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王贞白

王贞白

王贞白(875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镇(今江西省广丰县)人。唐代诗人。

乾宁二年(895年)崔贻宪榜进士,由于物议沸腾,昭宗下诏复试,有十五人中选,另十人落选,主考官崔凝被贬为合州刺史,乾宁九年始授校书郎。天复中,为避世乱而还乡归隐,在永丰西山建“山斋”,传道授业。卒葬于县城西门外,并建造“有道公祠”。

自编《灵溪集》七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存诗十二首。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广为流传。

王贞白简介资料
875 年
王贞白相关文献
王世贞
王世贞,王世贞(1526~1590) 明代文学家。字元美,号凤州,□州山人。太仓(今
查看全文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王贞白
王贞白(875-958),字有道。永丰镇人,唐乾宁二年(895)进士,是广丰第一个进士,授校书郎,后知时局不可为,便退隐乡里,在今广丰中学院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当时“四大诗人”,为四方学者所推崇。自古而今,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丰众多的文人当中,只有王贞白占有一席之地。王贞白所作诗300首及赋文合为《灵溪集》7卷,《全唐诗》共录其诗七十八首,其中卷24有1首,卷701有65首,卷885有12首。但不知什么原因,王贞白最为著名传唱千古的名篇《白鹿洞》(读书不觉春己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却没有收进《全唐诗》。王贞卒后墓葬于西门外城壕畔,建有王有道祠,祠址在汽车站一带,现已废。
查看全文
尚贞王
家族父尚质王母美里按司加那志妃奥间按司加那志(号月心。父为佐久真殿内二世宜野湾亲方正信章世勋)継妃真壁按司加那志(号慈恩。父为方氏六世立津亲方全敦)妻武富阿护母志良礼(号仙岳。父为马氏三世牧港亲云上厚宗)子女脚注^原名吴象贤(羽地按司重家)。此人又以向象贤(羽地按司朝秀)的名字而知名。^原姓吴,后改姓向。^原名陆承恩。^1.01.1《王代记》28页^2.02.12.22.3《中山世谱·卷八·尚贞王》^3.03.1《漂流事件与清代中日关系》,67~69页^《华夷变态·卷二》^《中国的海贼》,101~104页。^6.06.16.2《球阳·卷之七》^7.07.1《球阳·卷之八·尚贞王》^8.08.18.28.3《球阳·附卷之二·尚贞王》^《球阳·卷之九·尚贞王》^《向姓家谱·嘉味田家·六世向兆凤》参考资料《中山世谱·卷八·尚贞王》《中山世谱·附卷二·尚贞王》《球阳·卷之七·尚贞王(一)》《球阳·...
查看全文
王贞白
参考文献《可爱的家乡--广丰县》,傅伯言主编,团结出版社,1989.
查看全文
贞敬王
参考《东史年表》《东史纲目》李徳懋(日语:李徳懋)《盎叶记》(国家知识韩国古典翻译院-盎叶记箕子朝鲜世系)李徳懋(日语:李徳懋)《纪年儿览巻5箕子朝鲜》《清州韩氏中央宗亲会箕子朝鲜王位世系》
查看全文
王贞白相关标签
875年出生
唐朝诗人
广丰人
家族谱大览
桐城白阳金社王氏宗谱 [17卷, 未1卷]
原书: 谟烈堂刻本, 民国28[1939]. 18册 : 插图. 卷端题: 白阳金社王氏六修宗谱. 版心题: 王氏宗谱. 始祖: 王晋字子乔. 始迁祖: 王瑞一讳咏之. 散居地: 安徽省桐城县等地.
