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李才方

李才方

始祖 : 李才方 ; 率长子李友荣. 由江右迁邵东.
李才方相关文献
陕西-商洛-柞水县方国才
方国才杜家村乡胜利行政村第六自然村人,农民。1982年承包了13.75亩耕地,其中山坡地10.72亩。他从深翻改土着手,利用秋季雨多墒饱的有利时机,全家四口人一齐出动,对4亩山坡地进行改造,拣明石,挖暗石,进行深翻,加厚土层,增强蓄水、保墒能力,当年总产达2070公斤,平均亩产517公斤,增长了1.6倍。同时,对其余土地增施肥料,平均亩施圈粪100担,坡地增施优质轻肥672.5公斤,追施化肥70公斤,平均亩产369公斤。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076公斤,人均产粮1269公斤。方国才因此出席了1982年柞水县劳动致富先-表大会。赖凤英杏坪乡严坪行政村第六自然村人。丈夫在外工作。她带领全家3个劳力劳动致富。1982年承包5.5亩耕地,产粮1630公斤。利用农闲时间,养牛3头,猪11头,羊4只,鸡15只,兔5只,蚕1张,还开办瓦厂。年底出售大牛1头,收入260元,卖猪4头收入352元,卖羊5只收入4...
查看全文
李义方
生平李义方出生军人家庭,后成为军官,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1170年,因为武臣在当时社会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郑仲夫、李高等武臣发动政变,废黜高丽毅宗,拥立高丽明宗,建立了武人政权。在这场政变中,李义方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李义方同其他几位参与政变的武臣一起,接受了高丽明宗给予的“壁上功臣”的称号以及一系列特权。1171年,李高试图发动兵变,以建立自己的独裁政权;然而最终失败了,李义方同郑仲夫一起杀死了李高。在郑仲夫的帮助下,李义方的军事实力不断壮大,吸引了大量军官投奔到自己的麾下。李义方通过自己的权力,将这些军官安插到朝廷的各个要职中去,以取代先前文臣在朝中的地位。这引起了文臣的不满,1173年,文臣金甫当阴谋拥立毅宗复位。李义方果断地杀死了毅宗,以绝后患。由于作风果断,李义方随即成为军队的最高领袖,成为武人政权的掌权者。在与郑仲夫同秉朝政的时期里,高丽境内爆发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僧人起义。高
查看全文
李三才
生平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移家至顺天府通州的张家湾(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官户部主事、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大理寺少卿等职。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以右佥都御史担任漕运总督,巡抚凤阳诸府。当时税使宦官陈增、鲁保等横行无忌,公开掠夺。李三才“以气凌之”,谓如“一旦众叛土崩,则小民皆为敌国”,制裁矿监税使爪牙,并劾治宦官陈增,使陈增为之夺气,不敢横行。又劾治陈增参随程守训,获赃数十万,守训及其党羽被正法,人心大快。三才亦屡次疏陈矿税之害,指责明神宗朱翊钧“溺志货财”,不顾人民死活,并要求“罢除天下矿税”。又疏陈朝政废坏,请神宗奋然有为,经营辽东,但皆不被采纳。李三才善笼络朝士,结交者遍天下。时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他深与相结,得宪成信任。并尝请补大僚,选科道,录遗佚,意在擢用东林党。万历中,内阁缺人,建议者谓内阁不当专用词臣,宜参用地方长官,准备推荐三才入阁。...
查看全文
李方膺
参考资料李方膺十年修莒志
查看全文
方桃譬李
方桃譬李方桃譬李的意思方桃譬李是什么意思方桃譬李什么意思方桃譬李的近义词方桃譬李的反义词方桃譬李的拼音【成语意思】: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用法分析】:方桃譬李作谓语、定语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兴国方太李氏创修四新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开姓祖 : 理利贞. 避难食李得生,改理为李. 名祖 : 李耳,名聃,字伯阳. 人称老子. 干公之子. 陇西祖 : 李虎,又名琥,讳克权,字文彬. 天锡公长子. 官至太尉. 仕西魏有功,封为陇西公. 宗祖 : (宋元之际) 李火德,讳焕. 珠公第四子. 自汀州宁化迁上杭. 太祖 : (明清之际) 李礼梃,字正寰. 守万公长子. 礼梃公下四子 : 李原霑(徙江西万安) ; 李原霂(迁兴国陂头埧) ; 李原霖(迁兴国大西坑) ; 李原霦(仍居广东). 此谱主要为原霂公派下资料. 另派祖 : 李原菊,原名曲三. 礼伸公第三子. 原菊公之孙,李子白,自粤移居兴国崇贤龙上立基. 统一字派 : 守礼原士子 达则显其志 文章华上国 经纶本大器 传家克孝友 处世循仁义 昌时占幸福 裕后获祥瑞 唐虞庆为颂 安乐生于智 著作寿山河 德行动天地.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签题 : 李氏四新族谱.
