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余仁甫

余仁甫

始祖 : (明) 余仁甫. 由江右徙楚黄.
余仁甫简介资料
明洪武时
余仁甫相关文献
浙江省-宁波-余姚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中国明代哲学家,心学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生而不凡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
查看全文
白仁甫
生平出身金朝的官僚家庭,父亲白华任金朝枢密院判官,是著名文士。白朴处于动荡的年代,金哀宗开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攻南京(今开封),白华随哀宗奔归德,白朴则与母留南京,次年崔立叛降,南京失陷,史称壬辰之难。崔立掳王公大臣妻女送往蒙古军中,白朴的母亲也在内。此事给予白朴不小的打击,导致他自此不食荤血。当时白朴年甫七岁,由父亲好友元好问收养,渡河至山东聊城,又迁居山西忻州,一路上元好问视如已出。后北归随父移居真定(今正定)。终身未仕,至元十七年(1280年)移居建康(南京),作为在野的一代名士,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元好问赞赏他“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白朴死后,因子而贵显,朝廷赠他“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等官衔。此等待遇在元曲作家中是相当罕见的。文学才能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
查看全文
庆余年林若甫为什么同意范闲娶林婉儿?林若甫为何接受范闲?
范闲和林婉儿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了,一开始两人互相不认识,虽然倾心于对方但是却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更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被皇帝指
查看全文
庆余年林若甫是谁?林若甫跟长公主什么关系?
庆余年林若甫是谁?林若甫跟长公主什么关系?林若甫是庆国丞相,但他明白自己虽为丞相,但在庆帝眼中只是一颗随时都能舍弃的棋子。林若甫答应了范闲和林婉儿的婚事,不过范闲此后要保全林家安危。范闲当然是义不容辞,还说了一番让林若甫都动容的话。林婉儿是林若甫和长公主的私生女,从目前宫中的各方势力来看,长公主和庆帝迟早有一天要摊牌,林家的前途也是危在旦夕。好在范闲命不错,陈萍萍、范建、林相都是站在他这边。林若甫跟长公主什么关系?电视剧《庆余年》中,林若甫是南庆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称林丞相。长公主李云睿同样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掌管内库多年,又经常替太子出谋划策。林若甫跟长公主什么关系,故事开头已经提到,女主角林婉儿就是他们的私生女。大家好奇的是,双方都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干脆结婚算了。其实,长公主和庆帝,和太子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就算林若甫想娶,也不一定能娶到。庆帝能乐意吗?太子能乐意吗?《庆余年...
查看全文
庆余年林若甫为什么不娶长公主?林若甫是什么结局?
庆余年林若甫为什么不娶长公主?林若甫是什么结局?林若甫在《庆余年》的剧情里面,虽然是宰相,可是实际上他的命运却实在是太过悲惨。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他有三个孩子,可是对他来说,这其中的两个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所生,林大宝是庆帝和长公主所生,林婉儿是他和长公主,只有林珙身体健康。不过既然他和长公主有个女儿,那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亲呢?林若甫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1.庆余年林若甫一共有几个孩子电视剧《庆余年》中林婉儿的大哥林大宝终于上线了,也就是说,林若甫其实一共有三个孩子,不过按照原著设定的话,林大宝是长公主和庆帝生的,有痴证;林婉儿是长公主为了留在皇宫利用林若甫生的,有哮喘;那只有二子林珙算是才算是真正的林家嫡子了,只是想不到最后还是被人杀了,林若甫还不能去给儿子报仇,作为一朝宰相,林若甫这活的有点憋屈呢。第十九集中,范闲和林若甫在书房密谈,话题一直被林若甫牵着走。他言辞恳切告诉范闲,三个孩子中,长...