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杨希礼

杨希礼

世英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希仁,行义一 ; 杨希义,行义二 ; 杨希礼,行义三 ; 杨希智,行义四 ; 杨希信,行义五...等.
杨希礼相关文献
杨,杨
查看全文
陕西-咸阳-礼泉县杜希全
杜希全(生卒年不详),中唐镇将。京兆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唐玄宗天宝末年在郭子仪军中为裨将,后以战功升为节度使。德宗建中三年末(782),河中的卢龙、成德等镇节度使叛乱。朝廷调泾原镇兵东去平叛,在长安发生兵变,拥立朱泚为“大秦皇帝”。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杜希全与鄜坊(今富县黄陵一带)节度使合兵救援,至漠谷(今乾县西北)为叛军所败。德宗还朝,加杜希全检校左仆射,领灵(治今宁夏灵武)、盐(治今陕西定边)、丰(治今内蒙古五原西南)、夏(治今陕西横山西白城子)等节度使,封余姚郡王。他在赴边庭军镇前,向皇帝上奏疏《体要》八章,指陈朝政弊病,德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建议,并赐他“君臣箴”,让他以后可以直接向皇帝上达奏章。不久,他又兼任了夏绥银节度都统。为了防御吐蕃的侵犯,他建议在盐州筑城。贞元九年(793),德宗皇帝下诏,命他与朔方、邠宁、银夏、鄜坊等镇共选3.5万兵屯于盐州,又命泾原、剑南、山...
查看全文
河北-保定-涿州杨尚希
杨尚希(533~590年),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祖父杨真,魏时任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太守。父亲杨承宾,曾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杨尚希龆龀而孤,11岁就辞母去长安求学,被召入太学。对学业专精不倦,同辈深为佩服。周太祖曾令他讲解《孝经》,他语言流畅,为人称道,太祖听后十分惊奇,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当时他只有18岁。累迁舍人。周明帝、周武帝时,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东京(今洛阳市)司宪中大夫等职,爵为高都县侯。周宣帝时,命他前去抚慰山东、河北一带灾民,行至相州时,传来宣帝病死,杨坚执政的消息。相州总管尉迟迥对杨坚执政不满,暗中准备起兵。杨尚希见尉迟迥行为反常,暗藏杀机,便疑其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回到京师,报告杨坚。杨坚得知此事,以杨尚希素有雅望,令他率宗室兵三千镇守潼关,抵御叛兵。及平定叛乱,被授司会中大夫。杨坚称帝,杨尚希为度支尚书,升公爵。次年,又出任河南道
查看全文
杨尚希
家族东汉太尉杨震的16代孙。祖;杨真,魏天水太守。父:杨承宾,周冠军将军、商浙直三州刺史。生平杨尚希幼年丧父,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到长安求学,受到涿郡卢辩的赏识,被送入太学为学生。他学业专精,同学都很推崇。十八岁时,周太祖宇文泰亲临太学举行释奠,杨尚希所讲述的《孝经》得到宇文泰的认可,被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累迁至舍人。北周立国后,杨尚希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高都县侯,东京司宪中大夫。北周宣帝时(大象二年,580年),令杨尚希抚慰山东、河北,到相州时宣帝驾崩,他与相州总管尉迟迥一同在驿馆为皇帝发丧。出去后杨尚希认为尉迟迥哭丧时无心哀痛,神情不安,隐隐要发动大事的样子。自己作为与丞相杨坚同族的人,如果还待在这里,必将有祸事及身,遂连夜从捷径逃走。次日天明后,尉迟迥方才察觉,立即派数十骑兵去追赶,但已来不及。回到长安后,杨坚让他带领杨氏族兵三千人镇守潼关,不久授司会中大夫。
查看全文
杨姓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5.杨氏宗谱, 卷7, 世英 希礼 胜桂 13世善安公起, 191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四知堂, 民国6[1917]. 存5册: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杼公,谥忠廉. 叔虞公之子. 受封食采于杨,为杨侯,后以国为氏. 始祖(1世): (宋) 杨治昽,行千一,字应辰 ; 杨文昽,行庆一,字拱辰(后裔迁居兴国及孝感). 兄弟二人由山东青州府益都县迁湖北黄州府蕲水县. 治昽公派下支祖(5世): (元明之际) 杨廷广 ; 杨廷信 ; 杨廷一,原名大九 ; 杨廷二,原名成一. 文昽公派下支祖(4世): (元明之际) 杨世雄,行福七,字君济,号载三(迁孝感) ; 杨世豪,行福八(迁兴国上阳辛里) ; 杨世英,行福二,字朝佐(迁兴国,为石角阳辛祖) ; 杨世华,行福四,字廷佐(迁兴国,为锺泉祖) ; 杨世义,行福一(后裔失考) ; 杨世杰,行福五,字珫昭(迁兴国) ; 杨世周,行福三(迁兴国) ; 杨世达,行福六. 世英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希仁,行义一 ; 杨希义,行义二 ; 杨希礼,行义三 ; 杨希智,行义四 ; 杨希信,行义五...等. 派行似为(1-21世): 文宗衡世德 希良宪胜儒 子继善成性 ㄧ以贯之光 前. 注: 此谱多为文昽(庆一)公后裔世系. 注: 本谱附四川新都涪州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县, 阳新县(旧兴国州,1914年改名)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17.习礼夏氏宗谱, 卷52: 沙洲支周庄南杨沟岸26-30世始, 2008