浏览:0
王德贞王氏家谱
王德贞王氏家谱
我祖王德贞,始迁祖,祖母倪氏,爷爷王绍美于中华民国时期,从四川省凉山州今宁南县披砂镇迁居至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东村镇定居至今,经历四世。因祖辈均已辞世多年,原家谱也从老辈时期不慎丢失,无法与原地族人联系。联系人:王龙 电话087168862777,087168862121,手机13888906503,18788570191,13888988315 字辈:功春德少明显贵,大展宏图万代兴.龙凤呈祥齐欢庆.东西南北居正中.乾坤宇宙宽广大.阴阳八卦太极宗,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浏览:0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白腊后坝王氏族谱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白腊后坝王氏族谱
家族简史 盖闻:按照孔贤夫子遗书,历年久远。古今以来,凡文人学士者, 无一人不晓,非应等之俗言,但其中滋味长也。唯吾祖子良公由宦来黔,原籍江南陆洲府珠市巷,寄籍贵州思州府玉屏县后,系承平时建宗祠共祖莹于县城之南门外。吾高祖道元公移居都匀府清平县属之大风洞住居,并将在玉屏县的子良始祖公之墓移葬大风洞洞口左上半坡,有碑文为记。道元公生子朝玉公搬移平越(现福泉)直隶州属白腊后坝,生子四人:廷相、廷甫、廷富、廷贵。吾父廷富是因本朝雍正苗叛,王氏族谱尚在,而咸丰乙卯兵燹(公元一八五五年间),应族谱失吊,特修寸函,使吾宗支亦目便知,勿庸祥叙考。现在拟成宗派于书。 据族谱及始祖子良公墓碑文史料考析,吾宗支族属汉族,从始祖公王子良从赣来黔籍居玉屏起,到迁居凯里炉山白腊后坝至今,己有三百六十年历史(约公元一六六 O 年至今),历跨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等时期,岁历沧桑,铭骨千古。 吾宗支“应”辈(公元一八一 O 年至一八八O 年间)人丁兴旺,靠务农贩商立家,但因当朝环境和生计所迫,各奔东西(据祖宅炉山白腊后坝“荣”辈祖人言传:咸丰乙卯年间,族造假银被官府查办,涉事的三房族员应文、应龙、应凤、应干、应坤等五人逃离祖宅炉山白腊后坝,先避居黄平野洞。之后,约公元一八五六年间,应文移居福泉牛场养马水头,应坤移居福泉黎山仰天窝,应龙、应干二人移居省城贵阳府属干沟卫(现贵阳市云岩区)陆广门,应凤移居地未晰(当年在独山苗叛破城时失遗)。涉事五人因族谱遗失或为规避官府追查, 致其系后人未按族辈字序取名。未参事族员应林、应朝、应桂和应松等四人守居祖宅炉山白腊后坝。 公元二 0 二 0 年五月五日和七月十五日,祖宅炉山白腊后坝第九代族员王世忠、王世龙、王世林、王世朝等人为本宅族房代表,分别前往福泉市牛场镇、陆坪镇涉地寻宗认亲,找到了失散一百六十五年之久的应文、应坤二支系族员,憾应龙、应凤、应干三支系尚未认结宗归,至此,基本圆解了吾宗支“应”辈族房凄厉失散的漫长牵念梦。综上叙析,省城贵阳陆广门和黔南州独山等祖系移居地应有“昌”辈及后人,因族史失载,至今无法寻证。现有廷相、廷贵二支系记载清晰,廷甫、廷富二支系记略欠晰。 吾宗支“昌”“荣”辈祖期应人丁亦旺,但失散未集,家力势弱,靠务农贩商持家。 祖宅炉山白腊后坝的应朝、应松二支系在“万”辈期人丁人文逐渐兴盛,生活见有改观。公元一九三七年后,万明因父荣洲早逝随母胡氏移居大风洞上寨黄家,万登、万方、万丰、万帮、万周、万彬、万伦、万强等居守祖宅白腊后坝,皆靠务农持家。万明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后任国家公职,随居平良、下寨、五里桥、大风洞、白腊、冠英等地,公元一九七三年后移居炉山镇城内。公元一九八一年后居凯里城内,官至正县级。祖宅族系“世”辈期人丁兴旺,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逐渐提升,重视教育,人才渐现。