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龙山

龙山

(新兴)

龙山位于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原集成镇)内,其上建有国恩寺。

通常当地人认为龙山即为国恩寺。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之地。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名“报恩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赐名为“国恩寺”,再有武则天手写《敕赐国恩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该寺依山而筑、古朴典雅。有六祖父母坟、六祖浴身池、七层报恩塔等景点。国恩寺在佛教界视为岭南第一胜域。

六祖镇(原集成镇)内有六祖故居。藏佛坑景点,水月庵景点。

龙山相关文献
龙山谷-蒋先早
龙山谷-蒋先早,说实话,朱二肯钻苦干但贪酒,一天两遍,十喝九醉。   多少年来,宁愿十日不餐,不
查看全文
封龙山碑
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十月立。在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此碑出土较晚
查看全文
封龙山碑
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十月立。在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此碑出土较晚
查看全文
龙山谷-蒋先早
龙山谷-蒋先早,说实话,朱二肯钻苦干但贪酒,一天两遍,十喝九醉。多少年来,宁愿十日不餐,不可一日
查看全文
龙山石窟
参考文献^披云子与龙山石窟^龙山石窟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广东顺德龙山苏埠房周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稿本复印, 1949辑.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始祖(一世) : (宋) 周惇颐,字茂叔,号濓溪,即道国元公. 派祖(3世) : 周縯一,字庆长,一字汝衍,号后超. 通老公长子. 入粤祖(4世) : (宋) 周直卿,字卜年,又字士凤. 汝衍公次子. 入籍番禺. 南海支祖(5世) : (宋) 周宣智,讳澄,号克明. 顺德始迁祖 : 周怀德,号扬仁. 宣智公曾孙. 迁龙山苏埠. 维新堂祖(顺德19世) : 周干斋,讳于天,字浩成. 凤亭公次子. 长房述善堂祖 : (清) 周维祺,字翼年,号霁山. 干斋公长子. 三房缉熙堂祖 : 周维岳,字乔瞻,号云谷. 干斋公第三子. 四房徽荫堂祖 : 周维纲,字综大,号理峰. 干斋公第四子. 五房继善堂祖 : 周维琨,字瑶章,号玉堂. 干斋公第六子. 六房燕昌堂祖 : 周维谦,字六吉,号㧑廷. 干斋公第十子. 散居地 : 广东省顺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道国南宗.
浏览:100
顺德龙山乡邓氏族谱
原书: 抄本, 清光绪20[1894]. 53双叶 :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清光绪20[1894]邓又同节抄. 始祖 : (宋) 邓继智. 散居地: 广东省顺德县龙山乡等地.
浏览:100
姚氏族谱(龙山县三公后裔)
湖南省龙山县三公后裔族谱
浏览:30331
金华龙山杨氏宗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龙山杨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2007年(寻根网承制).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卷2之第8-20页中含有龙山杨家村之历史记录. 婺城鼻祖 : 杨虎,字伯虎,一名逊. 仕后唐为回图使. 周显德六年迁吴越漾沙坑,再徙婺城竹马营. 赤岸祖 : (宋) 杨茂先,字景华,行八. 伯虎公5世孙. 西宅支祖 : (宋) 杨与及,行六九. 伯虎公8世孙. 崇宁年间仕茶陵主簿,居赤岸西宅. 紫岩山始祖(1世) : 杨献裕,行千九. 与及公之孙. 自赤岩迁金华太阳岭紫岩山. 龙山祖(2世) : (宋) 杨学昙,行泽一. 自紫岩山迁居12都龙山泉里. 派祖(13世) : (明末) 杨应略,字仲韬,行远六. 泽一公11世孙. 应略公下四房祖(14世) : 杨元永,行万五(长房) ; 杨元成,行万八(二房) ; 杨元春,行万十三(三房) ; 杨元庆,行万十六(幼房). 冠行字 : 百千泽斐 琬玉满迪 盛成义礼 永远万年 春英俊杰 鋐宪闽濂 冠裳奕䙫 甲第联绵. 冠名字(永字行起) : 永应元文 风明开绍 继祖德懋 振景维尔 世廷嘉培.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龙山杨氏宗谱 谱序题 : 龙山杨氏第九次续修宗谱
浏览:0
金华龙山杨氏宗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龙山杨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2007年(寻根网承制).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卷2之第8-20页中含有龙山杨家村之历史记录. 婺城鼻祖 : 杨虎,字伯虎,一名逊. 仕后唐为回图使. 周显德六年迁吴越漾沙坑,再徙婺城竹马营. 赤岸祖 : (宋) 杨茂先,字景华,行八. 伯虎公5世孙. 西宅支祖 : (宋) 杨与及,行六九. 伯虎公8世孙. 崇宁年间仕茶陵主簿,居赤岸西宅. 紫岩山始祖(1世) : 杨献裕,行千九. 与及公之孙. 自赤岩迁金华太阳岭紫岩山. 龙山祖(2世) : (宋) 杨学昙,行泽一. 自紫岩山迁居12都龙山泉里. 派祖(13世) : (明末) 杨应略,字仲韬,行远六. 泽一公11世孙. 应略公下四房祖(14世) : 杨元永,行万五(长房) ; 杨元成,行万八(二房) ; 杨元春,行万十三(三房) ; 杨元庆,行万十六(幼房). 冠行字 : 百千泽斐 琬玉满迪 盛成义礼 永远万年 春英俊杰 鋐宪闽濂 冠裳奕䙫 甲第联绵. 冠名字(永字行起) : 永应元文 风明开绍 继祖德懋 振景维尔 世廷嘉培.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龙山杨氏宗谱 谱序题 : 龙山杨氏第九次续修宗谱
浏览:0
金华龙山杨氏宗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龙山杨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2007年(寻根网承制).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卷2之第8-20页中含有龙山杨家村之历史记录. 婺城鼻祖 : 杨虎,字伯虎,一名逊. 仕后唐为回图使. 周显德六年迁吴越漾沙坑,再徙婺城竹马营. 赤岸祖 : (宋) 杨茂先,字景华,行八. 伯虎公5世孙. 西宅支祖 : (宋) 杨与及,行六九. 伯虎公8世孙. 崇宁年间仕茶陵主簿,居赤岸西宅. 紫岩山始祖(1世) : 杨献裕,行千九. 与及公之孙. 自赤岩迁金华太阳岭紫岩山. 龙山祖(2世) : (宋) 杨学昙,行泽一. 自紫岩山迁居12都龙山泉里. 派祖(13世) : (明末) 杨应略,字仲韬,行远六. 泽一公11世孙. 应略公下四房祖(14世) : 杨元永,行万五(长房) ; 杨元成,行万八(二房) ; 杨元春,行万十三(三房) ; 杨元庆,行万十六(幼房). 冠行字 : 百千泽斐 琬玉满迪 盛成义礼 永远万年 春英俊杰 鋐宪闽濂 冠裳奕䙫 甲第联绵. 冠名字(永字行起) : 永应元文 风明开绍 继祖德懋 振景维尔 世廷嘉培.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龙山杨氏宗谱 谱序题 : 龙山杨氏第九次续修宗谱
浏览:0
龙山导读知识
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附近,1965年发现。整个遗址南北约2000米,东西约1500米,由若干个遗址群组成,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46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尚义县现存大量龙山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大量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
浏览量:1666次
龙山文化距今多少年
龙山文化距今多少年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生产工具有较精致的磨制石器,使用的陶器为轮制,以灰陶为主,其代表器物为薄胎晶亮的黑陶,所以又称黑陶文化。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有较发达的畜牧业。属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千余年。  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它的发掘对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量:1594次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浏览量:16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