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房祖(4世) : (明) 王元斌 ; 王元瓒 ; 王元鉴,字前山 ; 王元恢 ; 王元通 ; 王元珪. 仅斌, 鉴, 通三房有后. 其余无传.
王元通相关文献
王通
王通,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
陕西-西安王通
王通(?~1452年),明代将领,咸宁(今陕西西安市)人。父王真,封金乡侯。王通继承其父官职,任都指挥使。后因转战有功,累官都督佥事。其父去世后,他承袭爵禄,封为武义伯,受禄千石,并给予世券。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王通奉命督察营建长陵(明成祖墓,在今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南)。永乐十一年(1413),进封为成山侯,增加俸禄二百石,下一年跟随成祖北征蒙古,领左掖。永乐二十年(1422),随成祖第三次出塞,亲征蒙古,带领大军殿后。接着又连续出塞,并领右掖。仁宗即位(1425)后,命王通掌管后府,加官太子太保。宣宗宣德元年(1426),交趾(今五岭以南一带地方)的总兵官李彬去世,由蒙昌伯陈智和都督方政共同镇守交趾。而陈、方两人不和睦,使交趾的黎利更为嚣张,多次攻破郡县,杀死将吏。那年二月,征夷副将军陈智、都督方政与黎利在茶笼州作战,大败而归。四月,宣宗削除陈智爵禄,命王通佩“征夷副将军”印率...
王通
生平王隆之子。王通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是当时望族太原王氏的旁支。十八岁时秀才及第。仁寿三年(603年)西游长安,见薛道衡,见隋文帝,献上《太平十二策》,未受重用,遂吟《东征之歌》而归。后来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不久“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于家乡北山白牛溪授徒自给,有弟子多人,时称“河汾门下”,“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隋室四度征召,始终不仕。大业十三年病逝于龙门县万春乡甘泽里第,弟子取《周易·坤卦·象辞》“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之义,私谥为“文中子”。著有《续六经》(又名《王氏六经》),已佚,《文中子中说》,简称《中说》,仍流传至今。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为了考订王通的生平,曾撰有长篇之《文中子补传》。王通著作等身,三十三岁离世。其弟...
大元通制
编修经过至大四年(1311年)三月元仁宗即位不久,决定根据《至元新格》编修新法律,允中书所奏,“择耆旧之贤、明练之士,时则若中书右丞伯杭、平章政事商议中书刘正等,由开创以来政制法程可著为令者,类集折衷,以示所司,”分为制诏、条格、断例三部分:此外将介于《条格》、《断例》之间的内容编成成别类。延祐三年(1316年)五月,书成。书成之后,又命“枢密、御史、翰林、国史、集贤之臣相与正是,凡经八年而是事未克果。”至治三年二月十九日(1323年3月26日),元英宗最终审定,命名《大元通制》,颁行天下。至正六年四月五日(1346年4月26日),《至正条格》颁行天下,《大元通制》停止使用,《大元通制》在全国范围内一共使用了23年。内容简介这部法典一共八十八卷,共有2539条,其中断例717条,条格1151条、制诏94条,令类577条,仿唐、宋律篇目,分为:名例、卫禁、职制、祭令、学规、军律、户婚、食货、...
王通
生平建文永乐年间王通为金乡侯王真之子。靖难之役时,其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并率领其父部队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后因其父死事,封武义伯,禄千石,予世券。永乐七年,其负责建造长陵。永乐十七年,加封成山侯,加俸禄二百石。次年,跟从明成祖北伐,统领左掖。永乐二十年,再次跟从出塞,以大军殿后,连出塞,并领右掖。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命其掌管后军都督府事,加封太子太保。宣德初年,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病终,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均无法胜任。而黎利势力扩大,其连破郡邑,杀将吏。陈智出兵连败,明宣宗削其爵位,命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黎善进攻交州,都督陈濬等防御。恰逢王通大军赶至,于是明军分道出击。参将马瑛在石室县击败安南军。王通引兵与马瑛会合,在宁桥中伏击,大军溃败,死者两三万人。王通受伤后退守交州,黎利在乂安得知后,亲自率精兵围困东关。王通气势沮丧,偷偷派遣使者许诺为黎利乞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