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国时期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孙权-曹操)

东汉末年的208年的夷陵之战发生在军阀孙权和曹操之间。此战是赤壁军事行动的一个部分,在赤壁之战中的乌林大遭遇战后立即爆发。夷陵之战也是随后江陵之战的序幕。

夷陵之战简介资料
攻陷夷陵为
夷陵 (今湖北宜昌)
208年冬
208 年
孙权胜
夷陵之战相关文献
夷陵之战惨败:赵云不参加夷陵之战的原因
夷陵之战惨败:赵云不参加夷陵之战的原因,赵云之所以没有参加夷陵之战,不是因为刘备不信任他,不重用他了,相反,刘备虽然
查看全文
吴蜀夷陵之战结果: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是?
吴蜀夷陵之战结果: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是?,夷陵之战结果: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
查看全文
夷陵之战发生在何地?吴蜀夷陵之战经过介绍
夷陵之战发生在何地?吴蜀夷陵之战经过介绍,夷陵之战经过: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
查看全文
夷陵之战
战争背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樊城的空档,背盟偷袭刘备控制的荆州地区,进而擒杀刘备部下大将关羽,正式与蜀汉方撕破脸。隔年,远在洛阳的曹操去世,刘备听到消息后,为了探取曹魏的动向,以便准备伐吴战事,便派韩冉到曹魏吊丧,并送上锦布等赙赠之礼向曹丕交好。曹丕知晓刘备借丧求好的心意,下令荆州刺史傅群斩杀韩冉以杜绝刘备。韩冉借病留在上庸躲过一劫,之后,曹丕篡汉称帝,韩冉以书信告知刘备;刘备收到献帝已死的传闻,在群臣的上表进奉和万声拥戴下,以此自立为汉帝,于成都武担山之南登基,延续汉室大统。汉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五月,大将张飞在阆中出征前被部下刺杀,尽管损失了一大战力,刘备仍旧不改伐吴念头。七月,以夺回荆州,同时替遇害的关羽报仇为由,亲率数万大军伐吴。得到消息的孙权连忙遣使求和,送信给刘备陈说利弊,希望刘备能够打消伐吴念头。刘备愤怒不答应,拒绝了孙权的求和,孙权便
查看全文
夷陵之战
背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于乌林后,周瑜立即率军三万杀入南郡意图攻取郡治江陵(在今荆江,非今湖北省江陵县),在长江南岸扎营。在迎战曹操部将曹仁前,周瑜先派甘宁攻取夷陵,先发制人,打通进军益州的道路。此外,一旦夷陵攻克,曹仁将和派军援助他的益州牧刘璋隔绝。战事袭肃倒戈夷陵守将袭肃为刘璋部将,厌恨曹操。甘宁兵到夷陵,袭肃不战而降。甘宁所部本为七百人,因此增至一千,周瑜想把袭肃及其所部三百人并入吕蒙部以加强主力。吕蒙拒绝了,呼吁孙权不要重新分配袭肃部,而是让袭肃随同甘宁加强夷陵的防御。孙权同意了。曹仁得知夷陵失守,当即派六千骑兵收复夷陵。身处重压之下,甘宁仍保持冷静,稳定军心。吕蒙的战略周瑜接到甘宁的求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兵力可派作援军。但吕蒙站了出来,敦促同僚往救甘宁,并担保凌统能守卫大营至少十日。凌统承担起独力对抗曹仁和徐晃的重担,以为周瑜、吕蒙等援助在夷陵的甘宁争取时间。曹仁没料到周瑜会忽...
查看全文
夷陵之战相关标签
三国战役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醴陵北城謝氏四修族譜 [8卷,首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式南堂, 民国14[1925]. 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申伯. 封于谢,后以邑为氏. 远祖 : (汉) 谢夷吾,字尧卿. 会稽山阴人. 醴泉一世祖 : (东晋) 谢桓彝,讳裒,名藤. 三大派祖(2世) : 谢奕石,字无逸,名隐,号奕 ; 谢据石,讳据,字元通,号中郎,小名虎 ; 谢安石,讳安,谥文靖. 皆桓彝公之子. 奕公下支祖 : (元明之际) 谢刚中,讳超,字定之 ; 谢应隆,号百四郎. 奕公派十世房祖 : (明) 谢仕芳 ; 谢仕兰 ; 谢仕英 ; 谢金旺. 据公下二支祖 : (元明之际) 谢兑轩,字所芳,行定八 ; 谢观福,字千一郎. 安公下四支祖 : (元明之际) 谢添佑,字源象 ; 谢对林 ; 谢承基,字端辅 ; 谢金牛,字星九,号南村.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醴陵谢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
醴陵谢氏五修族谱 [8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式南堂, 2004年. 合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周) 申伯. 封于谢,后以邑为氏. 远祖 : (汉) 谢夷吾,字尧卿. 会稽山阴人. 醴泉一世祖 : (东晋) 谢桓彝,讳裒,名藤. 三大派祖(2世) : 谢奕石,字无逸,名隐,号奕 ; 谢据石,讳据,字元通,号中郎,小名虎 ; 谢安石,讳安,谥文靖. 皆桓彝公之子. 奕公下支祖 : (元明之际) 谢刚中,讳超,字定之 ; 谢应隆,号百四郎. 奕公派十世房祖 : (明) 谢仕芳 ; 谢仕兰 ; 谢仕英 ; 谢金旺. 据公下二支祖 : (元明之际) 谢兑轩,字所芳,行定八 ; 谢观福,字千一郎. 安公下四支祖 : (元明之际) 谢添佑,字源象 ; 谢对林 ; 谢承基,字端辅 ; 谢金牛,字星九,号南村. 新派 : 凤毛济美 丕振纪纲 丰功卓荦 履祉翱翔 芬存善继 秀集同堂 积余忠厚 世德隆昌 贤良永庆 远绍书香.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醴陵北城谢氏五修族谱.
