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王氏家族谱: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王氏家族谱: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修. 1册 : 世系表.

始迁祖 : (明) 王甫. 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五台县建安村.

大股分祖(4世) : 王龙. 为北茔,俗称北王. 二传分王邦清 ; 王邦贵两支.

二股分祖(4世) : 王升. 为南茔,俗称南王. 二传分王邦科(居大建安) ; 王邦俊两支.

邦科公支下排行(7-16世)似为 : 安臣者魁海 发年秉定爱.

邦俊公支下排行(7-16世)似为 : 安臣者业家 全步祥贵俊.

散居地 : 江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大建安, 岚县, 河边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王氏家族谱: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简介资料
江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大建安, 岚县, 河边等地
王春生, 王效俊编修
1996年
王氏家族谱: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相关文献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白家庄镇白家庄村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白家庄镇白家庄村,白家庄镇位于山西省北部,白家庄镇地处五台县城东南方约30公里处,北与沟南乡相邻,
查看全文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边家湾村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边家湾村,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边家湾村位于清水河沿岸,全村共146户、509口人,其
查看全文
山西省-忻州-五台县薛泽
徐继畬(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他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启蒙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成就斐然。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官至福建巡抚,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他将父亲徐润第的著作编为《敦艮斋遗书》,阐明傅山的“空灵法界”,完成迎接西方挑战的思想准备。鸦片战争后,他开放了厦门、福州,面对面请教西方人,1848年出版了跨越障碍的政治地理著作《瀛环志略》,引进西方民主思想,对当时和后来国人的思想开放和正确认识外部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主管对外通商的官员。1867年,他总管同文馆,制定了“兼容并包,智周无外”的教育方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国留学生就是由同文馆开始选派。同治八年(1869年)3月以老病告归,十二年(1873年)卒于家乡...
查看全文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高文荐
【高文荐】五台山名人。明代山西巡抚,五台山林木保护的功勋。据《清凉山志》记载:自古相传,五峰内外,七百余里,茂林森耸,飞鸟不度。国初尚然,尔后诸州傍山之民,率以伐木自活,日往月来,渐砍渐尽。川木既穷,又入谷中,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寒岩隐者,皆为驱逐,夺其居,食其食,莫敢与之争。当是时,清凉胜景,几为牛马场矣。明万历八年(1580年),高文荐巡抚山西,看到如此情景,严行禁止。后奸商买通河北官员,以真定抽印,以供造办为由,坚持要继续砍伐山林。高文荐上疏皇帝,陈述厉害:“臣看得,地之所恃以为险要者,山也。山之所依以为屏蔽者,木也。今边疆为蠹者,有二焉。矿夫穴山,奸民伐木。而边臣徒知穴山为患,丽禁之。不知伐木为患,尤为大耳。况五台一山,为天下名胜,而今万阜童童矣,又何名胜之有?种弊已久,材木将尽,然犹三年之病,可及畜艾时也。若复姑息,不为严禁,将来孰任其咎?且无根之民,不务稼穑...
查看全文
五台县王城村阎氏祖籍
传说,王城阎氏祖先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火山保德州、洪洞县移民来的。火山保德州和洪洞县,历来没有隶属关系,那么我们的祖先究竟是洪洞还是保德的呢?我有这样的看法:据《洪洞县志》载,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确曾进行过多次移民。现在洪洞县城北郊贾村的西侧,有一处园林式的建筑,就是明代迁民的遗址——洪洞古大槐树处。当时,这里有个广济寺,明朝政府在寺内设局驻员办理移民手续。各地的移民,都要从这里办了手续,然后又被迁往指定的其他地方。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说:“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实际上洪洞县是一个办理移民手续的地方。火山保德州,就是现在的保德和河曲一带。河曲县宋时称火山军(因那里有个火山)。保德县宋时称保德军,到金时升为州。因为靠近火山,人们就习惯称为火山保德州。我们的祖先,大概就是原籍保德,后经洪洞县办理了移民手续,分往五台的。据了解,现在保德县阎姓居民也不少,并有一个叫阎家沟...