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5.馀氏族谱, 5, 卷1至卷2 第一世祖仁甫公五代总系 大房孟仕6世玉端公起,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恕堂, 民国9[1920]续修. 存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 卷9, 卷12. 得姓祖 : (夏) 虞余. 本青阳之胄. 佐禹治水,初诞于余吾溪,因即水为名,后遂以余命姓. 婺源祖 : (唐末) 余戭,字寅夫. 徙徽州婺源沱川(今江西婺源县). 生三子 : 余从,字韶仲(居广东韶州曲江) ; 余良,字宁仲 ; 余衮,字杭仲(居浙江钱塘徐杭). 始迁祖(1世) : (明) 余仁甫. 系出宁仲公裔. 洪武时由江右徙楚黄,居于安麻两邑. 宗祖(4世) : (明) 余得后,字坤明. 举人. 生六子,分六房. 房祖 : 余孟仕(长房) ; 余孟贵(二房) ; 余孟侯,字一统(三房) ; 余孟杰,字士俊(四房) ; 余省武(五房) ; 余世麟(六房). 大房孟仕公下支祖 : 余玉端 ; 余俊端 ; 余新端 ; 余庆端 ; 余宝端 ; 余贤端. 二房孟贵公下支祖 : 余文端 ; 余立端 ; 余宁端 ; 余福端 ; 余禄端. 三房孟候公下支祖 : 余德新 ; 余德明. 四房孟杰公下支祖 : 余朝端 ; 余表端 ; 余明端. 五房省武公下支祖 : 余士龙. 六房世麟公下支祖 : 余秀端. 宗派 (13-44世) : 承之应达 邦文中正 天道大光 敏勉嘉进 礼乐诗书 传家宝训 其后克昌 永锡美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巿, 麻城县, 黄安县(今红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西塍余氏宗譜, 12, 世系 1世仁穆公 庚公, 198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1年重修(瑞安平阳坑东岙 : 叶永芳梓辑).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始迁祖(1世) : (唐) 余仁穆,追号抚松. 由天台县徙温州乐清,居芙蓉西塍. 生二子 : 余博文 ; 余约礼. 本谱为博文公派下世系. 博文公下房祖(9世) : 余恤,行定一 ; 余恬,行定四 ; 余庚(自西塍徙西岙) ; 余讳(徙丹灶里殿下). 恤公二传房祖(11世) : 余思义,行升一(军大房) ; 余思谚,行升二(军二房) ; 余思德,行升三(童家山始祖) ; 余思尹,行升四(徙南浦). 恬公二传房祖(11世) : 余思礼,行升九(徙东高山) ; 余思鲁,行升九(居柽江) ; 余思本,字奉祭,号罗山. 思本公下房祖(12世) : 余元英,字文童,号后𤲅,行龙十九(灶房) ; 余元光,字文威,行龙十四(民房). 庚公三传房祖(12世) : 余永顺,字际可,号亨一 ; 余永恭,字正可,号亨二. 思鲁公下支祖(17世) : 余廉洁. 徙石臻外岙. 讳行: 思彦汝以宇 贞廉士大宣 廷公朝时景 日严与协恭 存忠相国祚 伦叙礼常新 昭回齐云汉. 字行: 尊尚嘉熙盛 孟仲季友君 守德邦明庆 秉刚方正直 如心启大康 阜蕃兼学艺 通化总登民. 阴行派 : 升隆平崇良 成永旬孝弟 仁慈世衍长 清任和为贵 道统圣贤传 典谟及训诰 融会用推求. 散居地: 浙江省乐清县; 及福建省连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余氏宗谱
浏览:100
西塍余氏宗譜, 14, 卷11, 仁穆 2世橙公起, 200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3[2004]重修. 14册: 谱序, 派行, 世系. 受姓祖: (周) 由余. 周叔虞之后,相秦穆公有功,赐姓余. 始迁祖(1世): (唐) 余仁穆,追号抚松. 由天台县迁居乐邑十八都芙蓉之西塍. 仁穆公派下支祖(2世) : 余博文 ; 余橙(茅坦祖,自吉田县徒延平路沙县莲花洞莲花桥下,后宋末改连城县文川桥,属汀州管. 为文川桥开基祖). 博文公派下支祖(9世) : 余恤(军房祖) ; 余恬(灶房和民房共祖). 恤公派下支祖(11世) : 余思义 ; 余思谚 ; 余思德 ; 余思尹 ; 余思俊. 恬公派下支祖(11世) : 余思礼(迁居东高山) ; 余思鲁 ; 余思本,字奉祭,号罗山. 橙公派下支祖(10世) : (明) 余福昌 ; 余福寿 ; 余福荣. 讳行: 思彦汝以宇 贞廉士大宣 廷公朝时景 日严与协恭 存忠相国祚 伦叙礼常新 昭回齐云汉. 字行: 尊尚嘉熙盛 孟仲季友君 守德邦明庆 秉刚方正直 如心启太康 阜蕃兼学艺 通化总登民. 阴行: 升隆平崇良 成永旬孝弟 仁慈世衍长 清任和为贵 道统圣贤传 典谟及训诰 融会用推求. 注: 卷首影像第77~161页, 内容: 派行, 世系等, 与卷1, 影像第16-34页重复). 散居地: 浙江省乐清县, 及福建省连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乐清芙蓉西塍余氏宗谱.
