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杨元尚

杨元尚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杨元尚简介资料
献廷
杨元尚相关文献
杨延德为什么会选择当和尚?杨延德的人物评价
杨延德为什么会选择当和尚?杨延德的人物评价,“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北方;七郎搬救
查看全文
河北-保定-涿州杨尚希
杨尚希(533~590年),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祖父杨真,魏时任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太守。父亲杨承宾,曾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杨尚希龆龀而孤,11岁就辞母去长安求学,被召入太学。对学业专精不倦,同辈深为佩服。周太祖曾令他讲解《孝经》,他语言流畅,为人称道,太祖听后十分惊奇,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当时他只有18岁。累迁舍人。周明帝、周武帝时,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东京(今洛阳市)司宪中大夫等职,爵为高都县侯。周宣帝时,命他前去抚慰山东、河北一带灾民,行至相州时,传来宣帝病死,杨坚执政的消息。相州总管尉迟迥对杨坚执政不满,暗中准备起兵。杨尚希见尉迟迥行为反常,暗藏杀机,便疑其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回到京师,报告杨坚。杨坚得知此事,以杨尚希素有雅望,令他率宗室兵三千镇守潼关,抵御叛兵。及平定叛乱,被授司会中大夫。杨坚称帝,杨尚希为度支尚书,升公爵。次年,又出任河南道
查看全文
元乐尚
生平元乐尚十五岁那年被选入后宫,册为贵妃,之后在大象元年(579年)七月,被册立为天右皇后,大象二年(580年)二月又改册为天右大皇后。她和北周宣帝皇后之一的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同时间一同被选入宫中,又都被册封为相等地位的贵妃位号,而往后的升为皇后,和册后大典,元乐尚都和陈月仪同时同日举行,在加上北周宣帝宠擅两人,各方面的待遇和礼数都相等,两人又同龄,这许多的巧合和共通点,使的身为天右大皇后的元乐尚,和天中大皇后陈月仪,两人之间感情非常好。在北周宣帝驾崩后,元乐尚出家,法名华胜。北周宣帝的五位皇后,除元配杨丽华之外,在他驾崩后纷纷出家为尼。而天大皇后朱满月和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等几位皇后,都先后在隋朝时纷纷去世。而在北周宣帝所有遗孀中,感情最好的为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天中大皇后陈月仪,两人出家后,都活到了唐朝。参看中国古代后宫制度
查看全文
杨尚希
家族东汉太尉杨震的16代孙。祖;杨真,魏天水太守。父:杨承宾,周冠军将军、商浙直三州刺史。生平杨尚希幼年丧父,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到长安求学,受到涿郡卢辩的赏识,被送入太学为学生。他学业专精,同学都很推崇。十八岁时,周太祖宇文泰亲临太学举行释奠,杨尚希所讲述的《孝经》得到宇文泰的认可,被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累迁至舍人。北周立国后,杨尚希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高都县侯,东京司宪中大夫。北周宣帝时(大象二年,580年),令杨尚希抚慰山东、河北,到相州时宣帝驾崩,他与相州总管尉迟迥一同在驿馆为皇帝发丧。出去后杨尚希认为尉迟迥哭丧时无心哀痛,神情不安,隐隐要发动大事的样子。自己作为与丞相杨坚同族的人,如果还待在这里,必将有祸事及身,遂连夜从捷径逃走。次日天明后,尉迟迥方才察觉,立即派数十骑兵去追赶,但已来不及。回到长安后,杨坚让他带领杨氏族兵三千人镇守潼关,不久授司会中大夫。
