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秦代 秦献公

秦献公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名,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秦献公简介资料
公元前424 年
公元前362 年
公元前384 年
公元前362 年
秦献公相关文献
秦献公为什么没有秦孝公有名?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
秦献公为什么没有秦孝公有名?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秦献公为什么没有秦孝公有名?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
查看全文
秦献公的父亲是谁秦献公有几个儿子
秦献公在秦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皇帝,正是因为他在位期间采取的多种举措比如废黜残酷的活人陪葬制度、迁都、扩大商业活动和推行县制等措施制止了秦国从秦厉共公以来因为君位的动荡而导致秦国大幅衰落的局面,为之后他的继位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堪称是秦国能够由弱变强的关键人物。虽然秦献公做出了这么大的功绩,但是他继位并不是因为他是长子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继位的,而是他从别人那里抢过来的。这其中很大的原因要归罪于他的父亲秦灵公。秦灵公生年不详,后世又称他为秦肃灵公,嬴姓,赵氏,而他的名字史书上也没有确切记载,有一个说法是他的名字是肃。他于公元前424至前415年在位。秦灵公并没有像他的儿子秦献公那样建立一番功绩,他的主要成就应该是他是第一个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进行供奉祭奠的君王,在他之后,几乎历朝历代对轩辕黄帝的祭奠活动,规格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秦灵公于公元前415年去世,他被安...
查看全文
秦献公做了什么决定,让大秦帝国崛起
秦献公做了什么决定,让大秦帝国崛起,大秦帝国之崛起,竟源于秦献公的一个决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
查看全文
陕西省秦献公嬴师隰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xí),《吕氏春秋》记载公子连。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他为了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是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人。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秦国从秦武公以来实行三百多年的以活人殉葬制度,受到秦国民众的赞扬。秦献公废除这项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避免青壮年劳动力被白白地杀死。此前,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以殉葬人的数量和质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秦国每年都要杀死大量的青壮年奴隶。废除以人殉葬,为秦国存活大量的...
查看全文
秦献公
简介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嬴姓,名师隰,一名连。《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其名连。秦灵公嬴肃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在位。秦献公嬴师隰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嬴师隰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嬴渠梁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人物生平太子被废公元前424年,秦献公出生。在他出生前,秦国国政长期由权臣把持。秦献公的曾祖父秦怀公遭以庶长鼌为首的大臣们围攻,自杀而死。其祖父秦昭子早死,秦献公之父秦灵公继位。秦灵公死后,身为太子的秦献公没有能够继位,权臣迎立从晋国归来的秦简公继位,秦献公被迫流亡至魏国。当时的魏国是中原各国中的超级强国
查看全文
秦献公相关标签
前424年出生
秦国君主
前362年逝世
地方政权统治者
家族谱大览
