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易牙公

易牙公

受姓祖 : 易牙公. 食采易州,为齐大夫.
易牙公相关文献
庖厨祖师易牙
庖厨祖师易牙,庖厨祖师易牙何许人也,齐国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人。[1]  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
查看全文
易牙烹子故事的启示
易牙烹子故事的启示,易牙烹子故事的启示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
查看全文
北京市易牙
.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查看全文
易牙
参见妙手易牙参考资料《史记》
查看全文
易牙
春秋时代有一位著名厨师,名叫易牙,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易牙作为雍人,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他擅长于调味,加上善于逢迎,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 易牙和管仲同时在齐国作事。管仲对齐国的贡献很大,管仲死后,易牙与竖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清朝“湖广填四川”期间,大约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期间的1720年前后,瀛瑄之子士榜与子胜义、胜强、孙鸿才等子孙3代10多人一道,从湖南徙入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高梁铺(今重庆万州区高梁集镇所在地),先暂居在高梁驿道后的大石坂(现高梁铺后街),其后士榜公插占今高梁镇杨金社区二小区寨子岩、胜义公插占今高梁镇长春村2组寨湾、胜强公插占今高梁镇新店村8组王河坝等地,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迁居布局。同时,瀛瑄三子士干公,还分迁至四川开县平安乡(今重庆开州区南门镇)一地落籍定居,后此地以易氏为名曰易家沟;在“秉”字辈时,因火灾至屋财全失,举家转迁至相邻的本县善字乡雷坪村(今重庆开州区岳溪镇雷坪村)并至今。 多年后,士榜回原籍,将瀛瑄的骸骨迁葬至高梁铺水井湾(今高梁镇政府大门左侧院墙,遥对马鞍寨方向)。就此,本家支在高梁铺乐业生理而成,并绵绵瓜瓞至今已至“懋”字辈,且尊瀛瑄为始祖、士榜为始迁祖。   按本家支所传,今清楚的前4代祖辈瀛瑄→士榜→胜义→鸿才之名讳,与万州分水衍兵现保存其曾祖母张氏于民国戊辰年(1928)去世后做道场时所撰写的经单簿(以下简称《分水经单簿》)、万州高梁枧槽梁永成(衍藩)于2003年编著的《易光瑞家谱》(以下简称《易光瑞家谱》)中的有关世系记载,都能一一作对应。以此,印证了本家支现清楚的前4代祖辈名讳具实,也印证了本家支的始祖亦瀛瑄。 以下为明晰本家支世系,将对徙入高梁铺至今的各代,按宗派依次往下以代为记,即:一代为始祖瀛瑄“应”字辈,二代为始迁祖士榜等“年”(士)字辈,三代为胜义、胜强等“承”(胜)字辈,四代为鸿才等“鸿”字辈,五代为“显”(大)字辈,六代为“光”字辈,七代为“秉”字辈,八代为“忠”字辈,九代为“善”字辈,十代为“法”(衍)字辈,十一代为“继”(绍)字辈,十二代为“宗”(崇)字辈,十三代为“长”字辈,十四代为“懋 ”字辈。 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本家支部份史实失传,原有族谱散失今又寻找未果,致家支世系出现缺失断代等问题,主要是:一代瀛瑄公生居卒葬以及二代士榜、三代胜义与胜强、四代鸿才等祖孙3代多人于何时从何地徙入高梁铺失考,部份族裔在三至七代“承(胜)鸿显(大)光秉”5代中有部份祖辈名讳未详等。对此,本着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的精神,从对祖宗、对后代负责和忠于史实、不乱宗系、正本清源的原则出发,以重庆万州分水、高梁胡家、三清三块石三本经单簿和“光瑞家谱”及族贤口述史为主线,以湖北咸丰手抄三修谱补谱一和印刷版澧阳三、四、五修谱为考证依据,尝试还原本家支人文历史。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在清朝至民国时期的200多年封建社会中,前几代祖辈在前100多年里,前赴后继的筚路褴褛之艰苦创业,大约在1850年代前后,族裔在寨子岩、寨湾、王河坝等地和高梁铺场镇上,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田产和工商贸易产业,成为这里富甲一方的族旺业兴之大家族之一;后几代祖辈在后100多年里,继往开来的开拓创新之奋发图强,发展与守业齐头并进,族旺业兴进一步得以升发,一直延续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在族裔们的捐助下,本家支还置办了一些公产,主要有:在寨子岩易家院子东北面的10多石公田,在寨湾的9石公田,在高梁铺场镇上的10数间门面公房等,并在高梁铺场后修建了易氏宗祠。