查看全文
尚元王
家族父尚清母思真钱金按司加那志毛氏妃真和志闻得大君加那志(广德寺浦添亲方女孙,号梅岳)夫人子女注释及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5.王杨宗谱, 5, 卷3: 富公 应元次子 16世景明公起, 191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藏板, 民国2[1913]. 1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谱人员 : 王润清,字泽灏 ; 王辅廷,字翊清. 注 : 东汉杨震之曾孙杨彪之女配王荣为妻,后杨彪立王荣为嗣,此为王杨二姓即一姓之由来. 太原远祖 : 王晋,字子乔. 周灵公太子. 居太原晋阳. 三槐堂始祖(55世) : 王祐,字景叔. 黄冈一世祖 : (元) 王胜二,号宪知. 原籍江西南昌瓦屑坝. 元末迁湖北黄冈县,居团风镇华光庙侧. 支祖(6世) : 王富. 道明公长子. 迁居黄冈县上伍重乡三家店罗家硚. 富公二传分三房 : 王玉 ; 王金,字双溪 ; 王言. 子孙析置黄冈县庶安乡王家河等地. 支祖(6世) : 王演. 道熙公长子. 子孙析置武昌县神山乡,安城乡等地. 派行 : 施家应宏隆 绍昌景必丰 巨业源心定 智德庆宗功 道义文章立 经纶干济同 纲常伦理正 永世合时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王杨氏二次续修宗谱
浏览:100
4.王杨宗谱, 4, 卷2: 富公 应元次子 12世宏基公起, 191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藏板, 民国2[1913]. 1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谱人员 : 王润清,字泽灏 ; 王辅廷,字翊清. 注 : 东汉杨震之曾孙杨彪之女配王荣为妻,后杨彪立王荣为嗣,此为王杨二姓即一姓之由来. 太原远祖 : 王晋,字子乔. 周灵公太子. 居太原晋阳. 三槐堂始祖(55世) : 王祐,字景叔. 黄冈一世祖 : (元) 王胜二,号宪知. 原籍江西南昌瓦屑坝. 元末迁湖北黄冈县,居团风镇华光庙侧. 支祖(6世) : 王富. 道明公长子. 迁居黄冈县上伍重乡三家店罗家硚. 富公二传分三房 : 王玉 ; 王金,字双溪 ; 王言. 子孙析置黄冈县庶安乡王家河等地. 支祖(6世) : 王演. 道熙公长子. 子孙析置武昌县神山乡,安城乡等地. 派行 : 施家应宏隆 绍昌景必丰 巨业源心定 智德庆宗功 道义文章立 经纶干济同 纲常伦理正 永世合时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王杨氏二次续修宗谱
浏览:100
東陽三元徐氏宗譜, 17, 世系7, 後宅 28世茂字行尚文公起,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重修. 32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卷数杂异, 书衣和版心及卷端的卷数不同,所以将此谱分成世系,世传及卷首三大类标注. 注 : 此谱不全. 世传部分缺: 26世, 28-29世, 31世, 及部分32世; 世系部分缺: 25-29世, 29-33世, 及部分33-37世. 东阳始祖(1世) : (唐) 徐回,字子回. 生二子 : 徐珏 ; 徐珪. 本谱为珪公世系. 分派祖(11世) : 徐懽,字仲益,号怡中,行端六. 