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王氏家族谱 : 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修. 1册 : 世系表. 始迁祖 : (明) 王甫. 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五台县建安村. 大股分祖(4世) : 王龙. 为北茔,俗称北王. 二传分王邦清 ; 王邦贵两支. 二股分祖(4世) : 王升. 为南茔,俗称南王. 二传分王邦科(居大建安) ; 王邦俊两支. 邦科公支下排行(7-16世)似为 : 安臣者魁海 发年秉定爱. 邦俊公支下排行(7-16世)似为 : 安臣者业家 全步祥贵俊. 散居地 : 江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大建安, 岚县, 河边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1.王氏家族谱 : 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不分卷], 1523-199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修. 1册 : 世系表. 始迁祖 : (明) 王甫. 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五台县建安村. 大股分祖(4世) : 王龙. 为北茔,俗称北王. 二传分王邦清 ; 王邦贵两支. 二股分祖(4世) : 王升. 为南茔,俗称南王. 二传分王邦科(居大建安) ; 王邦俊两支. 邦科公支下排行(7-16世)似为 : 安臣者魁海 发年秉定爱. 邦俊公支下排行(7-16世)似为 : 安臣者业家 全步祥贵俊. 散居地 : 江西省五台县建安乡, 大建安, 岚县, 河边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太原王氏支谱
原书: 稿本, 清光绪32[1906]记事. [26]双叶. 梧桐坪开支始祖 : (清) 王位享,字锦咸. 支祖 : (清) 王君定 ; 王君善 ; 王君鼎 ; 王君选 ; 王君财. 散居地 : 福建省柘荣县等地. 版心题 : 梧桐坪王氏支谱.
浏览:100
王氏宗谱
原书: 写本, 清光绪15[1889]. -- [46]双叶. 卷端题: 寿邑悬藤头王氏宗谱. 始祖: 王审知字信通(唐) 迁悬藤头始祖: 王洪兆号嵩峰(清) 散居地: 福建省寿宁县等地.
浏览:100
王氏族谱 [8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原堂, 清道光22[1842]修. 1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本谱含王元辅, 王庭俊, 王念八郎, 王均德, 王盘石等五公世系. 部分版心注 ”三槐堂” 字样. 受姓始祖 : 王晋,讳乔. 周灵王三大子. 大原始祖(51世) : 王该,字元仁,号四朝. 五代末时由大原入蜀至庐陵,居水之东岸,复迁城西河山. 后居连岭昌公山. 生一子 : 王余(号善庆). 三槐始祖 : (唐) 王祐,字景淑,行七郎. 住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东门. 建隆17年官任兵部左侍郎. 手植三槐于庭. 生一子: 王旦,号三槐,行一郎. 武平一世祖 : (宋) 王均德,号千四郎. 晋公72世孙. 原居江西抚州府. 因宋末仕武平民令住居郡里丰田桑梓坑. 兴宁一世祖 : 王钦哉,号赞虞. 文澜公之子. 原籍河南开封府祥符县. 宋理宗时父为雷州教谕,满任后兄弟寓居程乡县石坑, 遂卜居于兴宁县一都下空李田. 庐陵一世祖(1世) : (明) 王磐石,字家庆. 志弘公长子,晋公76世孙. 庐陵开基之祖. 居永安乡和风里睦陂堡上罗源. 生三子 : 王孚敬 ; 王孚邦 ; 王孚明. 子孙析置庐陵马塘吉水泥田等地. 派祖(1世) : (宋) 王念八郎,字均辉,号八士. 二传分二房 : 王仲政,号伯四郎 ; 王仲礼. 子孙迁居广东潮州府梅州程乡县石杭都高坡村. 后移宁县石马练岭下. 派祖(1世) : (元) 王元辅,行九十四郎. 生六子: 王玟举,字明举(居茅嵩七约) ; 王玟达,字达举 ; 王玟敬(居大长沙上村屋场排形) ; 王玟胜(居瑶田镇) ; 王玟政(居三阁屋场) ; 王玟安,字熙忠. 均德公生十子(2世) : 王万一郎(住小桑坑岩前米坑) ; 王万二郎(居永定县永丰窑) ; 王万三郎(住上坑南城白沙) ; 王万四郎(住上坑蔡溪等地) ; 王万五郎(移居松源会昌长宁等地) ; 王万六郎(住丰田乡,迁长汀县石坑源) ; 王万七郎(住武平曾坑寨背等地) ; 王万八郎 ; (元) 王万九郎(住武平县司雷斜丰田桑梓坑,江西会昌等地) ; 王万十郎. 粤东始祖(4世) : 王言,号均敏. 仲礼公之孙. 由闽汀后迁粤东. 兴宁派祖(5世) : (元) 王庭俊. 和政公长子,钦哉公四世孙. 提为一世. 生二子 : 王才用(徙广东兴宁县) ; 王才德(由兴宁迁居龙川广信乡茂双田心里). 元辅公字派 : 辅玟志仲景 鸣凤守丹阳 国正贤文有 来盛发其祥 英才标远庆 俊秀显荣光 维绍承先德 宏开奕世芳. 庭俊公字派 : 庭贤蕴天章 希槐家有一 万世锦运又 复兴发其祥 英才标远庆 俊秀显荣光 维绍承先德 宏开奕世芳. 继宗公字派 : 继伯均万仲 仕宗渊桓廷 积吾维定文 麟槐大志存 如果长逢春 尚有明良在 云昌启景星 名高家声振 英贤裕后昆 奕叶承先德 子孙若蝉联. 散居地 : 福建省武平县, 永定县 ; 广东省兴宁县, 龙川县 ; 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目录题编目. 谱序题 : 王氏五公合修族谱 Combined
浏览:0
太原王氏皋桥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4[1898]. 4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始祖 : (隋) 王通. 皋桥支一世 : (明) 王养淳. 散居地 : 江苏省吴县; 山西省阳曲县.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