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公派下支祖(5世): 杨庚贤 ; 杨庚一 ; 杨庚六 ; 杨庚八 ; 杨庚九 ; 杨庚十...等
杨庚十相关文献
杨姓十大历史名人
1、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从其父杨宝研习《欧阳尚书》,师从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任内因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顺帝继位,下诏平反。2、杨坚(隋文帝)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
荀庚
为卿荀庚出任六卿的时间并无记载,孔颖达推测荀庚于前593年担任上军佐,前592年递升为上军将。士燮让功前588年,晋国中军将郤克、上军佐士燮和下军将栾书率军参与鞌之战。得胜回国后,三卿觐见晋景公,晋景公慰劳他们。士燮将功劳归功于未参战的上军将荀庚和主将郤克。聘鲁前588年冬季十一月,晋景公派荀庚前往鲁国聘问,同时重温过去的盟约。卫定公派遣孙良夫前往鲁国聘问并重温过去的盟约。鲁成公向臧宣叔询问说:“中行伯是晋国上军将,在六卿中位次排列第三;孙子在卫国众卿中位居上卿,应该让谁在前?”臧宣叔回答说:“次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上大夫。小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上大夫,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大夫。位次的上下如此,这是古代的制度。卫国对晋国来说,不能算是次国。晋国是盟主,晋国应该先行礼。”十一月二十八日,鲁国和晋国结盟;二十九日,鲁国和卫国结盟。...
杨姓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10、杨端和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古代军事家秦王嬴政手下的重要将领,公元前238年,杨端和攻魏,取衍氏;公元前236年,杨端和与王翦、桓齮攻魏,取九城;公元前229年,杨端和与王翦伐赵,围邯郸城。9、杨义臣(?—-617年),鲜卑族,隋朝末期重要将领杨义臣本姓尉迟,后隋文帝赐其姓杨。先后从炀帝征吐谷浑、征高句丽。隋朝末年率部镇压起义军,败张金称,灭高士达,入豆子航,擒格谦,是隋末镇压起义军的主将之一。8、杨政(1098年—1157年),字直夫,南宋大将北宋末年从军,为吴玠部属,参与和尚原之战、饶风关之战、仙人关之战,在抗金战争中九战九捷,屡立功勋,受吴玠器重,累官至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环庆、利州路安抚使。吴玠死后,杨政改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知州、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镇守川陕边境中部,成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帅府之一,与吴璘、郭浩并称为“蜀中三大将”。7、杨再兴(?—1140),南宋抗金名将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