生四子 : 徐世暐,行百四(印谷双溪始祖) ; 徐世益,行百六(三元始祖) ; 徐世导 ; 徐世刚. 三元世益公生三子(13世) : 徐善安,字伯宁,行千二 ; 徐善俊,字思仲,号菊隐,行千四 ; 徐善果,字千秋,行千五. 善果公生六子(14世) : 徐雄,字子厚,行万十七(下宅) ; 徐翥,字子光,又字原翔,行万十九(止) ; 徐载叔,字子升,行万廿一(前山) ; 徐志,字原礼,号浦潭渔隐,行万廿二 ; 徐毅,字原刚,行万廿六(止) ; 徐璇,字原卿,行万廿八. 水阁祖(19世) : 徐信,字彦孚,号东泉居士,行仁七十四. 前山载叔公之5世孙. 生四子: 徐瑚,字宗器,号期颐翁,行义六十二 ; 徐璠,字原盛,行义八十 ; 徐珪,字廷芳,行义百十七 ; 徐㻞,字宗润,号三友翁,行义百四十六(夏溪). 夏溪㻞公生四子 : 徐存节,字建中,号知止,行礼百五十七(浦潭) ; 徐存协,字守中,行礼百七十五(夏溪) ; 徐存俭,字执中,行礼百九十三(中宅) ; 徐存清,字建中,号知止,行礼百五十七(双溪). 观光里始祖(21世) : 徐文崇,字叔高,行礼二百五十五. 下宅雄公7世孙. 由下宅徙观里. 生二子 : 徐世平,字尚正,号衡庵,行智二百七十三(左房) ; 徐世中,字尚止,号松里,行智二百八十九(右房). 左房世平公生五子(23世) : 徐琦,字良玉,行信二百九十五(仁房) ; 徐瑄,行信三百十二(义房) ; 徐陇,行信三百三十四(礼房) ; 徐瑗,行信三百五十三(智房) ; 徐玠,行信四百一(信房). 右房世中公生四子(23世) : 徐瓘,行信三百六十七(福房) ; 徐琢,字良器,行信四百二十一(缘房) ; 徐瑀,字良佩,行信四百二十六(善房) ; 徐珝,字良夫,号竹峰,行信四百三十四(庆房). 后宅祖(24世) : 徐允昂,字廷英,行贤四十九. 水阁瑚公之子. 由前山徙后宅. 双溪祖(24世) : 徐寿奎,行贤二百八十一(金钩) ; 徐寿进,字子益,行贤四百廿六(七分). 皆为存清公3世孙. 排行(5-39世)似为 : 曾次元亨 英俊端百 千万亿文 清正仁义 礼智信贤 良本宗茂 衍云仍庆 富寿康平 永盛隆.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及目录题 : 三元徐氏宗谱
浏览:100
22.任氏宗谱, 22, 卷16: 尚簠,尚富,尚元三公支系, 1370-2014
原书: [出版第不详] : 五知堂藏, 2014年续修. 26册 : 插图(部分彩色),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迁祖 : (元明之际) 任显,字文鉴 ; 任朝俸,字耀如. 兄弟二人明初自豫章鄱阳徙楚黄. 文鉴公下三子 : 任光祖 ; 任光国 ; 任光宗. 子孙析置任家墩,江夏招贤里,河南畈,吉毛湖南岸,三里桥 ; 及四川省等地. 文鉴公下派祖(6世) : 任天秩(光祖裔) ; 任天爵(光国裔) ; 任天哲 ; 任天琳 ; 任天祥 ; 任天叙(四公皆为光宗裔). 天秩公下三分祖(9世) : 任忠,字贞仲 ; 任恕,字重民 ; 任惠,字养民. 恕公下五子 : 任士模,字公毕(长房) ; 任明基,字公衔(二房) ; 任麟,字皇任(三房) ; 任士材,字普须(四房) ; 任启师,字复若(五房). 惠公下五子 : 任士极,字维皇(长房) ; 任士梅,字春先(二房) ; 任士柱,字抵若(三房) ; 任士桢,字维国(四房) ; 任士祝,字韶若(五房,后迁河南不详). 朝俸公下三子 : 任光策,字宗仁 ; 任光第,字宗俊 ; 任光简,字宗杰. 子孙析置任家河,富家渡,黄龙岗,及任家榨等地. 朝俸公下派祖(9世) : 任尚节 ; 任添仕 ; 任尚尧 ; 任尚志 ; 任尚舞,原名庭凤 ; 任尚簠,字绍泰 ; 任尚富 ; 任尚元 ; 任尚古 ; 任尚义 ; 任尚位 ; 任尚胤 ; 任尚干 ; 任尚书..等. 文鉴公派辈行(2至18世) : 光守洪以天 希国*士(明)之 封万(可)世(开)立(继) 敬祖本. *为单名辈. 朝俸公派辈行(2至9世) : 光大万奉 定朝仲尚. 