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抚顺县范时绶
范时绶(?——1782)文程诸孙。雍正间,自笔帖式累迁至户部郎中。乾隆初,复累迁至湖北布政使。十六年,署湖南巡抚,疏言:“湘阴、益阳诸县,察有私垦千馀顷,皆濒洞庭,岁旱方获,请缓升科。洞庭诸私垸窒水道,劝禁增筑。”报可。十八年,移江西巡抚,病免。二十一年,起授户部侍郎,署都统,请赴西路屯田。二十四年,副都统定长劾时绶役兵渔利,遣使就谳,时绶未尝役兵,特其仆从藉事求利,命夺官,交定长责自效。二十六年,授头等侍卫,迁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吏部侍郎、哈尔沙尔办事。三十一年,迁左都御史,仍留哈尔沙尔办事。三十二年,授湖北巡抚。入对,上以时绶弱不能任封疆,三十三年,复授都统、左都御史。三十五年,迁工部尚书。明年,罢。四十七年,卒。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徐时作
徐时作,字邺侯,号筠亭,建宁人。8岁即发愤读书。父死家贫,买不起书,便向亲友借,自己抄录。读《范文正公文集》,曾感慨地说:“读书人宜如是也!”清雍正四年(1726)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任成安、邢台知县,开州、沧州知州等职,居官清正。任成安知县时,成安清河村过去有片土地被漳水淹没,税银300余两却仍由旧户交纳,40余年未曾改变。徐上任后履亩清□,编新户,除旧户,民免受其累。知邢台县时,邢台有一人以迷信手段给人治病,其母死,送葬的人很多。武弁怀疑是-在聚众谋反,密报制府,调兵前往,捕捉众多百姓。徐甘冒风险,极力为那些无辜者辩白,使他们免受冤屈。调清苑,适逢放赈,而常平仓的谷有一半发霉变质。制府欲属吏捐俸补偿损失,徐极力劝阻。制府以徐时作刚直不阿,上疏推荐,徐升为开州知州。不久调任沧州。沧州汉人与旗兵杂居。耕种时,旗人因缺乏粮食,只得承受成倍的利息向富户借贷。徐上任后即设法从粮仓中给予解决,...
辽宁省-锦州-北镇于时跃
于时跃(?—1663)汉军正白旗人,初籍广宁,清初官吏。康熙二年,卒。人物生平顺治二年,以诸生授安徽合肥知县。寻迁河南怀庆知府。四年,擢河南道。灵宝、卢氏二县寇发,时跃与副将寇徽音、游击孔国养等入山捕治,破其寨,斩寇渠刘芳、张进泽、张三桂等,寇乃平。七年,迁山西按察使。时跃善听讼,讼至即定谳,民称之曰于不落。九年,迁山西布政使。坐在陕西荐举属吏失当,左迁。经略洪承畴荐其才,命赴军前效用。寻复荐补湖广驿盐道。十二年,超擢广西巡抚。明宗人盛浓、盛添据富川,结土寇王心、蒋乾相等,集瑶、僮,窥旁近郡县。时跃会提督线国安、总兵全节讨平之。十三年,明将龙韬屯柳州,时跃密约国安与定南王护卫李茹春、总兵温如珍等,督兵攻之,阵斩韬,逐北三十馀里,馀众悉遁。十四年,师下云南,时跃疏请宾州设兵防守,并分屯柳州备策应,下所司议行。明桂王由榔号召诸降附土寇,假以公侯,分据郡县:郁林则李胜、李乔华,怀集则何奎豹、李盛...
洛宁杜姓渊源及发展
赵村镇南丰村杜姓祖庙洛宁樊村杜姓始祖杜发萌,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一三六九年)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居河南省永宁县(今永宁一洛宁)樊村(即今洛宁县赵村乡樊村)历经六百余载,樊村是洛宁县四大村落之一,人近六千,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最适宜人群休养生息的一个好村庄。在改革开放前,几千口人和谐地住在一个寨围子里,土寨墙厚2.5米,周长五里之多。设东、西、南、北四道寨门,寨门楼上各置大匾一块,其中东门匾为“仙台为藩”,西门匾为“直谷可居”,南门匾为“瓶山圣地,北门匾为“左右凤龙”。四门对称,设专人看守,村规严明,秋毫无犯。人们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团结互助,齐心协力,不畏强暴,闻名全县。据传,当时迁居河南永邑樊村的是弟兄四人,后来不知何故,老大由樊村迁往今宜阳县官庄村,老二迁居宜阳通阳村,两村一洛河之隔,遥相呼应,老四带领慈母迁往南阳地区(资料不详),因而有一官庄,二通阳,三樊村,四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