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湛
伏湛,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山东诸城)东汉光武帝宰相。建武六年(30年)封不其侯
湛温
湛温|湛温:五代时光州人。仕闽。王延翰时为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子延禀与延翰有隙,遣使来探虚实。延翰命温往饯,且鸩之。温惧争斗,道经高安山西岭,饮鸩自毙。国人哀之,名其岭为祭酒岭。
江湛
生平江湛初任著作佐郎,又先后任司徒刘义康的行参军,左将军刘义宣的功曹,司徒主簿及太子中舍人。当时司空檀道济想为儿子向江湛妹妹请婚,但江湛不肯,刘义康亲自下命令也不听,当时人遂看重他坚定意志的精神。时刘义康欲亲近他,然而江湛反求外任作回避,出任武陵内史。后历太子中庶子及尚书吏部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江湛任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刘诞的长史,兼南东海太守,州事都由江湛管理。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江湛获征入朝当侍中,领本州大中正,得掌机密重任。后迁左卫将军,又在改选国子学职位时与何攸之同领博士。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江湛迁吏部尚书,身居要位。同年,宋文帝意图北伐,江湛、王玄谟及徐湛之等人都同意,文帝遂不理大部分朝臣的反对意见,执意出兵。可是,该次北伐遭遇失利,当年年末魏军更南攻至长江北的瓜步山,声言要南渡。时建康戒严,江湛兼领军,主理军事处分。不久魏帝请联姻休兵,文帝召了众臣讨论,大
湛氏与湛水、湛城、湛坂的关系
《路史》的记载“河阳轵有湛水,傍有湛城,襄十六年有湛阪,以为襄城之。昆阳北有湛水,后有湛氏。”根据《路史》,先有湛水后有湛姓,湛城、湛阪都是因湛水而得名。也要注意,以湛水为姓,是湛姓其中一个起源,不是全部。至于以水还是以国为姓更早,又是一个问题。轵,地名,在河南省济源市南5公里,今有轵城镇。《路史》:南宋罗泌撰,共47卷,前记9卷,后记14卷,国名记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此书为杂史。路史,即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周礼•夏官司马》的记载“河南曰豫州,其浸颖湛。”“浸”是灌溉的意思,“颖”即颖河,“湛”即湛河,可见在夏商周三代,湛河是中原主要的可用于灌溉的河流。《周礼》: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