合派语(19世起) : 庭选家骥 曰惟贤良 辉先裕后 大典遐昌. 派序 : 敬祖本厚 忠朝声扬 学遵洙泗 绩效明良 永辉先绪 衍祚隆昌. 散居地 : 湖北省新洲县, 黄冈县 ; 及四川省云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9.黄氏宗谱, 9, 卷8中: 世系 元分 杨 12世为棠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培本堂, 民国36[1947].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黄丰钰,字胜铠 ; 黄功玉,字承先 ; 黄功进,字轩廷 注 : 此谱所标卷数不规则. 至少缺卷1-2, 卷9之5, 9之8, 卷10之1-5, 及卷16. 始迁祖(1世) : 黄文昭,讳福,号竹溪. 原居江西饶州古楼埠,明初迁黄冈. 派祖(2世) : 黄受一,字明叔(徙麻邑) ; 黄受二,字符叔,号景雯(徙河南光州) ; 黄受三,字粹叔(无传) ; 黄欣祖,字祥叔,号东山(黄仁之祖,析为三派). 欣祖生二子(3世) : 黄希文,字德才(元分祖) ; 黄希诚,字仲才,号镜湖. 希文生三子(4世) : 黄秉彛,字本初(无传) ; 黄允彛,字复初(西一甲) ; 黄鼎彛. 章仁分祖(4世) : 黄暹彛,字一初(章分) ; 黄辿彛,字启初(仁分). 皆为希诚公之子. 七甲祖(5世) : 黄𨱆,字孟春 ; 黄铉,字孟冬. 皆为暹彛公之子. 六甲祖(6世) : 黄绍宗. 镇公之子. 希诚公之后. 子孙析置罗田等地. 三甲祖(6世) : 黄绍斌. 镇公之子. 希诚公之后, 十甲祖(6世) : 黄惟渊 ; 黄惟洧. 均为辿彛公之孙. 一甲祖(6世) : 黄惟澄. 为辿彛公之孙. 四甲祖(7世) : 黄大万,字后泽. 伯玉公之子. 允彛公之后. 后增派言 : 世德可师 丰功克善 泰运祈逢 安承泽远 新增派言 : 丕焕新猷 明良喜起 余庆锺祥 增荣益美 注 : 排行字母表见卷8上(影像6).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泰石潘氏宗譜, 2, 卷2_ 中渠 若池 尚聲 仲元 21世元瀾公起世系, 194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续修. 存8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4. 世系自21世起. 始祖资料取自「泰川潘氏宗谱」清光绪14[1888]重修谱. 部分书页破损不全. 杏寮始祖 : (宋) 潘殷理,字嘉谟.别号二酉,行遣五五. 宋徽宗因游学至瓯东门老波潭, 居于柟溪清通乡杏寮里. 中渠派祖(4世) : (宋) 潘德感,字复初,号中渠,行六二. 潘教授长子. 生三子 : 潘公盛 ; 潘公景 ; 潘公玄. 东渠派祖(4世) : (宋) 潘德颜,字复正,榜名厚,号东渠,行六三. 潘教授次子. 生二子 : 潘公定 ; 潘公震(居上塘别墅). 西渠派祖(4世) : (宋) 潘德懋,字复美,号西渠,行六四. 潘教授季子. 生三子 : 潘公祐 ; 潘公祉 ; 潘公襟. 潘庄始祖(6世) : (宋) 潘崇鲁,字君重,号竹涧,行千六. 泰石外宅始祖(7世) : 潘柽翁,字则之,号前岗逸叟,行明十五. 千三公潘崇益之四子. 于元大德年间迁居闼川. 泰石底宅始祖(7世) : 潘椯翁,字嘉之,别号后岗,行明十八. 千九公潘崇问之四子. 于元大德年间同兄迁居闼川. 讳行 : 殷方从德公 崇翁友中士 若祖良永尚 大时朝伯仲 元善传庭训 承宗衍庆祥 聿起贤令嗣 光昭见复旦 雁行 : 遗雅荣六九 千明允笃诚 忠肃恭惠肇 新庄典牍孝 敦睦循天秩 谦和启炽昌 周家宏业焕 东郊保厘司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卷端题编目. 谱序题 : 重修泰川潘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