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汉攻大宛之战

汉攻大宛之战

汉攻大宛之战,亦称汗血马之战天马之战,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发生的一起西汉与大宛(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战争,该战先后持续了4年。最终,汉朝获得胜利。双方立下《中城之盟》,汉军获3,000匹汗血马。

汉攻大宛之战简介资料
汗血马之战、天马之战
西域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费尔干纳盆地)
公元前104 年 - 公元前101 年
第一次攻大宛之战(战败):汉军过盐水(今新疆罗布泊),塔里木盆地的西域诸国拒绝供应汉军,大宛兵成功据守东境的郁成城,汉军被杀甚众,遂退兵,屯敦煌郡。第二次攻大宛之战(皮洛士式胜利):汉军围攻贵山城40余日,破大宛国都的外城,大宛兵退守中城;大宛爆发政变,贵族杀其王毋寡出降;双方立下《中城之盟》,汉军获3,000汗血马,另立昧蔡为王,一年后大宛人厌恶昧蔡亲汉政策而斩其王,共立蝉封为大宛王;汉军班师途中损失惨重
汉攻大宛之战相关文献
汉宛之战是因大宛国国王的愚昧无知造成的?
汉宛之战是因大宛国国王的愚昧无知造成的?,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
查看全文
汉宛之战是因大宛国国王的愚昧无知造成的?
汉宛之战是因大宛国国王的愚昧无知造成的?,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
查看全文
汉宛之战时间与起因汉宛之战经过与结果
汉宛之战时间与起因汉宛之战经过与结果,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
查看全文
为何会发生汉宛之战?汉宛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为何会发生汉宛之战?汉宛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
查看全文
汉攻大宛之战
起因大宛是中亚古国,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和天山山脉西端的南麓,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该国盛产宝马,因汗出如血,故称为“汗血马”。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元朔元年(前12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途径大宛国了解到这种宝马,因此引来汉朝觊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马于是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求换汗血马。大宛王毋寡拒绝,“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出入,并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消息传到汉武帝耳里,遂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由于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命赵破奴率属国匈奴七百骑兵奇袭楼兰,并虏其王。因此对大宛的兵力轻视以待之。第一次战争当时汉武帝正宠爱李夫人,欲使李氏家族封侯。由于汉高祖规定没战功者不得封侯,于是武帝遂任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李哆为校尉,浩侯王...
查看全文
汉攻大宛之战相关标签
西域
西汉战争
前2世纪亚洲战争
前100年代中国
汉朝历史事件
前104年
乌兹别克斯坦战争
新疆历次战争与战役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起源江西吉安何姓
起源江西吉安何姓
我祖起源于江西吉安泰和县18村,落点贵州普定县沙家马场,后由于多种原因,于开字辈到关岭县北口光阳寨。“约启开学 大成之礼”为原有家谱,大字辈为光阳组始发老人(即何大伦)以下有四房,即何成举,何少青,何成章,何少荣。另有一房为五福之外,住关岭县高坡田寨(家谱被不小心火烧,找不到之后的家谱)
浏览:0
宛氏族谱
宛氏族谱
南京回民:宛俊,祖父,宛少云由南京秦淮区一代外迁江西宜春,丰城市
浏览:0
大连韩氏族谱 [上,下卷]
原书: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增订本. 合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毕万,人称韩武子. 成师之子,因功封于韩原,后人皆以祖先封邑之名为姓. 河南宗祖 : 韩虔,即韩景侯. 为韩武子之10世孙. 战国初建立韩国,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 又迁新郑. 山东始祖 : (明初) 韩君汉,封平北侯. 镇守山东,入籍登州府. 始迁祖(一世) : (明末) 韩召. 由山东文登为避战乱,渡海至辽东广鹿岛. 召公下三子 : 韩仲魁 ; 韩仲文 ; 韩仲武. 仲魁下二房(3世) : 韩成和 ; 韩成恩. 仲文下一房 : 韩成训. 仲武下一房 : 韩成良. 注 : 韩成和为 "大韩" 派祖. 韩成恩, 韩成训, 韩成良合为 "小韩" 派祖. 大韩派字辈(4世起) : 守志复玉阳 邦君道昆冈 行见(建)基业永 始得(德)仲魁元 泰运逢康世 昭明正大中 英光连美利 文化克全功. 小韩派字辈(4世起) : 显守有元培 国兆兴恒玉 树德家方(芳)永 振廷(庭)会(辉)文长 业辅膺仁寿 增进朝作荣 敬尊嗣殿立 昌复继远明. 大小韩派合辈字(自"永"字下一辈起) : 泰运逢康世 增进朝作荣 英光连美利 昌富继远明. 散居地 : 辽宁省大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湖北省图书馆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湖北省图书馆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湖北省图书馆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