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王国俊

王国俊

良有祖派下支祖(17世) : (清) 王国杰, 字伟才 ; 王国俊,字对选 ; 王国仁,字孟沾 ; 王国仪,字礼三 ; 王国修...等.
王国俊简介资料
对选
王国俊相关文献
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东哥特王国介绍
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东哥特王国介绍,东哥特王国(TheOstrogothicKingdom)古国名。是日耳曼民族
查看全文
王国光
生平王国光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吴江知县。调仪封(今河南兰考)。擢兵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郎中。迁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神宗即位后,王国光重新管理户部事务。万历三年(1575年),京察拾遗,王国光被南京给事中、御史弹劾,于是上疏请求罢官,被神宗挽留。次年,王国光再次请辞,获得批准,临行将多年心得总结成《万历会计录》献上,神宗深为赞赏,发送户部订正,书成后,神宗又下诏褒扬。万历五年(1577年)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官,重新启用王国光代职。不久加太子太保。王国光是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助手。张居正死后,御史杨寅秋以六项罪名弹劾国光,神宗震怒,将王国光撤职。之后又念其功劳,命其复官以致仕。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病卒。《明史》有传。佚事《万历野获编》记载其年逾八旬,仍然好色不衰之事。参考文献(清)张廷玉等.《明史》.
查看全文
王国宝
生平靠附帝弟王国宝无士人节操,品行不端,岳丈谢安厌恶他偏离正途,不任用他做重要的职位。后王国宝获授尚书郎,王国宝却以家族名望只愿当吏部郎,不肯拜任。因其堂妹是司马道子的王妃,王国宝于是靠拢时为琅琊王兼摄会稽国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当时王国宝亦向司马道子中伤谢安,并经司马道子传至晋孝武帝那里,致令孝武帝亦对谢安有所顾忌。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司马道子掌握权力,以王国宝为秘书丞。王国宝后迁琅邪内史,领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又入朝为侍中,太元十五年(390年)迁中书令,兼中领军,与司马道子共掌大权。当时中书郎范甯厌恶王国宝阿谀奉承司马道子的行为,请孝武帝贬黜他。王国宝知道后十分畏惧,派袁悦之请尼姑妙音写信向陈淑媛称王国宝忠心敬慎,应该亲近信赖。孝武帝知道后十分愤怒,又因早已听闻袁悦之常劝司马道子专擅朝权,于是因他罪处死袁悦之。袁悦之死后,王国宝大惊,借司马道子中伤范甯,范甯出贬豫章太守。纵...
查看全文
王国
中国中原王朝的周朝天子的封地被称为诸侯列国。初期,只有中央政府(周王朝天子)自称“王”,分封诸侯依“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分封不同大小的领地,成为各诸侯国后,慢慢有了僭称;秦在前期非常长的时间,都是以“子”称“侯”,在周王室被迫承认三家分晋后,王权更加弱化,各诸侯纷纷效法“楚”(楚起原周封诸侯,但只有诸侯封臣本身来自周王朝的华夏族,封地内的卿大夫多为当地百越宗族出身,士,长期被视为蛮夷)开始称王,如齐王、楚王等,中文称中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王国为诸侯。汉朝之后,封国制和郡县制并行,之后各个朝代各有分封,封国的统治者时称为“国王”。基于传统“中国”、“天子”的观念,中国皇帝通常不会允许周边国家有皇帝的存在,仅允许周边属国在册封下称“王”,在中原政权弱化的时期,才会出现多个帝国(如宋,辽,夏,大理,吐番),朝鲜即是在日本势力介入下才脱离与中国的主从关系,自立为大韩帝国(韩国...
查看全文
亲王国
称谓亲王国是欧洲封建制中的一种封地,拉丁文为principatus,其统治者称为亲王(Prince),字义为“元首”。在某些国家亲王是皇帝或国王的儿子,或其爵位的世袭继承人。亲王国经常被译为公国,和Duchy或Dukedom混淆。在一些国家,亲王仅为封号,而亲王国仅为名义上亲王的封土,但亲王并不居住于封土内,亦没有实质上统治封土的权力。例如英国的储君(通常是国王或女王的长子)传统上被封为威尔士亲王,在13世纪至16世纪之间确实统领威尔士北部及西部的部分土地,1536年的威尔士法案取消了这些土地的分界。今天的威尔士亲王并不统治威尔士,亦无任何属于亲王的土地,威尔士国会亦不需要视威尔士亲王为名义上的国君。但威尔士亲王通常亦同时被封为康沃尔公爵,康沃尔公国现时仍然拥有德文郡570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存的亲王国主权亲王国非主权亲王国因语言不同,中欧和东欧的一些封国的译名在中文、英文既可译作“亲王国”...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7.王氏宗谱, 7, 卷4: 上分仕魁 道俊 守节 13世万言公起, 194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槐荫堂藏板, 民国32[1943]五续.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王景纯,字吉臣 ; 王绪缵,字国祯 ; 王景赐,字佛艇 ; 王景林,字彦庭 ; 王绪纯,字国栋 ; 王景启,字癸波 ; 王光福 注 : 此谱缺卷6. 始祖(1世) : 王胜三. 由江饶迁楚黄. 房祖(3世) : 王福二(后裔聚居冈峦,吉云山,厥名山分,后裔为由分) ; 王福五 ; 王福六(后裔家滨河港,故称湖分). 注 : 此谱为湖分之后. 湖分下派祖(5世) : 王仕魁(上分) ; 王仕聪(中分) ; 王仕元(东分). 皆为明远公之子. 上分下支祖(6世) : 王道斌 ; 王道庆 ; 王道旭 ; 王道俊 ; 王道禹. 中分下支祖(6世) : 王道元 ; 王道敏 ; 王道诠 ; 王道明. 世派 : 万昌宏世祚 基绪景光新 广荫良崇德 宣贻在任仁 丰恒家有庆 泰益国同遵 启运绵先泽 增荣兆永春. 注 : 排行字母表见卷首(影像56-60).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