14.秦氏宗谱, 14, 卷7, 长房长分 15世廷元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贤堂, 1993. 存70册 : 世系表 寿昌始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康,字福万 ; 偕弟秦和,字保生. 自江西建昌来楚. 康公下三子(2世): 秦文泗,字谦尊 ; 秦明泗,字让琼 ; 秦从泗,字荣楚. 和公下一子(2世): 秦光泗,字玉麟. 长房文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先(长分) ; 秦绍进(二分) ; 秦绍富(三分) ; 秦绍贵(四分) ; 秦绍兴(五分) ; 秦绍贤,字宗七(大分). 前五者为秦应祖,字绳武之子, 最后者为秦应宾,字天益公之子. 二房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元,字志道(长分) ; 秦绍亨,字志亮(二分) ; 秦绍贞,字志源(三分). 均为秦应宗,字镐堂之子. 三房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坤,字成二. 为秦应昌,字金凤之子. 生子三: 秦添福,字吉昌(大分) ; 秦添喜,字吉发(二分) ; 秦添寿,字吉祥(三分). 二老房光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𤀹 ; 秦绍源,号百川. 均为秦应瑞,字君ㄧ之子. 派行(3世起): (原派12字)应绍添郁 朝仲国道 学维大世; (旧派16字)廷有明德 宗自永昌 宏才长裕 克继先光; (老派16字) 士思立本 家必从良 延传其盛 正耀楚邦; (新派16字) 志成高远 怀仁锦堂 吉祥恒庆 协和万方. 注: 此谱缺卷首4, 卷20(长房二分部分世系), 卷66(补遗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21.秦氏宗谱, 21, 卷14, 长房长分 14世世杰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贤堂, 1993. 存70册 : 世系表 寿昌始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康,字福万 ; 偕弟秦和,字保生. 自江西建昌来楚. 康公下三子(2世): 秦文泗,字谦尊 ; 秦明泗,字让琼 ; 秦从泗,字荣楚. 和公下一子(2世): 秦光泗,字玉麟. 长房文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先(长分) ; 秦绍进(二分) ; 秦绍富(三分) ; 秦绍贵(四分) ; 秦绍兴(五分) ; 秦绍贤,字宗七(大分). 前五者为秦应祖,字绳武之子, 最后者为秦应宾,字天益公之子. 二房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元,字志道(长分) ; 秦绍亨,字志亮(二分) ; 秦绍贞,字志源(三分). 均为秦应宗,字镐堂之子. 三房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坤,字成二. 为秦应昌,字金凤之子. 生子三: 秦添福,字吉昌(大分) ; 秦添喜,字吉发(二分) ; 秦添寿,字吉祥(三分). 二老房光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𤀹 ; 秦绍源,号百川. 均为秦应瑞,字君ㄧ之子. 派行(3世起): (原派12字)应绍添郁 朝仲国道 学维大世; (旧派16字)廷有明德 宗自永昌 宏才长裕 克继先光; (老派16字) 士思立本 家必从良 延传其盛 正耀楚邦; (新派16字) 志成高远 怀仁锦堂 吉祥恒庆 协和万方. 注: 此谱缺卷首4, 卷20(长房二分部分世系), 卷66(补遗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1.秦氏宗谱, 11, 卷4, 长房长分 9世国典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贤堂, 1993. 存70册 : 世系表 寿昌始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康,字福万 ; 偕弟秦和,字保生. 自江西建昌来楚. 康公下三子(2世): 秦文泗,字谦尊 ; 秦明泗,字让琼 ; 秦从泗,字荣楚. 和公下一子(2世): 秦光泗,字玉麟. 长房文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先(长分) ; 秦绍进(二分) ; 秦绍富(三分) ; 秦绍贵(四分) ; 秦绍兴(五分) ; 秦绍贤,字宗七(大分). 前五者为秦应祖,字绳武之子, 最后者为秦应宾,字天益公之子. 二房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元,字志道(长分) ; 秦绍亨,字志亮(二分) ; 秦绍贞,字志源(三分). 均为秦应宗,字镐堂之子. 三房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坤,字成二. 为秦应昌,字金凤之子. 生子三: 秦添福,字吉昌(大分) ; 秦添喜,字吉发(二分) ; 秦添寿,字吉祥(三分). 二老房光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𤀹 ; 秦绍源,号百川. 均为秦应瑞,字君ㄧ之子. 派行(3世起): (原派12字)应绍添郁 朝仲国道 学维大世; (旧派16字)廷有明德 宗自永昌 宏才长裕 克继先光; (老派16字) 士思立本 家必从良 延传其盛 正耀楚邦; (新派16字) 志成高远 怀仁锦堂 吉祥恒庆 协和万方. 注: 此谱缺卷首4, 卷20(长房二分部分世系), 卷66(补遗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21.秦氏宗谱, 21, 卷20, 继贡公世系, 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述堂, 公元1991年九修. 22册:世系表.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子贞. 由麻城迁蕲水,后迁黄冈. 生子三: 秦佥益 ; 秦万益,字谦受 ; 秦福益. 