公元一九八二年后族员居地逐渐分散,世忠随父万明移居凯里城内在厂工作,随后世平、世龙、世林等三人高考进校毕业分配工作后移居凯里城内,公元二OO 五年后世文、世朝、世勇等三人因生活经济条件良好流居白腊后坝与凯里城区,公元二 O 一 O 年后世海也因经济改观而流居白腊后坝与 炉山镇城内,世虎、世刚、世强、世江等四人守居祖宅炉山镇白腊后坝,均以务农、建筑临工或企商立家。移居福泉牛场养马水头的应文支系在“荣”辈期散居,玉芝约公元一九二三年间移居牛场把龙寨, 玉先约公元一九二七年间移居(上门陶家)牛场马龙井营盘上,同时携父金元公及弟玉城随居。金元公(因应坤支系金奎公逝后)约公元一九二九年间携次子玉城移居陆坪瓮豪填房罗氏太。因家境次子玉城居无定所,帮人打雇度日,约公元一九三八年间落居陆坪瓮维,金元公于公元一九五六年间返归与次子玉城同住瓮维。“万”“世”辈族员居守各宅,“世”辈族员真勇因经商经济良好自建房,于公元二O一六年间移居福泉凤山镇城内,人丁兴旺,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大有提升,重视教育,务农或企商立家。移居福泉黎山仰天窝的应坤支系在“昌”辈中期(王金奎逝后)约公元一九二五年间迁居陆坪瓮豪,“荣”“万”辈族员居守本宅至今,“世”辈族员真洪享国家扶贫搬迁政策、真富经商经济良好自建房,二人均于公元二O一六年间移居福泉陆坪镇城内,人丁亦旺,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均有改观, 重视教育,务农或企商立家。“万”“世”辈期为吾宗支一段繁荣史鉴。 随之“兴”辈正处计划生育国策(国家公职人员家庭只许一胎, 非公职人员或少数民族家庭允许二胎)的实施年期,部分族房为独生子女,尽管人丁严遭束限,但仍算兴旺。吾辈恰逢国家富强,时代巨变,族员丰衣足食,经济优越,文人显现。族员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向多极化散居。 (谱续待后人承撰) 暂搁:公元二O 二O 年(庚子年) 子孙取名字排序 凡吾宗支,须当照字更名跟派,毋得颠倒错乱慎之。特立辈序三十字序即下: “ 子 道 朝 廷 应 昌 荣 万 世 兴 忠 厚 传 家 本 经 明 礼 义 通 诗 书 登 金 殿 鼎 甲 桂 联 芳 ”。
浏览:4144
贵州省凯里市白腊后坝王氏族谱第四版
贵州省凯里市白腊后坝王氏族谱第四版
浏览:1150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白腊后坝王氏族谱001
家族简史 盖闻:按照孔贤夫子遗书,历年久远。古今以来,凡文人学士者, 无一人不晓,非应等之俗言,但其中滋味长也。唯吾祖子良公由宦来黔,原籍江南陆洲府珠市巷,寄籍贵州思州府玉屏县后,系承平时建宗祠共祖莹于县城之南门外。吾高祖道元公移居都匀府清平县属之大风洞住居,并将在玉屏县的子良始祖公之墓移葬大风洞洞口左上半坡,有碑文为记。道元公生子朝玉公搬移平越(现福泉)直隶州属白腊后坝,生子四人:廷相、廷甫、廷富、廷贵。吾父廷富是因本朝雍正苗叛,王氏族谱尚在,而咸丰乙卯兵燹(公元一八五五年间),应族谱失吊,特修寸函,使吾宗支亦目便知,勿庸祥叙考。现在拟成宗派于书。 据族谱及始祖子良公墓碑文史料考析,吾宗支族属汉族,从始祖公王子良从赣来黔籍居玉屏起,到迁居凯里炉山白腊后坝至今,己有三百六十年历史(约公元一六六 O 年至今),历跨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等时期,岁历沧桑,铭骨千古。 吾宗支“应”辈(公元一八一 O 年至一八八O 年间)人丁兴旺,靠务农贩商立家,但因当朝环境和生计所迫,各奔东西(据祖宅炉山白腊后坝“荣”辈祖人言传:咸丰乙卯年间,族造假银被官府查办,涉事的三房族员应文、应龙、应凤、应干、应坤等五人逃离祖宅炉山白腊后坝,先避居黄平野洞。之后,约公元一八五六年间,应文移居福泉牛场养马水头,应坤移居福泉黎山仰天窝,应龙、应干二人移居省城贵阳府属干沟卫(现贵阳市云岩区)陆广门,应凤移居地未晰(当年在独山苗叛破城时失遗)。涉事五人因族谱遗失或为规避官府追查, 致其系后人未按族辈字序取名。未参事族员应林、应朝、应桂和应松等四人守居祖宅炉山白腊后坝。 