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铨公派下支祖(11世): 王三省,字季封 ; 王三伟,字周南 ; 王三祝 ; 王三宅,字立政 ; 王三益,字谦宇...等.
王三省相关文献
三槐•安徽省阜阳宽河王氏
三槐•安徽省阜阳宽河王氏, 宽河王氏系三槐堂一个支系、王旦之后裔,乃吾王氏之望地。宽河王氏溯源,在唐末五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王崇
王崇(约公元220年-?),字幼远,广汉郪人。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汉亡后,被梁州征辟为别驾从事,又另外举荐他为秀才,升迁为尚书郎。王崇与蜀汉名臣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凭着宽厚和顺的性格,不分彼此,对待五人一视同仁,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王崇一生创作有《蜀书》以及诗歌辞赋一类的共数十篇。他的书与陈寿的风格、内容都有所不同。在西晋官至上庸、蜀郡太守。王崇在家中排行第四,他的大哥王化,字伯远,仕晋官至梓潼太守,封关内侯;二哥王振...
陕西省-咸阳-三原王恕
王恕(1416年一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明代中期贤臣。正统十三年(1448年),王恕登进士第,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历官十九任。也是首任河道总督。正德三年(1508年)卒,年九十三。追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号“端毅”。王恕历仕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与马文升、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辅佐孝宗朱祐樘实现“弘治中兴”,史称“始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与其子王承裕并为“三原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端毅公奏议》。人物生平政绩突出王恕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授任大理左评事,升任左寺副。曾上疏条陈关于...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王涣
东汉京师洛阳,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集中的地方,历来是难治之地。洛阳县作为管理京城的地方机构,级别低但责任重,若非具有非凡魄力的县令,很难有所作为。但京师这个人人犯难的位置上,却留下了两位名人,一个是东汉初期的强项令董宣,另一个就是“神算”王涣。王涣(?年—105年),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其父王顺曾任安定郡太守。青年时期的王涣,其实是个纨袴子弟,他性情乖张,不受约束,常打架斗殴,甚至与一些不良子弟-。后来,王涣浪子回头,改恶从善,专心于坟典,钻研历代律令。后来,王涣于广汉太守陈宠属下任功曹。他忠于职守,办事雷厉风行,对违法的土豪劣绅,敢于依法惩治。在王涣的协助下,陈宠将广汉郡治理得井然有序,社会安定。后陈宠被汉和帝提拔到京城任大司农。当和帝问陈宠治理广汉之方时,陈宠说是王涣之功。从此,王涣声名大振。随后,王涣出任河内郡温县令。在温县,他严厉镇压奸猾豪强,使-不宁的温县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