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房祖 : (明) 言武鉴(二房祖) ; 言武巩(五房祖) ; 言武卓,字道真(六房祖). 绍先公之子.
言武巩相关文献
武义巩氏家族
武义巩氏家族,武义巩氏家族,系南宋理学名臣巩庭芝于建炎初,避金寇之难,从高宗南渡,从山东须城迁
河南-郑州-巩义杜审言
杜审言(?~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实为洛州巩县(今属河南)人。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因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其子杜并,16岁,刺杀季重,己亦当场遇害。武后闻杜并为父报仇事,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依附张易之、张昌宗,于中宗神龙元年(705)与宋之问、沈□期等人同时遭贬,他被流配到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卒年60余。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和沈□期、宋之问相唱和。他们都大力创作律诗,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南宋陈振孙曾指出: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有以平侧失粘为忌;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直斋书录解题》)在贬官吉州之前,他的诗,主要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
巩义的巩姓今何在?
“巩”这个姓氏与巩义的渊源颇深,巩义还是巩姓的发源地!那么,在咱巩义,到底还有多少姓巩的呢?又在哪里呢?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巩姓都跑到262位啦!巩义的巩姓今何在?巩义,原为巩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始置巩县。春秋时有一个姬姓小诸侯国叫巩伯国,又叫巩伯邑,其都城旧址就在巩义市洛水北岸的康北村。康北村现存有一座红色阁楼,三层,高约十米,村人称之为红阁,其实原名应为巩王阁。阁上镶有石碣一方,其铭文记载红阁仅是巩王庙的一座附属建筑;巩王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面南,俯瞰洛水,有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等。早年,巩王庙香火颇盛,本地百姓络绎不绝到庙里上香祈福,外地巩姓也大老远跑来顶礼膜拜。巩王庙当然要供奉巩王,而巩王又是何方神圣呢?外地巩姓人为什么前来朝拜呢?巩王就是巩伯国的开国之君和巩姓的得姓始祖巩简公。春秋时,周王室有个同族卿士名简,为伯爵,其封地在巩邑(今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称为巩...
阙巩、巩伯、巩国与巩家的关系
《路史•国名记》记载:阙巩,周世侯伯之国。大约三千年前的周初,阙巩国原址重新被分封为姬姓巩国,是先周时期周室卿采邑国,西周诸侯国之一。有历史记载的巩国国君叫巩伯,所以巩国又称“巩伯国”,巩伯公被巩氏家族尊为得姓始祖。巩国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之地,因此又被称为“河洛之交”,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一、阙巩之甲民国《巩县志》卷二:巩之为巩,始于西周巩伯国。西周时期的巩伯国,因盛产铠甲而闻名天下,之前曾叫“阙巩国”。铠甲是古代军事上重要的防身武器,率先拥有先进铠甲制造技术的巩伯国,自然成为当时诸侯中的军备强国,一直为周王朝所倚重。《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杜预注:阙巩国所出铠。汉代陈琳在《武军赋》中也有记载: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这说明周武王之所以能灭掉商朝,是因为依仗着自己拥有了“阙巩之甲”。二、巩字由来《说文》:鞏,以韦束也。《易经•革卦》:鞏,用黄牛之革。高亨注:...
武义古村落系列之——巩宅
巩宅村是武义历史名村之一,位于泉溪镇东部,与桐琴镇毗邻,北邻武义江。村民主要以巩姓为主。南宋建炎(1127-1130)之初,山东东平府须城的理学家巩庭芝携全家老少,跟从宋高宗渡江南下,迁居武义,在县城东部的曲湖之滨筑宅安居,形成了村庄就叫巩宅村。悠悠曲湖穿村而过巩宅的曲湖在历史上名声远播。曲湖因其弯曲之状得名,整体呈一个大“S”形,贯穿于巩宅村的东侧。曲湖的形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曲湖是由清溪水冲击而成。另一种则说曲湖是由武义江冲涮泛滥而成,老河道的深水区即成湖泊。巩宅现存古建筑护国寺护国寺,建于唐朝咸通八年(867),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进行过修建,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巩善棠等募捐重建。原建有三进三厅,规模宏大,现仅留中厅,一排三间,占地约800平方米,为单层建筑,厅前原有两株罗汉松,其中一株已被白蚁蛀蚀,无存;另一株依然郁郁葱葱。其余建筑都在人民公社集体化时办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