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始祖(10世) : (宋) 刘仲甫 ; 刘俊甫. 于嘉祐年间由赣州水脉洞迁兴国,居澄溪庙背后.
刘俊甫相关文献
少年才俊皇帝刘肇
少年才俊皇帝刘肇,公元89年-公元105年公元88年,年仅33岁的汉章帝刘赝蝗徊∈牛而太子刘肇这时
山东省-聊城-莘县刘林甫
刘林甫(?一629),魏州观城(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人。武德初为内史(中书)舍人,典掌机密,以才干见称。刘林甫,魏州观城(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人。武德初为内史(中书)舍人,典掌机密,以才干见称。与中书令萧瑀等撰定律令,林甫因著《律议》万余言。后拜中书侍郎,赐爵乐平县男。贞观初,迁吏部侍郎。自隋代以来,每年铨选自十一月开始,至次年春结束;因选限迫促,铨选极不精细。林甫掌选后,加以厘革,四季之中,应选人随到随选,随时注拟官职,甚为方便。此时,全国初定,州府及诏使有赤牒授官者,应选人无须至京师;至此,应选人每年尽集吏部。因铨选精慎、公允,当时人常将其比隋朝时有知人之鉴的吏部侍郎高孝基。贞观三年(629年)病卒前,尚上表荐贤,太宗嘉其忠贞;死后太宗甚为痛惜,赐绢250匹。有子刘祥道,曾任吏部侍郎,后官至宰相;子刘应道,尚故隐太子李建成之女闻喜县主李婉顺,孙刘齐贤。?
陕西省-宝鸡-金台区刘俊
刘俊(1417~1487),字世英,号朴庵,明宝鸡县玉涧堡(今属宝鸡市金台区)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商辂榜进士第三人。刘俊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英宗命刘俊、杜宁、商辂等十人肄业东阁,曹鼐等为老师,后迁左春坊,升修撰。天顺八年(1464),父亲去世,朝廷以纂修《实录》起赴,驰驿赴京。又转南京国子监祭酒、左右通政、南京太仆寺卿等职。成化十四年(1478)七月,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刘俊才思敏捷,曾奉诏入对,状元商辂亦不能及。回到翰林,刘俊与商状元讲论古今却被商辂渊博的知识所折服,遂发愤读书。刘俊历经四朝,政声卓著。当时,石亨依恃与刘俊同乡,曾私下里有所请托,刘俊严肃拒绝。奸宦汪直当权,掌管西厂,作威作福,没有人敢揭发汪直的恶行,而刘俊不畏强权,上疏直陈汪直罪恶,使汪直的劣迹暴露无遗,一时两京盛传他“铁板刘”的雅号。人们都称他“此第一流人也”。刘俊居乡时,开...
刘知俊
唐朝年间刘知俊生年不详,徐州沛县人。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起初效力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为列校,很受时溥器重,后来却因有勇略遭时溥所忌。大顺二年(891年)十一月,刘知俊率众二千投降正长期对时溥作战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从此感化军不振,再不能与宣武军对抗。朱全忠署刘知俊为军校。刘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朱全忠命他统领左右义胜两军,不久又用为左开道指挥使,于是得号“刘开道”。刘知俊讨伐伪帝秦宗权和攻打感化军有功。感化军军部徐州于景福二年(893年)四月被朱全忠军攻陷,时溥自焚。刘知俊得补徐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二年(895年),刘知俊储谷于石砀,准备南袭宁国军节度使杨行密,杨行密所授温州刺史张训屯涟水,遣兵浮海掩袭刘知俊得其草料。刘知俊战不胜,攻涟水,大败,仅以身免。后攻克海州,被奏授海州刺史。光化三年(900年)七月,因朱全忠所奏,刘知俊以宣武军押衙为检校右仆射。天复初年,历任怀州
四俊刘正夫简介刘正夫是怎么死的?
刘正夫是北宋时期大臣,著名的书法家,生于公元1062年,去世于公元1117年,字德初,是衢州西安人。刘正夫学识出众,与范志虚、吴材、江屿合称“四俊”。
刘正夫自幼聪慧,学识出众,还未及冠就已能入太学就读,享有声名。元丰八年中进士,而且位列前茅。但是当时有人上奏说犯了高楚王的名讳,这五人都应该罢黜。倒是宣仁太后说,高楚王的名讳并没有颁布出去多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