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祖 : 湛安定,字华叟. 下分仁 ; 义 ; 宗三房.
湛安定相关文献
伏湛
伏湛,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山东诸城)东汉光武帝宰相。建武六年(30年)封不其侯
安定郡
历史汉代安定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郡治在高平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属凉州刺史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领二十一县: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祖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甘肃省平凉市、白银市北部和东部及镇原县一带。境内有萧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42725户,143294人。东汉时有羌乱,永初五年(111年)内徙右扶风美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复还;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再次内徙右扶风,建和年间复还。初领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祖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21县,永和五年(140年)以前省并复累、安俾、抚夷、泾阳、卤、阴密、安定、安武、爰得、眴卷、月氏道11县;永初五年...
安定县
行政区划安定县下辖2市镇27社,县莅在贯牢市镇。贯牢市镇(ThịtrấnQuánLào)统一市镇(ThịtrấnThốngNhất)定平社(XãĐịnhB&i
湛氏与湛水、湛城、湛坂的关系
《路史》的记载“河阳轵有湛水,傍有湛城,襄十六年有湛阪,以为襄城之。昆阳北有湛水,后有湛氏。”根据《路史》,先有湛水后有湛姓,湛城、湛阪都是因湛水而得名。也要注意,以湛水为姓,是湛姓其中一个起源,不是全部。至于以水还是以国为姓更早,又是一个问题。轵,地名,在河南省济源市南5公里,今有轵城镇。《路史》:南宋罗泌撰,共47卷,前记9卷,后记14卷,国名记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此书为杂史。路史,即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周礼•夏官司马》的记载“河南曰豫州,其浸颖湛。”“浸”是灌溉的意思,“颖”即颖河,“湛”即湛河,可见在夏商周三代,湛河是中原主要的可用于灌溉的河流。《周礼》: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