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门始祖(5世) : 彭尧泰,字交甫,号逐庵,别号千秋,行三. 端吾公之子.
彭尧泰相关文献
源流-彭城刘氏系出帝尧
源流-彭城刘氏系出帝尧,彭城刘氏系出帝尧刘姓,是一个既古老又满缀着荣耀的大家族.正由于这个缘故,整个刘氏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释法泰
释法泰,隋朝眉州隆山县(今彭山县)人也,俗姓吕氏,事见唐朝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眉州隆山鼎鼻山释法泰传。《读史方舆纪要》说,“鼎鼻山位于隆山县东北二里。山形曲如鼎鼻。西魏改犍为县曰隆山,以界内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也。俗云:昔周鼎沦于此,或见其鼻,故名鼎鼻。”下面是彭山卢道钢翻译的释法泰传。法泰和尚是隋朝眉州隆山县人,俗家姓吕。他先作道士十多年,后来有所觉悟,回心向善,皈依佛门,剃发出家于象耳寺。他诵渎《法华经》心有所得,于是虔诚抄写了一部《法华经》,写时还出现一些灵异感应。下图是彭山象耳寺。眉山隋唐高僧——眉山历史人物(78)他准备把经书送去成都裱装,特请了一名挑夫担送,担子一头装经书和钱,另一头装衣物,他跟在挑夫后面走。走到一个叫笮桥的地方,桥忽然断了,挑夫跌落水中。后来挑夫浮上岸来,但担子不见了。法泰和尚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以为衣物和钱倒不值得多去计较,但经书却不可丢失。随即...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彭善尧
彭善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彭善尧,男,土家族,1940年7月15日生于湖南省永顺县泽家镇沙斗湖村,对于土家转角楼的全套程序和历史渊源非常熟悉。在生活实践中,彭善尧积极推广“土家转角楼”这一民间手工技艺,是目前土家族聚居区最具权威的传承人之一。彭善尧传承的《土家族转角楼》手工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研究土家文化的价值。彭善尧从小从事转角楼建造,16岁正式从师学艺,至今已有40余年艺龄,由于风格独特,结构合理,在广东、湖北、张家界等地已组织修建百栋土家族转角楼,为传播土家族独特而古老的民间手工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广西-贵港-平南县彭昱尧
彭昱尧(1809-1851),字子穆,初字兰畹,自号阆石山人,平南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科举人。彭昱尧性格豪放,不入俗流,喜读书,博览群籍,才学过人,他的议论文章,别树一格,锋芒毕露。然而他更擅长于诗词,为粤西学伎(督学太史)云南人池生春所赏识,聘为幕府,被誉为“杉湖十子”之一。彭昱尧平生不置产业,死后只留下几个书架的图书,四壁肃然。著作有《恰云楼诗集》40卷,《致翼堂文集》20卷,彭昱尧的吟咏独秀、栖霞诸山的七言长律古诗,能够倚势凌空,自成一格。评论的人以为数百年来的广西督学,只有池生春最得人才;而诗赋高手,应首推彭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