同时,族裔们秉承耕读传家理念,注重家风家教传承,家支中男丁女口,基本都接受了几年私塾及新学的教育,而且在农工商贸、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名流雅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新时代、新体制下,族裔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变革,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各行各业里奋发向上的砥砺前行,且谋富强、图发展、重教育成为本家支新的行为主流和前进方向,其中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先后成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处科级领导、基层组织干部、科研院所专家、高等院校教授、中小学校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方面工程师与技师、三农产业和工商实体经济组织业主等,重铸起了本家支新的荣光。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随着人丁繁衍的开枝散叶,先后生息繁衍后裔已2000余,并形成为若干分支,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家族。在开枝散叶与族旺业兴及社会的发展变革之中,部份族裔先后又徙出了寨子岩、寨湾、王河坝几地,有的移居至万州分水、落凼、城区等地,有的移居至现重庆奉节、梁平、主城等地,有的移居至现外省四川成都、达州、眉山、攀枝花、雅安和云南昆明、江西南昌与广东深圳、广州等地。就此,瀛瑄后裔遍及于天南地北。但是,无论瀛瑄后裔现在身居何处,高梁铺永远都是本家支所有族裔的祖居地! 关于高梁铺:清朝至民国前期,隶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所属;民国廿七年(1938),转隶四川万县石马镇所属(石马镇,1941年改石马乡,后改李河乡、李河镇);民国卅四年(1945),四川万县析石马乡部分区域建高梁乡于此,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转隶川东行署区万县高梁乡所属;1952年,复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高梁乡,1958年改高梁公社,1983年复高梁乡,1992年改高梁镇);1992年,隶四川万县市天城区高梁镇所属;1997年,转隶重庆万县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1998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2000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开发区高梁镇所属;2005年至今,隶重庆万州区高梁镇所属。历史上,高梁铺是下川东地区往成渝地区及出川往西与北方地区、川东北地区出川往东与南方地区及往鄂西、湘西、黔东等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上一商贸集散地。同时,高梁从建乡至改镇至今,除1952—1956年之外,高梁乡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都在高梁铺。现在,高梁铺距万州城区约10公里,距万州高铁站万州北站约13公里,距G42高速公路高梁出入互通约4公里,G318国道从此处通过。
浏览:0
邱氏宗谱, 2, 卷1(183页起)_ 世系 万一 17世 易公起, 186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咸丰11[1861]重修.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目录不标卷数. 卷数仅标于版心. 不确定总册数,但内容有缺失. 始迁祖(5世) : 邱千五郎. 派祖(9世) : 邱世昌. 千五郎公4世孙. 生三子: 邱万一 ; 邱万二,号常盈 ; 邱万三. 万二公生四子(11世) : 邱鉴 ; 邱华 ; 邱琏 ; 邱纲. 派语(21世起) : 圣瑞恩光重 春林翠甫风 政平畴九赋 蔚望裕隆东 柱石超群品 天卿位峻崇 秉心堂集锦 善首展高功. 散居地 : 福建省崇安县, 上杭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昌公支谱
浏览:100
16.翟氏族谱, 16: 卷6上: 世传 椿分 18世天易公起, 192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7[1928]四修(汉华斋镌). 30册 : 世系表. 纂修者 : 翟士潀,庠名士鸿,字梁宾 ; 翟士谦,字让卿 ; 翟士干,字健卿 ; 翟贤臣,字汉良 ; 翟士雄,字戒非. 远祖 : 翟璜. 江西宗祖 : (后汉) 翟思敬. 原籍山东兖州. 因避群盗迁建康太湖山. 又迁河南光山. 开基祖 : (宋) 翟仲杰. 朝琮公(字继义)次子. 思敬公15世孙. 蕲水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翟重四,字二良,号汉佐. 仲杰公4世孙. 由豫章南昌府南昌县翟家坊徙蕲,居浠河之东南地翟家港. 重四公生三子(2世) : 翟念一(回籍江西) ; 翟念二(寄籍汉川) ; 翟念三(本谱祖). 派祖(3世) : 翟友清. 念三公长子. 友清公下房祖(7世) : 翟得椿(首分) ; 翟得桂(二分) ; 翟得林(三分) ; 翟得材(四分) ; 翟得权(五分) ; 翟得宽(六分) ; 翟得洪(七分) ; 翟得学(八分) ; 翟得凝(九分). 注 : 六分, 七分, 八分, 九分之后皆失传. 派语 : 重念友进 必日得鸟 才芳单(言心辶)之 玉时永宗文 天生贤士升 国光方继显 家道定长兴 立本勋庸懋 成仁学守增 英华昭代焕 联步履明廷. 散居地 : 湖北省浠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另卷首5之卷端题 : 随州翟氏入蕲邑谱.