浏览:100
西塍余氏宗譜, 2, 世系 1世仁穆公起, 198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1年重修(瑞安平阳坑东岙 : 叶永芳梓辑).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始迁祖(1世) : (唐) 余仁穆,追号抚松. 由天台县徙温州乐清,居芙蓉西塍. 生二子 : 余博文 ; 余约礼. 本谱为博文公派下世系. 博文公下房祖(9世) : 余恤,行定一 ; 余恬,行定四 ; 余庚(自西塍徙西岙) ; 余讳(徙丹灶里殿下). 恤公二传房祖(11世) : 余思义,行升一(军大房) ; 余思谚,行升二(军二房) ; 余思德,行升三(童家山始祖) ; 余思尹,行升四(徙南浦). 恬公二传房祖(11世) : 余思礼,行升九(徙东高山) ; 余思鲁,行升九(居柽江) ; 余思本,字奉祭,号罗山. 思本公下房祖(12世) : 余元英,字文童,号后𤲅,行龙十九(灶房) ; 余元光,字文威,行龙十四(民房). 庚公三传房祖(12世) : 余永顺,字际可,号亨一 ; 余永恭,字正可,号亨二. 思鲁公下支祖(17世) : 余廉洁. 徙石臻外岙. 讳行: 思彦汝以宇 贞廉士大宣 廷公朝时景 日严与协恭 存忠相国祚 伦叙礼常新 昭回齐云汉. 字行: 尊尚嘉熙盛 孟仲季友君 守德邦明庆 秉刚方正直 如心启大康 阜蕃兼学艺 通化总登民. 阴行派 : 升隆平崇良 成永旬孝弟 仁慈世衍长 清任和为贵 道统圣贤传 典谟及训诰 融会用推求. 散居地: 浙江省乐清县; 及福建省连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余氏宗谱
浏览:100
西塍余氏宗譜, 2, 卷1, 世系_ 民房 1世仁穆公起, 200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3[2004]重修. 14册: 谱序, 派行, 世系. 受姓祖: (周) 由余. 周叔虞之后,相秦穆公有功,赐姓余. 始迁祖(1世): (唐) 余仁穆,追号抚松. 由天台县迁居乐邑十八都芙蓉之西塍. 仁穆公派下支祖(2世) : 余博文 ; 余橙(茅坦祖,自吉田县徒延平路沙县莲花洞莲花桥下,后宋末改连城县文川桥,属汀州管. 为文川桥开基祖). 博文公派下支祖(9世) : 余恤(军房祖) ; 余恬(灶房和民房共祖). 恤公派下支祖(11世) : 余思义 ; 余思谚 ; 余思德 ; 余思尹 ; 余思俊. 恬公派下支祖(11世) : 余思礼(迁居东高山) ; 余思鲁 ; 余思本,字奉祭,号罗山. 橙公派下支祖(10世) : (明) 余福昌 ; 余福寿 ; 余福荣. 讳行: 思彦汝以宇 贞廉士大宣 廷公朝时景 日严与协恭 存忠相国祚 伦叙礼常新 昭回齐云汉. 字行: 尊尚嘉熙盛 孟仲季友君 守德邦明庆 秉刚方正直 如心启太康 阜蕃兼学艺 通化总登民. 阴行: 升隆平崇良 成永旬孝弟 仁慈世衍长 清任和为贵 道统圣贤传 典谟及训诰 融会用推求. 注: 卷首影像第77~161页, 内容: 派行, 世系等, 与卷1, 影像第16-34页重复). 散居地: 浙江省乐清县, 及福建省连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乐清芙蓉西塍余氏宗谱.
浏览:100
仁甫系一仁公派清纲公房贺氏族谱
仁甫系一仁公派清纲公房贺氏族谱
会稽始祖贺纯贺辅,江西良坊始祖贺凭,凭公下17世仁甫公从江西吉安府至湖南辰州,20世一仁公自溆浦迁宝庆府邵阳温里,后生仲五、仲六,仲五公后裔才升公(30世)“湖广填川”入四川隆昌,三十四世清纲公迁居云南省盐津县开基立业,其后裔分布在云南盐津、四川宜宾珙县、屏山。 凡同“国清明光显,时逢鼎盛元”贺氏子孙,皆系我支一仁公派出。微64327630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