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祖(4世) : 吴仲先 ; 吴仲英. 清甫公之子. 宗海公之孙.
吴仲英相关文献
浙江省-温州-鹿城区白仲英
白仲英(1892—1973),原名文埙,字仲英,以字行,祖籍平阳,生于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出身中医世家。父鹤洲,是《医方论注》作者,精通医理;大哥良玉和二哥文俊也都是中医师。受父兄熏陶和影响,年轻时就立志作一个名中医。故从东汉名医仲景和清代温热病学家王孟英两人名中各取一字为己字。年20岁开始行医,到26岁时医名大振。时温州举办中医会试,仲英以《用药如用兵论》一文夺得榜首,获得最优等医士奖。此后几十年中,精读历代医学著作,并结合自己医疗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功底逐步扎实。长于中医内科、儿科,尤专中医妇科。晚年曾编著《中医妇科辑要》一书,惜因病未克完稿。仲英还十分重视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先以“祖传”方式对亲属进行传授,次又招收生徒予以培训。建国后,和二哥文俊共同创办温州中医改进学社,在任副社长时,亲自讲授病理学和诊断学。办社3年,培育了不少中医师。1957年,出任温州市卫生局创办的温州中医学...
吴惟英
参考文献^《明史》(卷156):“三传至曾孙继爵。尝守备南京。传子汝胤孙惟英,与继爵皆总督京营戎政。崇祯末,都城陷,汝胤弟勋卫汝征偕妻女投缳死。”
吴文英
生平吴文英本姓翁,后来过继给姓吴的人改姓吴。终生未仕。早年居苏州,后入杭州,与当朝的达官贵人交接甚密,比如丞相吴潜、史弥远等。其词多为恋情怀旧之作。当时由于他写词奉承贾似道,被当时的人所鄙视。晚年他寄居荣王赵与芮门下。周邦彦之后词风开始吹起一股重视形式之风,史达祖、吴文英这一派的词人承继了形式至上的风格,开始创作堆砌的、华丽的咏物词作。然而这样的风格却常不见容于中国的词学审美标准,因此吴文英的词作饱受被边缘化之苦,而吴文英的名气也一直大不起来。但吴文英的文艺创作是有其价值以及代表性的。评价宋代词家张炎评论他的词时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清代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梦窗之词,余得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零乱碧’。”作品“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叶仲英
参考资料编纂委员会.《上海旧政权建置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ISBN7-80618-881-9.
吴仲村苟氏祠堂
吴仲往事西宁市大堡子镇吴仲村离西湟高速公路很近,上世纪60年代,由于吴仲村汉墓群的发现,吴仲村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吴仲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汉族村落,除了大多数苟姓人以外,村里还有一些张姓、赵姓、李姓、板姓的人,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他们的先祖都是来自南京珠玑巷村里有几位苟姓的老人,老人一直生活在吴仲村中。许多人都经历了吴仲村汉墓的挖掘、苟氏祠堂的翻修等大事。据吴仲村守祠堂的老人苟廷科介绍,他们村的苟氏祠堂是吴仲村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祠堂了。苟廷科指着祠堂中悬挂在祖先牌位上方的一幅族谱说道:“苟氏祠堂供奉的先祖是清朝初年来到河湟地区的,最初共有三个人在河湟地区定居下来。最中间的那位便是吴仲村最早的苟姓人了,左右两侧的人据说是父子关系。相传当年年羹尧西征时,父亲将家中的全部积蓄捐给年羹尧充当了军饷,年羹尧平定青海后,才得知父子俩由于捐饷以至于家道中落,生活无以为继。于是,年羹尧将这一情况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