浏览:100
32.秦氏宗谱, 32, 卷25, 长房二分 国桂 14世世易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贤堂, 1993. 存70册 : 世系表 寿昌始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康,字福万 ; 偕弟秦和,字保生. 自江西建昌来楚. 康公下三子(2世): 秦文泗,字谦尊 ; 秦明泗,字让琼 ; 秦从泗,字荣楚. 和公下一子(2世): 秦光泗,字玉麟. 长房文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先(长分) ; 秦绍进(二分) ; 秦绍富(三分) ; 秦绍贵(四分) ; 秦绍兴(五分) ; 秦绍贤,字宗七(大分). 前五者为秦应祖,字绳武之子, 最后者为秦应宾,字天益公之子. 二房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元,字志道(长分) ; 秦绍亨,字志亮(二分) ; 秦绍贞,字志源(三分). 均为秦应宗,字镐堂之子. 三房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坤,字成二. 为秦应昌,字金凤之子. 生子三: 秦添福,字吉昌(大分) ; 秦添喜,字吉发(二分) ; 秦添寿,字吉祥(三分). 二老房光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𤀹 ; 秦绍源,号百川. 均为秦应瑞,字君ㄧ之子. 派行(3世起): (原派12字)应绍添郁 朝仲国道 学维大世; (旧派16字)廷有明德 宗自永昌 宏才长裕 克继先光; (老派16字) 士思立本 家必从良 延传其盛 正耀楚邦; (新派16字) 志成高远 怀仁锦堂 吉祥恒庆 协和万方. 注: 此谱缺卷首4, 卷20(长房二分部分世系), 卷66(补遗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96.习礼夏氏宗谱, 卷31: 易轩公21-25世, 2008
原书: [江阴习礼 : 续修宗谱委员会], 民国97[2008]. 6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重复拍摄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缺卷首. 详见各卷简述. 受姓祖 : 夏禹. 因助舜帝治水有功,封于夏,后以国为氏. 远祖 : 夏览. 由鲁奔会稽. 始祖 : (宋) 夏曼,名万十,字石卿,行荣十. 瑜公次子. 随高宗南渡,徙江阴东舜乡习礼里. 派祖(6世) : (元) 夏同,字会之,小字佛孙,行淳一 ; 夏谊,字行之,小字理孙,行淳四 ; 夏元,号怡敬,行淳三 ; 夏允,字善信,号信庵,又号静安,行原一 ; 夏充,字善广,号适闲,行原二 ; 夏兑,字善泽,号竹隐,行原三. 皆为祖禹公之孙. 同公派下房祖(8世) : (明) 夏昌,字世隆 ; 夏荣,字世华. 皆为文旺公之子. 谊公派下房祖(8世) : 夏鲁,字世安. 祥三公之子. 名医 : (元明之际) 夏颧,字叔度,号雪洲,行宗四. 渊公之子,元公之孙. 元公派下房祖(9世) : 夏贤,字贞素 ; 夏良,字梅坡 ; 夏方,字兰谷 ; 夏贞,字静节 ; 夏吉,字松石. 皆为颧公之子. 允公派下房祖(10世) : 夏彝,号惩庵 ; 夏伦,号梦慈 ; 夏顺,号易轩 ; 夏黼,号养志 ; 夏黻,号洗心 ; 夏(黹卢),号尚忠 ; 夏叙,号敬斋. 充公派下房祖(8世) : 夏震,号雪溪 ; 夏孚,号松坡 ; 夏节,号松岩 ; 夏涣,号松轩 ; 夏济,号乐泉. 兑公派下房祖(8世) : 夏复,号念竹 ; 夏谦,号念隐 ; 夏升,号友兰.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桐琴趙氏家乘, 4, 卷4_ 行第 行傳 1世叔牙公起, 19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 魏王. 太宗即位封齐王太平兴国进封秦王,至徽宗改封魏王. 一世祖 : (北宋) 赵叔牙. 武平军节度使,封鲁国公. 生一子 : 赵全之 ; 赵庆之. 宗祖(3世) : (北宋) 赵公望. 全之公长子. 生四子 : 赵彦淮 ; 赵彦济 ; 赵彦浦(本谱祖) ; 赵彦清. 始迁祖(7世) : (南宋) 赵若棅,字钧石,行巽二. 任台州仙居县主簿,致政归爱桐琴山水,遂定居桐琴. 若棅公下派祖(9世) : 赵观古,字善卿,行启三 ; 赵尚古 ; 赵仁古,字寿卿,行启四 ; 赵元古,字元卿,行启十一 ; 赵政古. 观古公下房祖(12世) : (明) 赵广善,字尚仁,行淳四(仁房) ; 赵广仲,字尚厚,行淳六(义房) ; 赵广杰,字尚英,行淳九(礼房) ; 赵广周,字尚全,号竹宣,行淳七六(智房). 智房下支祖(13世) : (明) 赵文晹,字用升,行厚二七(松房) ; 赵文寄,字用膺,行厚四五(竹房) ; 赵文才,字用德,行厚二十四(梅房). 新标行(19世起) : 宽裕温柔 发强刚毅 齐庄中正 文理密察. 新续讳 : 才著文明荣世泽 华钟厚朴守素风 瑶琴皓鹤清标远 夏日东曦祖德隆 正气山河堪景仰 欣瞻旧业颂丰功 散居地 : 浙江省武义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赵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