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始祖潘崇
潘姓始祖潘崇,潘崇(古代春秋时期人物)编辑锁定 历史人物,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潘崇就是潘姓的始
广西自治区-桂林-荔浦潘绥藩
潘绥藩,字靖侯,号剑亭,荔浦南乡高洞村人,清雍正己酉(1729)科举人,曾任湖北省南漳县知县。初到任时,在审理诉讼中,水源纠纷案占案件总数十分之八九。潘绥藩便将幼年在家制竹筒水车提水的方法相传。每遇争水,则捐资购竹,亲自教制竹筒车,又到田间勘测,指导挖车沟及安筑车埠。凡团绅来见,都以竹车汲水的方法相传,并令转告农民互相仿造。于是,争水的案件渐绝,旱地均受水利之益。任满时,县人禀请留任。两任中凡地方公益善事,均捐薪俸极力提倡,任后告养时,两袖清风,县人沿途遮送至数十里,事载《南漳县志》。
藩姓:疑为潘姓误植
疑为潘姓误植的藩姓藩(fān)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
潘耒
生平潘柽章弟,自小过目成诵,师事徐枋、顾炎武、王锡阐、吴炎等,为顾炎武唯一及门弟子,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六卷。终以浮躁降职。康熙三十四年,在福建建阳刻成《日知录》三十二卷本行世。晚年崇信佛学,好山水,历游名胜,为文记之,名篇有〈游南雁荡记〉、〈火焰峰〉、〈天柱峰僧饷黄独〉、〈仙居诸山游记〉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赐复原官,坚辞不受。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参考书目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38《潘耒事略》沈彤:〈检讨潘先生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