄祖,另谱) ; 邹元六.
元六公下三子(丫髻山3世,总系55世) : 邹荣五 ; 邹荣六 ; 邹荣裕.
荣裕公下支祖(总系59世) : (元) 邹龙一(邹家畈祖,未载) ; 邹龙四 ; 邹龙五.
龙四公下支祖(60世) : (明) 邹清一(迁邹华国地名十八坑) ; 邹清七,户名邹清(徙居杨塘山下). 子孙析置下新屋,庄屋等地.
龙五公下支祖(62世) : 邹志谦. 子孙析置下陶垅庄等地.
福仕山岭下庄祖(68世) : (明) 邹德海,字如宽.
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 阳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