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董朝杰

董朝杰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董朝杰相关文献
当世人杰费祎和董永之间流传着什么故事
当世人杰费祎和董永之间流传着什么故事,费祎,江夏人,文韬武略,尤擅口才。当年出使东吴时,被孙权等满朝文武故意刁难,
查看全文
汉朝官吏董贤
汉朝官吏董贤,简要介绍:董贤(前22年―前1年),字圣卿,冯翊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御史董
查看全文
董良杰
生平1982年考入山东农业大学。1986年毕业后,到山东曹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1988年起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两年,开始涉足文学领域。1997年,出版《时间与认识》一书。1999年赴美国夏威夷。2001年,进入夏威夷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董良杰硕士毕业后被聘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工程系水处理研究所研究员。他主持设计和建设的Waialee废水处理和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曾被美国环保总署评为成功样板工程。
查看全文
董杰
参考文献^(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80):董杰,泾县人。成化末进士。鼐之论暑月辍讲也,杰方谒选,亦抗疏争,由是知名。授沔阳知州,甫数月,逮系诏狱,谪四川行都司知事,历迁河南左布政使。所在尽职业,为民所怀。正德六年,江西盗起,巡抚王哲兵败召还,擢杰右副都御史代之。未几卒。
查看全文
清朝知县佴杰
据《续通志·氏族略》载,清时有佴杰,曾任直隶知县。知县,官名,别称县长、县台、县太爷等,明清官制正七品。唐代出现雏形,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代正式确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沿袭宋代的知县制度,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可通过科举等选官途径选用,清代理论上的任期为三年,升迁主要是知州、知府、主事和同知等。清代承装明制稍有变革,清代根据县的地理位置、耕地面积、赋税人口等用冲、繁、疲、难四字来形容县的重要程度。“冲”为地方冲要、交通枢纽,“繁”为事务繁重,“疲”为民情疲顽,“难”为民风强悍难治。四个字都具备的为“最要缺”,具备三个字的为“要缺”,具备两个字的为“中缺”,只占一字的为“简缺”。对知县来说,以简调繁虽然品秩不变实为重用提升,因此清朝规定初任县官必须先从简缺知县做起。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12.董氏宗谱, 12, 卷11: 廷章 世朝 明友 16世大汜公起, 195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民国40[1951]续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董明主,字华庭 ; 董明太,字开太 ; 董明富,字正堂 始迁祖(1世) : (明) 董俊. 洪武间自赣(江西饶州府余千县)徙鄂(湖北黄州府黄冈县),居光黄间石屋山. 生三子 : 董玄魁 ; 董应成(子孙析置阴山县) ; 董应明. 玄魁公下支祖(5世) : 董廷尊,字大丰(子孙析置河南,竹山县,麻城县,襄阳,四川等地) ; 董廷盛(迁居黄安县董家㘬,子孙有复迁刘家嘴者). 应成公生三子 : 董伯良 ; 董伯京 ; 董伯青(迁居应山县). 伯良公下支祖(5世) : 董廷文(止) ; 董廷章(子孙析置甄家冲,新屋嘴,窑上弯,河南,四川,麻城等地) ; 董廷荣 ; 董廷华(子孙析置麻城,河南等地). 伯京公下支祖(5世) : 董廷周 ; 董廷夏,字复贤(止). 旧派行 : 应伯官廷时 国尚之世其 士子成明大 嘉泰万兆仪. 新增派 : 勤慎怀先德 惟思后克昌 伦常如尽道 自可发祯祥.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5.董氏宗谱, 5, 卷3, 世系图: 土堂五楼山朝派 朝瑛 6世胜全公起, ca.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记事约至1944年. 8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董千五,千户侯. 原籍江西南昌, 后落籍湖北咸宁. 后裔复迁武昌. 江夏祖(2世): (元明之际) 董福三. 洪武间卜迁江夏龙三里旗杆岭. 生子三: 董昭四 ; 董昭六(迁茅庄) ; 董昭七(迁山坡). 昭四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瑛(迁佳砂陂. 武穆派, 唐庄派等共祖) ; 董朝国(土堂朝阳山派) ; 董朝雄(土堂龙泉铺派). 昭六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爵(土堂茅庄派).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注: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4, 6, 7. 无编纂者记事资料. 散居地: 湖北省咸宁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董氏宗谱, 1, 卷首1, 演派图: 1世千五 5世朝瑛公起, ca.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记事约至1944年. 8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董千五,千户侯. 原籍江西南昌, 后落籍湖北咸宁. 后裔复迁武昌. 江夏祖(2世): (元明之际) 董福三. 洪武间卜迁江夏龙三里旗杆岭. 生子三: 董昭四 ; 董昭六(迁茅庄) ; 董昭七(迁山坡). 昭四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瑛(迁佳砂陂. 武穆派, 唐庄派等共祖) ; 董朝国(土堂朝阳山派) ; 董朝雄(土堂龙泉铺派). 昭六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爵(土堂茅庄派).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注: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4, 6, 7. 无编纂者记事资料. 散居地: 湖北省咸宁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董氏宗谱, 7, 卷8, 世系图: 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5世朝杰 6世胜容公起, ca.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记事约至1944年. 8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董千五,千户侯. 原籍江西南昌, 后落籍湖北咸宁. 后裔复迁武昌. 江夏祖(2世): (元明之际) 董福三. 洪武间卜迁江夏龙三里旗杆岭. 生子三: 董昭四 ; 董昭六(迁茅庄) ; 董昭七(迁山坡). 昭四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瑛(迁佳砂陂. 武穆派, 唐庄派等共祖) ; 董朝国(土堂朝阳山派) ; 董朝雄(土堂龙泉铺派). 昭六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爵(土堂茅庄派).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注: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4, 6, 7. 无编纂者记事资料. 散居地: 湖北省咸宁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8.董氏宗谱, 8, 卷9, 世系图: 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5世朝宾 6世胜钊公起, ca.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记事约至1944年. 8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董千五,千户侯. 原籍江西南昌, 后落籍湖北咸宁. 后裔复迁武昌. 江夏祖(2世): (元明之际) 董福三. 洪武间卜迁江夏龙三里旗杆岭. 生子三: 董昭四 ; 董昭六(迁茅庄) ; 董昭七(迁山坡). 昭四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瑛(迁佳砂陂. 武穆派, 唐庄派等共祖) ; 董朝国(土堂朝阳山派) ; 董朝雄(土堂龙泉铺派). 昭六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爵(土堂茅庄派).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注: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4, 6, 7. 无编纂者记事资料. 散居地: 湖北省咸宁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3.董氏宗谱, 3, 卷1, 世系图: 1世千五 5世朝瑛公起, ca.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记事约至1944年. 8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董千五,千户侯. 原籍江西南昌, 后落籍湖北咸宁. 后裔复迁武昌. 江夏祖(2世): (元明之际) 董福三. 洪武间卜迁江夏龙三里旗杆岭. 生子三: 董昭四 ; 董昭六(迁茅庄) ; 董昭七(迁山坡). 昭四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瑛(迁佳砂陂. 武穆派, 唐庄派等共祖) ; 董朝国(土堂朝阳山派) ; 董朝雄(土堂龙泉铺派). 昭六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爵(土堂茅庄派).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注: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4, 6, 7. 无编纂者记事资料. 散居地: 湖北省咸宁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