本谱为万益公世系. 万益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秦继宗,字敬伯,号西汀 ; 秦继贡 ; 秦继孔,字一正. 继宗公下房祖(11世): (明) 秦凾珍(一分,后裔未详) ; 秦凾𤧶(二分) ; 秦凾璘(三分) ; 秦凾璞,字玉孚(四分,后裔未详). 二分凾𤧶公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恭,字士庵 ; 秦先宽,字士得 ; 秦先敏,字时安 ; 秦先容,字士庄 ; 秦先视,字则清...等. 三分凾璘公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荣,字向木 ; 秦先登,字有道 ; 秦先畴,字亮采 ; 秦先略,字子润 ; 秦先绪,字宏开...等. 继贡公下房祖(11世): (明) 秦凾琯,字玉瑚,号琨山 ; 秦凾(王 巳)(子余麻迁霍山,后裔未详). 凾琯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发 ; 秦先富 ; 秦先贵 ; 秦先诚 ; 秦先楠...等. 继孔公下房祖(11世): (明) 秦凾壁 ; 秦凾珣(由赤砂岗迁兴国,后裔未详). 凾璧公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载 ; 秦先堭 ; 秦先康 ; 秦先武 ; 秦先均...等. 派行(9世起): 必继凾余起 从先其后同 道德传家政 诗书业自隆. 续修派行: 经训垂之久 奕世迪前光 信能敦大本 祖武庆延长.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浏览:100
44.秦氏宗谱, 44, 卷37, 长房四分 学矩 14世世栋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贤堂, 1993. 存70册 : 世系表 寿昌始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康,字福万 ; 偕弟秦和,字保生. 自江西建昌来楚. 康公下三子(2世): 秦文泗,字谦尊 ; 秦明泗,字让琼 ; 秦从泗,字荣楚. 和公下一子(2世): 秦光泗,字玉麟. 长房文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先(长分) ; 秦绍进(二分) ; 秦绍富(三分) ; 秦绍贵(四分) ; 秦绍兴(五分) ; 秦绍贤,字宗七(大分). 前五者为秦应祖,字绳武之子, 最后者为秦应宾,字天益公之子. 二房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元,字志道(长分) ; 秦绍亨,字志亮(二分) ; 秦绍贞,字志源(三分). 均为秦应宗,字镐堂之子. 三房从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坤,字成二. 为秦应昌,字金凤之子. 生子三: 秦添福,字吉昌(大分) ; 秦添喜,字吉发(二分) ; 秦添寿,字吉祥(三分). 二老房光泗公派下支祖(4世): (明) 秦绍𤀹 ; 秦绍源,号百川. 均为秦应瑞,字君ㄧ之子. 派行(3世起): (原派12字)应绍添郁 朝仲国道 学维大世; (旧派16字)廷有明德 宗自永昌 宏才长裕 克继先光; (老派16字) 士思立本 家必从良 延传其盛 正耀楚邦; (新派16字) 志成高远 怀仁锦堂 吉祥恒庆 协和万方. 注: 此谱缺卷首4, 卷20(长房二分部分世系), 卷66(补遗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22.秦氏宗谱, 22, 卷21, 22, 继贡公世系, 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述堂, 公元1991年九修. 22册:世系表.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秦子贞. 由麻城迁蕲水,后迁黄冈. 生子三: 秦佥益 ; 秦万益,字谦受 ; 秦福益. 本谱为万益公世系. 万益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秦继宗,字敬伯,号西汀 ; 秦继贡 ; 秦继孔,字一正. 继宗公下房祖(11世): (明) 秦凾珍(一分,后裔未详) ; 秦凾𤧶(二分) ; 秦凾璘(三分) ; 秦凾璞,字玉孚(四分,后裔未详). 二分凾𤧶公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恭,字士庵 ; 秦先宽,字士得 ; 秦先敏,字时安 ; 秦先容,字士庄 ; 秦先视,字则清...等. 三分凾璘公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荣,字向木 ; 秦先登,字有道 ; 秦先畴,字亮采 ; 秦先略,字子润 ; 秦先绪,字宏开...等. 继贡公下房祖(11世): (明) 秦凾琯,字玉瑚,号琨山 ; 秦凾(王 巳)(子余麻迁霍山,后裔未详). 凾琯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发 ; 秦先富 ; 秦先贵 ; 秦先诚 ; 秦先楠...等. 继孔公下房祖(11世): (明) 秦凾壁 ; 秦凾珣(由赤砂岗迁兴国,后裔未详). 凾璧公派下支祖(15世): (清) 秦先载 ; 秦先堭 ; 秦先康 ; 秦先武 ; 秦先均...等. 派行(9世起): 必继凾余起 从先其后同 道德传家政 诗书业自隆. 续修派行: 经训垂之久 奕世迪前光 信能敦大本 祖武庆延长.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浏览:100