浏览:0
兴国方太李氏创修四新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开姓祖 : 理利贞. 避难食李得生,改理为李. 名祖 : 李耳,名聃,字伯阳. 人称老子. 干公之子. 陇西祖 : 李虎,又名琥,讳克权,字文彬. 天锡公长子. 官至太尉. 仕西魏有功,封为陇西公. 宗祖 : (宋元之际) 李火德,讳焕. 珠公第四子. 自汀州宁化迁上杭. 太祖 : (明清之际) 李礼梃,字正寰. 守万公长子. 礼梃公下四子 : 李原霑(徙江西万安) ; 李原霂(迁兴国陂头埧) ; 李原霖(迁兴国大西坑) ; 李原霦(仍居广东). 此谱主要为原霂公派下资料. 另派祖 : 李原菊,原名曲三. 礼伸公第三子. 原菊公之孙,李子白,自粤移居兴国崇贤龙上立基. 统一字派 : 守礼原士子 达则显其志 文章华上国 经纶本大器 传家克孝友 处世循仁义 昌时占幸福 裕后获祥瑞 唐虞庆为颂 安乐生于智 著作寿山河 德行动天地.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签题 : 李氏四新族谱.
浏览:100
兴国方太李氏创修四新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开姓祖 : 理利贞. 避难食李得生,改理为李. 名祖 : 李耳,名聃,字伯阳. 人称老子. 干公之子. 陇西祖 : 李虎,又名琥,讳克权,字文彬. 天锡公长子. 官至太尉. 仕西魏有功,封为陇西公. 宗祖 : (宋元之际) 李火德,讳焕. 珠公第四子. 自汀州宁化迁上杭. 太祖 : (明清之际) 李礼梃,字正寰. 守万公长子. 礼梃公下四子 : 李原霑(徙江西万安) ; 李原霂(迁兴国陂头埧) ; 李原霖(迁兴国大西坑) ; 李原霦(仍居广东). 此谱主要为原霂公派下资料. 另派祖 : 李原菊,原名曲三. 礼伸公第三子. 原菊公之孙,李子白,自粤移居兴国崇贤龙上立基. 统一字派 : 守礼原士子 达则显其志 文章华上国 经纶本大器 传家克孝友 处世循仁义 昌时占幸福 裕后获祥瑞 唐虞庆为颂 安乐生于智 著作寿山河 德行动天地.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签题 : 李氏四新族谱.
浏览:0
兴国方太李氏创修四新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开姓祖 : 理利贞. 避难食李得生,改理为李. 名祖 : 李耳,名聃,字伯阳. 人称老子. 干公之子. 陇西祖 : 李虎,又名琥,讳克权,字文彬. 天锡公长子. 官至太尉. 仕西魏有功,封为陇西公. 宗祖 : (宋元之际) 李火德,讳焕. 珠公第四子. 自汀州宁化迁上杭. 太祖 : (明清之际) 李礼梃,字正寰. 守万公长子. 礼梃公下四子 : 李原霑(徙江西万安) ; 李原霂(迁兴国陂头埧) ; 李原霖(迁兴国大西坑) ; 李原霦(仍居广东). 此谱主要为原霂公派下资料. 另派祖 : 李原菊,原名曲三. 礼伸公第三子. 原菊公之孙,李子白,自粤移居兴国崇贤龙上立基. 统一字派 : 守礼原士子 达则显其志 文章华上国 经纶本大器 传家克孝友 处世循仁义 昌时占幸福 裕后获祥瑞 唐虞庆为颂 安乐生于智 著作寿山河 德行动天地.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签题 : 李氏四新族谱.
浏览:100
義方李氏家乘
原书: 民国63[1974]8月刊印(中一印刷局).. 271面 : 插图, 世系表. 迁台始祖 : 李长垣(清). 散居地 : 台湾省台北县瑞芳镇及台北市等地.
浏览:0
10.李氏宗谱, 10, 卷9, 琳堂 纹禄 一实 11世应方公起,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永锡堂, 民国33[1944]年四修. 11册:插图, 世系表.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 李珉,讳祖一. 由豫章卜迁冈邑. 珉公下五子(2世): (明) 李千一(住水店及破畈) ; 李千二(住夹石冲) ; 李千三(本宗祖, 居百福, 牛溪二乡) ; 李千四(居宋家墙) ; 李千五(居浠水陆城港). 千三公下二子(3世): (明) 李琳堂 ; 李崇振. 琳堂公派下支祖(4世): (明) 李纹禄 ; 李纹爵 ; 李纹金. 崇振公派下支祖(4世): (明) 李朝相 ; 李谟启 ; 李升 ; 李克荣. 合族宗派: 玉树扬辉久 恒春德泽长 同怀敦笃念 继序庆荣昌. 注: 卷首, 第26页影像尚有各族原派行. 注: 此谱无目录, 版心与卷端的卷数有异, 故以书衣的卷数标注.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