浏览:0
醴陵謝氏五修族譜 [8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式南堂, 2004年. 合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周) 申伯. 封于谢,后以邑为氏. 远祖 : (汉) 谢夷吾,字尧卿. 会稽山阴人. 醴泉一世祖 : (东晋) 谢桓彝,讳裒,名藤. 三大派祖(2世) : 谢奕石,字无逸,名隐,号奕 ; 谢据石,讳据,字元通,号中郎,小名虎 ; 谢安石,讳安,谥文靖. 皆桓彝公之子. 奕公下支祖 : (元明之际) 谢刚中,讳超,字定之 ; 谢应隆,号百四郎. 奕公派十世房祖 : (明) 谢仕芳 ; 谢仕兰 ; 谢仕英 ; 谢金旺. 据公下二支祖 : (元明之际) 谢兑轩,字所芳,行定八 ; 谢观福,字千一郎. 安公下四支祖 : (元明之际) 谢添佑,字源象 ; 谢对林 ; 谢承基,字端辅 ; 谢金牛,字星九,号南村. 新派 : 凤毛济美 丕振纪纲 丰功卓荦 履祉翱翔 芬存善继 秀集同堂 积余忠厚 世德隆昌 贤良永庆 远绍书香.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醴陵北城谢氏五修族谱.
浏览:100
吴氏族谱
吴氏族谱
祖父由兴化县(今莆田市)迁移连江县东岱镇,据祖辈流传祖父在兴化是大户家庭(因祖辈文字流传全无,因此无从考证),祖父由兴化迁移于连江县东岱镇,后祖父过世,祖母改嫁林氏(爷爷吴国兴同东岱林开金系同母异父兄弟)
浏览:0
张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5[1946]. 3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受姓祖 : 挥公,号青阳氏. 黄帝第五子. 始造弓矢,赐姓张. 远祖(一世) : (汉) 张良,字子房,谥文成. 平公之子. 居开封府陈留县. 宗祖(10世) : (东汉) 张道陵,字辅汉. 大顺公长子. 开基祖(43世) : (宋) 张洽,字符德. 子荩公之子. 自清江县徙南康. 始祖(49世) : (元明之际) 张均辅,字道胜,号诸宗. 诗孟公之子. 自南昌迁豫章四都横山. 均辅公下四子 : 张嗣源,字志清,号后庐(居松林) ; 张嗣正,字志道,又字嗣直,号钟庐(居竹林) ; 张嗣献,字志文,号企庐(居桃林) ; 张嗣中,字志和,号爱庐(居杨林). 为四林派祖. 松林派下四房(51世) : (明) 张友恭,字思保 ; 张旻,字友文 ; 张友元,讳晟 ; 张友信. 旻公下五支(52世) : (明) 张文达,讳伯信,字通道 ; 张文敬 ; 张文逵,字本礼,号思敬 ; 张文信 ; 张文思. 竹林派下四房(51世) : 张曜,字腾辉 ; 张暎 ; 张映 ; 张暕,字克明. 桃林派下四房(51世) : 张发 ; 张晊 ; 张昭,字存文 ; 张咰. 杨林派下一房 : 张性,字善生. 板桥派祖(46世) : (宋) 张仕贤,讳开仕,字仲英,号显相. 有诚公长子. 仕贤公下二子 : (宋) 张义富,讳崇,字厚禄 ; 张义贵,讳夔,号典乐. 派字(63世起) : 兆元之善庆 唐汉起闻人 理学传家宝 鸿文寿世珍 久承金殿诏 长际盛朝春 忠孝千秋在 庭堦景象新. 散居地 : 江西省九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张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5[1946]. 3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受姓祖 : 挥公,号青阳氏. 黄帝第五子. 始造弓矢,赐姓张. 远祖(一世) : (汉) 张良,字子房,谥文成. 平公之子. 居开封府陈留县. 宗祖(10世) : (东汉) 张道陵,字辅汉. 大顺公长子. 开基祖(43世) : (宋) 张洽,字符德. 子荩公之子. 自清江县徙南康. 始祖(49世) : (元明之际) 张均辅,字道胜,号诸宗. 诗孟公之子. 自南昌迁豫章四都横山. 均辅公下四子 : 张嗣源,字志清,号后庐(居松林) ; 张嗣正,字志道,又字嗣直,号钟庐(居竹林) ; 张嗣献,字志文,号企庐(居桃林) ; 张嗣中,字志和,号爱庐(居杨林). 为四林派祖. 松林派下四房(51世) : (明) 张友恭,字思保 ; 张旻,字友文 ; 张友元,讳晟 ; 张友信. 旻公下五支(52世) : (明) 张文达,讳伯信,字通道 ; 张文敬 ; 张文逵,字本礼,号思敬 ; 张文信 ; 张文思. 竹林派下四房(51世) : 张曜,字腾辉 ; 张暎 ; 张映 ; 张暕,字克明. 桃林派下四房(51世) : 张发 ; 张晊 ; 张昭,字存文 ; 张咰. 杨林派下一房 : 张性,字善生. 板桥派祖(46世) : (宋) 张仕贤,讳开仕,字仲英,号显相. 有诚公长子. 仕贤公下二子 : (宋) 张义富,讳崇,字厚禄 ; 张义贵,讳夔,号典乐. 派字(63世起) : 兆元之善庆 唐汉起闻人 理学传家宝 鸿文寿世珍 久承金殿诏 长际盛朝春 忠孝千秋在 庭堦景象新. 散居地 : 江西省九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夷陵之战导读知识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战乱无数,三国时期更是大小战争不断,其中有三大战役对天下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浏览量:11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