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罗子绍

罗子绍

基祖: (明) 罗子绍.
罗子绍简介资料
罗子绍相关文献
罗子国-立国及其历史
罗子国-立国及其历史,罗,是祝融氏吴回之后,也是荆楚的一个先祖 芈姓首领穴熊的支裔,所以也姓熊,与
查看全文
太平公主和薛绍有儿子吗?薛绍的儿子是谁
太平公主和薛绍有儿子吗?薛绍的儿子是谁,太平公主和薛绍有儿子吗?薛绍的儿子是谁薛绍(663—689年)河东汾阴人
查看全文
浙江省-绍兴-上虞罗万化
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州,会稽伧塘(今浙江上虞长塘)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因不肯奉迎权臣张居正,多年不得升官。居正卒后升任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因父病故而守丧回乡,曾赈灾活人甚众。丧服满后任南京吏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因不满朝政,多次上表告老还乡,奏章十数皇上始允,不幸死于回乡途中,终年58岁。皇上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入祀乡贤。隆庆二年廷试,穆宗命题为《外攘内安之道》。读卷大臣进呈十七份考卷,穆宗阅后都不满意。遂命取散卷读之,得罗万化卷,见其文言:“臣闻帝王之涖天下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收天下之实功。”正合帝意,遂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黄凤翔第二,赵志皋第三。后黄凤翔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简;赵志皋亦为礼部尚书,官至首辅,谥文懿。该科一甲三名均为朝廷重臣,死后都赐予谥号,这在明朝并不多见
查看全文
冈萨罗王子
祖先
查看全文
汉末三国时期罗姓人物介绍
汉末时期各方俊彦轮番登台,有些人在历史舞台上光芒四射,有些人却草草退场。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罗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晋书》、《华阳国志》中的罗姓人物们,列个名单:罗尚、罗式、罗宪、罗蒙、罗袭、罗羡、罗寅yín、罗叔景、罗演、罗安、罗羕。其中罗宪、罗尚留下的记载更多些,案《华阳国志》罗氏在郫县地方还是冠冕大姓之一。“益州刺史罗尚讨羌,破之,己巳,徙南平王祥为宜都王”——《晋书·惠帝纪》【罗尚,罗宪的侄子,其父罗式官至牂牁太守,罗尚主要在西晋效力,参与过灭吴一役,最终官至益州刺史,在益州坚持平叛多年,也于益州逝世】“李雄别帅罗羡以梓潼归顺”——《晋书·怀帝纪》【罗羡,永嘉三年(309年)事,作为李雄部将的他献上梓潼郡投降】“李雄使其将李恭、罗寅寇巴东”——《晋书·怀帝纪》【罗寅,巴郡也有罗氏家族存在,活跃于永嘉五年(311年)的罗寅应该也生于三国时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罗国阳、罗开玉~罗氏家谱】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罗国阳、罗开玉~罗氏家谱】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浏览:0
【罗国恩开良开芳~罗氏家谱】錾子村、东岳9村~原系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錾子村
【罗国恩开良开芳~罗氏家谱】錾子村、东岳9村~原系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錾子村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浏览:0
【罗国和开贤开选~罗氏家谱】2队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罗国和开贤开选~罗氏家谱】2队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浏览:3913
【罗应才映吉映三~罗氏族谱】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罗应才映吉映三~罗氏族谱】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浏览:0
22.龚氏宗谱, 22, 卷21, 子礼 华祖 鼎文 61世绍胜公起, 193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振德堂, 民国26[1937]重镌(程世忠堂梓).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编纂者 : 龚庆茂,字雁昭 ; 龚长桂,字鼎新 ; 龚敦厚,字秉厚 ; 龚敦焕,字镜峰. 源流 : 始于共工氏. 为黄帝之臣. 后勾龙继其职,而以龚为氏. 一世祖 : (汉) 龚遂,字少卿. 生二子 : 龚胜,字君宾 ; 龚舍. 本谱为胜公世系. 大河岸祖(42世) : (宋) 龚君乙. 由武陵徙蕲州,复徙蕲阳县龚家岩. 分派祖(50世) : 龚继. 生三子 : 龚福一,讳寿先,字箕首(罗邑) ; 龚福二(麻城) ; 龚福三,字康宁,行三(迁罗始祖). 福三公生八子 : (明) 龚子孝,字行源,号行一(大河岸) ; 龚子弟(湖狮滩) ; 龚子忠(十里铺) ; 龚子信(北峰河) ; 龚子礼(上保) ; 龚子义(独尊山) ; 龚子廉(大雾山) ; 龚子耻(许家畈). 福一排行 : 铭士维世 正学传家. 福三排行 : 玉永金世 正学传家. 合修宗谱排行 : 文光炳蔚珍 诗书显耀荣 道德崇仁义 忠孝树先声.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童氏续修族谱, 9, 卷9_ 永祥 绍兴 添麟长子 10世梓幅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南城堂梓, 清光绪24[1898]. 存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2, 及卷7. 受姓始祖 : 老童. 颛顼之子. 后以王父字为姓. 远祖 : (晋) 童海. 自辽东徙江西庐陵. 湘乡鼻祖 : (宋) 童公常,字克仁. 基昌公第五子. 为宣城通判. 原籍豫章,由江西太和圳上徙湖南湘乡岱岳黄泥田. 脉祖(23世) : (元明之际) 童癸葵. 下有三子,分三大房. 癸葵公下三大房祖 : 童一魁 ; 童一寿 ; 童一福. 析置新化,安化,宁乡,湘乡等地. 魁公房班次: 一应仁仕永 志显万庭朝 正大国世嗣 昌至德清光 寿公房班次: 一应梦仁仕 绍永秀添宗 祖必祥宁振 登志德清光 注 : 魁房江边, 福房𢖍西, 邵陵等房班次见卷1第5-7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童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