原书: [江阴习礼 : 续修宗谱委员会], 民国97[2008]. 6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重复拍摄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缺卷首. 详见各卷简述. 受姓祖 : 夏禹. 因助舜帝治水有功,封于夏,后以国为氏. 远祖 : 夏览. 由鲁奔会稽. 始祖 : (宋) 夏曼,名万十,字石卿,行荣十. 瑜公次子. 随高宗南渡,徙江阴东舜乡习礼里. 派祖(6世) : (元) 夏同,字会之,小字佛孙,行淳一 ; 夏谊,字行之,小字理孙,行淳四 ; 夏元,号怡敬,行淳三 ; 夏允,字善信,号信庵,又号静安,行原一 ; 夏充,字善广,号适闲,行原二 ; 夏兑,字善泽,号竹隐,行原三. 皆为祖禹公之孙. 同公派下房祖(8世) : (明) 夏昌,字世隆 ; 夏荣,字世华. 皆为文旺公之子. 谊公派下房祖(8世) : 夏鲁,字世安. 祥三公之子. 名医 : (元明之际) 夏颧,字叔度,号雪洲,行宗四. 渊公之子,元公之孙. 元公派下房祖(9世) : 夏贤,字贞素 ; 夏良,字梅坡 ; 夏方,字兰谷 ; 夏贞,字静节 ; 夏吉,字松石. 皆为颧公之子. 允公派下房祖(10世) : 夏彝,号惩庵 ; 夏伦,号梦慈 ; 夏顺,号易轩 ; 夏黼,号养志 ; 夏黻,号洗心 ; 夏(黹卢),号尚忠 ; 夏叙,号敬斋. 充公派下房祖(8世) : 夏震,号雪溪 ; 夏孚,号松坡 ; 夏节,号松岩 ; 夏涣,号松轩 ; 夏济,号乐泉. 兑公派下房祖(8世) : 夏复,号念竹 ; 夏谦,号念隐 ; 夏升,号友兰.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义门陈洪宗谱 [8卷], 4, 卷4, 希尧 一尚 12世尚礼公起, 199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义居庄, 公元1994年. 存7册:插图, 世系表. 黄冈始迁祖(2世): (明) 洪卜佐. 原姓陈, 出继舅父"洪氏". 由江西弋阳姑树玩, 徙居鄂省冈北辛家冲陈吕塆. 卜佐公下派祖(6世): 洪觉悟. 觉悟公派下支祖(9世): 洪廷捧(徙居陈家墩石林) ; 洪廷春(迁贺婆桥). 廷捧公下房祖(10世): 洪希尧 ; 洪希伦. 廷春公下房祖(10世): 洪希龙. 宗派: 卜光祇明 觉包其廷 浠(希)一尚铃应 之汉开祥吉 百年皆俊杰 万代振家声. 续派: 克运真全德 永义绍基昌. 注: 此谱人名似有混淆的情形, 如卷1,第93页,希伦公之子为"一新", 卷6第12页"一明",第16页"一正"亦均为希伦公长子 ; 卷1,10世"希尧"与卷端说明的"之尧" ; 卷8,11世一遑与一远. 注: 此谱缺卷5. 另第10至13世排列顺序杂异.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书衣题, 版心题, 及谱序题: 陈洪氏宗谱.
浏览:100
希琏公派下宏义宏礼宏智宏信四公世系
希琏公派下宏义宏礼宏智宏信四公世系
浏览:0
衡湘杨氏六修族谱
谱名:衡湘杨氏六修族谱 [61卷] 作者:杨德明理事长 ; 杨正坤倡修 ; 杨承礼掌修 ; 杨承梁...[等]编修 版本:不详 居地:中国, 湖南省, 衡山县 - 族谱 中国, 湖南省, 衡阳县 - 族谱 中国, 湖南省, 湘潭县 - 族谱 中国, 湖南省 - 族谱 堂号: 清白堂 本谱信息: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堂, 2004年刊 5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华家谱馆 受姓祖 : (周) 尚父 宣王少子,封于杨,号杨侯,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明) 杨惟高 由金陵迁衡山 三大派祖(7世) : (明) 杨仰山,讳吉明 ; 杨团山,讳谷明 ; 杨竹山,讳合明 仰山公下五子 : (明) 杨桂峰,行仁一 ; 杨少峰,行仁二 ; 杨联峰,行仁三 ; 杨近峰,行仁四 ; 杨晚峰,讳荣武,行仁五 团山公下三子 : (明清之际) 杨荣峰,行仁七 ; 杨华峰,行仁九 ; 杨秀峰,行义二 竹山公下五子 : 杨迎峰,行义一 ; 杨厚峰,行义三 ; 杨爱峰,行义四 ; 杨楚峰,行义五 ; 杨龙峰,行义六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 衡阳县, 湘潭县等地
浏览:0
新橋楊氏四修族譜 [62卷,首末各1卷,藝文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藏, 民国30[1941]. 6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微卷2284565-2284568 : 缺卷6, 及卷57. 微卷1609423-1609425 : 缺卷首. 主要含世系表. 微卷2054678 : 仅残存卷首, 卷1, 及卷末. 以叙述部分为主.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邑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杨嗣隆(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分三房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编纂者 : 杨庾岭,字坤梅 ; 杨干沅,字熙春.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