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祖(12世) : (宋) 张衡则,字葆素,号萍葊. 由豫省建昌迁南楚岳郡华容县.
张衡则相关文献
俞南则盛,俞北则衰
俞南则盛,俞北则衰,俞南则盛,俞北则衰从东晋时代起,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江南、广东和广
张衡
生平张衡出身于南阳大族,祖父张堪是蜀郡太守。他少年时曾到雒阳太学读书,通晓五经,好学不倦,不分日夜。张衡为人谦虚,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曾受举荐“孝廉”,被大将军外戚邓骘征召,但张衡都不接受。94年,游览西京(长安)名胜,三辅,渭南平原、华山和终南山。95年,游秦始皇陵,在骊山脚下写下了不朽名篇《温泉赋》,同年在都城洛阳最高学府太学学习,通《五经》贯《六艺》,很有名气。100年,22岁的张衡出任南阳郡太守鲍德的主簿,8年后辞官读书。鲍德升职为大司农后,热心推荐张衡;111年,张衡被汉安帝所召,出任尚书台郎中,3年后迁任尚书侍郎;115年,37岁的张衡开始出任太史令,117年,他制作了浑天仪,121年调职公车司马令,126年复任太史令。任职太史令期间,他制作了地动仪。张衡掌领太史令先后达14年之久,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台长。张衡长期掌管历史记载和历法,没有升官,被同僚所笑。
张衡
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
博通经籍张衡家族世代为当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