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玄武僧佑
僧佑(445~518)齐梁时代高僧,律学大师,佛教史学家。俗姓俞,祖籍彭城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世居建业(今江苏南京)。幼年时代,他随同父母到建初寺进香,对寺中的陈设和环境,颇感兴趣,即不愿回家。父母怜其志,许其留在寺中,皈依僧范道人。年十四,家人暗中为他择女订婚,他得知后,即逃往定林寺,从法达法师出家。年二十,受具足戒,从当时律学名匠法颖研究戒学。梁《高僧传》说他“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励先哲”。他的授业师法颖圆寂后,他亦成为律学名家,常应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之请讲律,听众踊跃,多至七八百人。齐永明中(483~493),他被朝廷派往三吴试简(考试)僧众,宣讲《十诵律》,收受供养丰厚,但他将这些财物,用之于修缮定林、建初诸寺,或举行“无遮大会”广行布施,或建立经藏、搜校卷轴。他名声远扬,受到朝野敬重。朝中凡有关僧事,均请他参与审决。晚年,他患脚疾,行走不便,梁武帝萧衍特许他乘舆...
江苏省-南京-栖霞区潘佑
潘佑,幽州人。南唐时累官虞部员外郎、内史舍人。在南唐时期,从挽救危难时局出发,借鉴《周礼》古经实行变法,变法很快失败,但其变法思路与历史影响不可抹杀。通过发掘考察李觏、王安石的有关作品,可以证明潘佑变法对李觏、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王安石变法是包括潘佑、李觏在内的晚唐以来南方文化的一个合理发展。[公元?年至九七五年前不久字不详,本幽州人,徙居金陵。生年不详,约卒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以前不久,年三十六岁。少介僻,杜门读书,不交人事。及长,善于论议,尤喜老、言。貌甚陋。韩熙载、徐铉荐于李景,授秘书省正字,值崇文馆。李煜嗣位,为虞部-外,史馆修撰,知制诰,中书舍人。尝建议复井田,依周礼置牛籍。事行,百姓大反对,未几即罢。煜初甚重之,时呼以潘卿。因累疏极论时政,词激触怒,遣使收之。遂。佑著有《荣阳集》十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