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派下房祖(6世) : 胡廷相(长房) ; 胡廷桂(二房) ; 胡廷梅(三房).
胡廷桂相关文献
广西自治区-桂林-临桂区胡德琳
胡德琳,字碧腴,一字书巢,广西临桂人,乾隆十七年进士,转任多地地方官,历任什邡县、历城县知县,简州知州,济南知府等职。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东昌知府,四十年官满,短期任青州、莱州知府后,四十二年复任东昌知府。他是唯一东昌籍外在七贤祠享祭的人。他是位勤政爱民的官员,每到一地任职都流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政绩,在他任职的地方先后主修了《济阳县志》、《济宁直隶州志》、《历城县志》等。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氏两任东昌知府,社会、经济方面的业绩已无从查考,在文化建设上给东昌留下了众多的精神文化财富。据宣统版《聊城县志》记载,他到职后不久就重修了城隍庙。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国保邦、守护城池”的神。祈盼保护百姓幸福平安。到职的第三年,即乾隆三十七年纂修《东昌府志》,历时两载,数易其稿,至乾隆三十九年修成,乾隆四十二年梓行,全书五十卷,全面记载了东昌府的历史,为聊城的文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广西自治区-桂林-临桂区骆少廷
骆少廷(1886~1940年),民间彩调艺人。生于四塘乡池头村,后定居于两江圩。擅演丑角,其他行当也胜任。对剧情体会深刻,做工精细,造型逼真,表演活灵活现。他表演过的剧目达百余种,其中尤以《龚裁缝裁衣》脍炙人口。他将龚裁缝当着顾客的面偷布的伎俩表现得维妙维肖,一连串量布、喷水、熨布、剪布、藏布的动作十分夸张、滑稽,配以妙趣横生的唱腔,令人拍手叫绝。骆少廷不但精于表演,而且口才也好。他在两江上圩头同王子勉唱《娘送女》,两人即兴发挥,所扮的两亲家唱了1天1夜吵架戏,吵得十分精采,而且没有一句重复。当时两江圩曾流传两句话:“听了王子勉的山歌,一世不着(用)听山歌;看了骆少廷的调子,一世不着(用)看调子。”他还同临桂彩调界最早的坤角四姑娘等著名艺人搭班,在会仙、山口、两江、苏桥等地演出,誉满临桂西、南乡。骆少延为彩调艺术奉献一生,生活却清苦贫寒。平时身着烂衣衫,行路打赤脚,鞋子扎在腰带上(省鞋)。...
广西自治区-桂林-永福蒙廷章
蒙廷章(1814—1874),壮族,崇化里蒙岭(今罗锦乡林村蒙岭)人。他家境微寒,无力供他上学,可他天资聪敏,看牛时常在学馆外偷听偷学,不几年也能识文断字。16岁那年拜金鸡村韦姓师傅学唱调子,从此开始了彩调生涯。他记忆超群,一学便通,不久便成了最出色的彩调演员。当时,彩调在锦桥里(今属罗锦乡)、崇化里一带已很流行,人们在劳作之余,或是逢年过节,宗族聚会,祭社迎神,喜庆场中均要请调子师傅唱灯(彩调)自娱自乐。不论哪个村里遇上这类活动,都派人登门请蒙廷章。于是,他“一年只得三月耕”倒有九个月“粉面登场去唱灯”。有时数村同时来请,他分身无术,只得“日唱福塘夜庵山,屯坪妆罢过江湾,子时才离高紫寨,一乘又往干沟台”。当地有“无章不成调”之说,他唱-馆四十四年,是广西彩调集大成者,对彩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打破彩调师傅“单带”(一师傅一次带—徒弟)授徒的习惯,每次收徒弟12名,开创了彩调发展史上“教...
黄廷桂
参考资料《清史列传》.卷16,页18-24《四川通志·武英殿大学士总督四川军务文襄黄公传》.《碑传集》.册5卷70,页92-94.
陈廷桂
参考《新修宜兴县志》、嘉庆《新修荆溪县志志》、道光《绪纂宜荆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