公元二 0 二 0 年五月五日和七月十五日,祖宅炉山白腊后坝第九代族员王世忠、王世龙、王世林、王世朝等人为本宅族房代表,分别前往福泉市牛场镇、陆坪镇涉地寻宗认亲,找到了失散一百六十五年之久的应文、应坤二支系族员,憾应龙、应凤、应干三支系尚未认结宗归,至此,基本圆解了吾宗支“应”辈族房凄厉失散的漫长牵念梦。综上叙析,省城贵阳陆广门和黔南州独山等祖系移居地应有“昌”辈及后人,因族史失载,至今无法寻证。现有廷相、廷贵二支系记载清晰,廷甫、廷富二支系记略欠晰。 吾宗支“昌”“荣”辈祖期应人丁亦旺,但失散未集,家力势弱,靠务农贩商持家。 祖宅炉山白腊后坝的应朝、应松二支系在“万”辈期人丁人文逐渐兴盛,生活见有改观。公元一九三七年后,万明因父荣洲早逝随母胡氏移居大风洞上寨黄家,万登、万方、万丰、万帮、万周、万彬、万伦、万强等居守祖宅白腊后坝,皆靠务农持家。万明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后任国家公职,随居平良、下寨、五里桥、大风洞、白腊、冠英等地,公元一九七三年后移居炉山镇城内。公元一九八一年后居凯里城内,官至正县级。祖宅族系“世”辈期人丁兴旺,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逐渐提升,重视教育,人才渐现。公元一九八二年后族员居地逐渐分散,世忠随父万明移居凯里城内在厂工作,随后世平、世龙、世林等三人高考进校毕业分配工作后移居凯里城内,公元二OO 五年后世文、世朝、世勇等三人因生活经济条件良好流居白腊后坝与凯里城区,公元二 O 一 O 年后世海也因经济改观而流居白腊后坝与 炉山镇城内,世虎、世刚、世强、世江等四人守居祖宅炉山镇白腊后坝,均以务农、建筑临工或企商立家。移居福泉牛场养马水头的应文支系在“荣”辈期散居,玉芝约公元一九二三年间移居牛场把龙寨, 玉先约公元一九二七年间移居(上门陶家)牛场马龙井营盘上,同时携父金元公及弟玉城随居。金元公(因应坤支系金奎公逝后)约公元一九二九年间携次子玉城移居陆坪瓮豪填房罗氏太。因家境次子玉城居无定所,帮人打雇度日,约公元一九三八年间落居陆坪瓮维,金元公于公元一九五六年间返归与次子玉城同住瓮维。“万”“世”辈族员居守各宅,“世”辈族员真勇因经商经济良好自建房,于公元二O一六年间移居福泉凤山镇城内,人丁兴旺,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大有提升,重视教育,务农或企商立家。移居福泉黎山仰天窝的应坤支系在“昌”辈中期(王金奎逝后)约公元一九二五年间迁居陆坪瓮豪,“荣”“万”辈族员居守本宅至今,“世”辈族员真洪享国家扶贫搬迁政策、真富经商经济良好自建房,二人均于公元二O一六年间移居福泉陆坪镇城内,人丁亦旺,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均有改观, 重视教育,务农或企商立家。“万”“世”辈期为吾宗支一段繁荣史鉴。 随之“兴”辈正处计划生育国策(国家公职人员家庭只许一胎, 非公职人员或少数民族家庭允许二胎)的实施年期,部分族房为独生子女,尽管人丁严遭束限,但仍算兴旺。吾辈恰逢国家富强,时代巨变,族员丰衣足食,经济优越,文人显现。族员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向多极化散居。 (谱续待后人承撰) 暂搁:公元二O 二O 年(庚子年) 子孙取名字排序 凡吾宗支,须当照字更名跟派,毋得颠倒错乱慎之。特立辈序三十字序即下: “ 子 道 朝 廷 应 昌 荣 万 世 兴 忠 厚 传 家 本 经 明 礼 义 通 诗 书 登 金 殿 鼎 甲 桂 联 芳 ”。
浏览:3781
1.王氏族谱, 29世国宾位下子奇超秀系-30世国宾子祥丕烈受训贞明系, 约184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约清道光21[1841].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注 : 总卷数不全, 仅存1卷(未标卷号), 801-1091页世系表(29世国宾位下子奇超秀系-30世国宾子祥丕烈受训贞明系).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